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境電子商務特質人才培養探索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跨境電商,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貿易方式,屬商業服務業范疇。為了培養人才,全國各大高校積極展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為該行業企業輸送實用型人才。為了解決這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各學校紛紛開始采取“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理念進行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近幾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其教育體系的建設仍然存在著不完善之處。為了改善教育結構的不足之處,教育部根據相關事實做了戰略部署,形成了深度融合產業和教育的現代學徒制職業體系,學校與企業之間按需合作并共同發展。主體即為學校與企業,令校企雙方深入合作,設置與社會實況和崗位需求相吻合的專業課程[1]。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傳統外貿發展滯緩,跨境電商業務卻飛速發展,復合型的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巨大,實操型技術人才是企業真正所需要的。為此,校企之間只有不斷加強合作,培養大批掌握理論與實踐的技術人才,才能為行業的發展增添色彩。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例
無錫職業科技學院與本地賽昂科技自2016年開始就建立了校企合作,成功培養多名跨境電商技能人才為該企業所用,既縮短了學生的入職適應時間,又穩定了學生就業率。該學校深諳綜合與實踐的操作要求,選擇亞馬遜平臺做實踐,通過多崗輪動、校企雙教師共同培養的方式,在第一年的實踐期成功培養10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廣東科學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珠海職教集團與省內的進出口商會、外貿電子商務協會以及阿里巴巴等大平臺進行了緊密合作。選擇了符合自身需求的3家跨境電商企業與學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采取了分段輪組輪崗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培養了跨境產品專員等高端外貿技術人才,打造出現代學徒的培養模式和教學企業兩大特色培養方式。
二、現代學徒制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踐方案
(一)校企合作為基礎,設置專業教學班級現代學徒制度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了深入產教融合,一直都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采取學生進行兩年理論學習和一年頂崗或創業實踐的“2+1”方法。因為現在多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不扎實,多為曾經是電商專業、國貿專業和商務英語等擦邊但非專業的學生,因此創設專門的跨境電商崗位培訓班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在前兩年的理論知識學習中,要通過日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累計相關知識和技能,扎實基本功[2]。學校要確定好完成的教學體系,包含“理論基礎知識”“實際技能操作”和“就業崗位實踐”三個方面,按照國家教育要求與合作企業的跨境電商崗位標準,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學習教材,來指導學生學習。校企雙方須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盡可能的良好條件,如無錫職業科技學院與賽昂企業的合作,雙方組建了由學校教育組和企業CEO的管理領導小組,共同制定課程教育、管理體系和考核方案。對學生適用從學生到學徒到員工再到項目負責人的成長流程,引進高學歷和經驗豐富的老師任課,采用亞馬遜平臺的考核標準,從最真實的角度幫助學生成長。為學生設置專門的跨境電商培訓班級,選取具有能力潛質的學生進入該辦并系統性學習,最終對于不適合的學生分流出去即可。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靈活地進行交替培養。與大型企業合作時,使用整班培養模式較為穩妥,根據企業的需要來培養指定式規模人選;對于中小企業,更適合采取分散型,可與多家企業簽訂合作,讓學生在不同的崗位和企業,直接跟著師傅的指導完成崗位培訓。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學校需要與企業實行互聘共同培養制度,雙重培養,才更有利于人才對口。
(二)要有合理的課程設計,有計劃性在理論知識教學的前兩年里,第一年學生要進行統一授課,根據學校提供的場地(配備多媒體教室)來學習關于本行業的職業知識和崗位愿景認知。第二年主體在校內進行分段式教學,輔以培訓孵化基地培養。第二年的學習就要以專業技能為主,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實踐教學和上手操作,在學年末可以進行項目實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不同的項目,最后統一做總結,吸取經驗教訓。第二年的教學主要是由企業提供的技術教師來進行。第三年的實際頂崗,要求學生在經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崗前培訓,學習完縱深實操等技能和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了解,輔以職業操守培訓后,正式進入合作企業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年的學習非常關鍵,在這段時間內需要不對不同評級的學生進行考核分級,根據學生的水平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進度和方法。對于某些地區多數是中小微跨境電商企業,關于此崗位的設置需求量不大,實施統一的頂崗實習有些不現實。所以,在這種地區的學校可以使用多規模分散性的合作方式,根據血神對于不同的崗位(如電商創業、美工、運營或者客服崗等)表現出自己的傾向后,由學校和企業指派的管理人員考核完畢再進行專業頂崗[3]。這樣既滿足企業的需求,也能讓學生分配到心儀崗位,有助于激發工作熱情,更好地完成實習項目。
(三)適當培養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加強技能水平通過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速賣通等等,由授課教師親自指引學生注冊并開通真實店鋪在該平臺運營。在實際運營的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有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由學生提出應對意見,教師審核意見,之處不妥之處共同解決問題。還可以編排小組進行分組競賽,最后的考評參考平時的經營表現和最終業績,給予學生適當獎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了真實的經營,提前遇到在實際頂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后日的工作打下基礎,既積累了經驗又熟悉了跨境運營的流程,不可謂不重要。
三、結語
現代學徒制的新型培養模式,要求著企業和學校必須共同做出努力。學校一方面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制定合理的計劃,同時也要根據合作企業的實際需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制度,做到理論與實戰不脫節方為上策。
參考文獻
[1]華國振.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跨境電商人才分類培養實踐——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8(6).
[2]陳念.基于現代學徒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可行性研究[J].通訊世界,2017(23).
[3]褚智.現代學徒制下跨境電子商務特質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J].電子商務,2017(9).
作者:楊錦鳳 熊哲欣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