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信息化電子商務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農村電子商務是農村信息化發展至今的一個成功應用,本文從農村信息化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入手,對農產品電商到產業集群的擴展等方面中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提出今后存在的挑戰和機遇,最后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特點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
農村電子商務;農村信息化;農村電商扶貧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其在經濟領域的作用不斷凸顯,在創造消費、吸引投資、促進就業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力量。農村電子商務是近幾年來的新熱點,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本文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研究做一個相關的梳理,希望能夠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研究的整理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和發展狀況稍作探討。
1從農村信息化到農村電子商務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建立在農村信息化的基礎之上的應用。在農村信息化過程中,政府主導向農村推進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民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從上到下,從城市到農村的發展雖然也獲得了一些成功,但是由于這種方式在帶動農民的積極性方面收效甚微,推進效果比較緩慢。而農村電子商務是對農村信息化在商務上的聚焦,農村信息化又是政府為主體,自上而下的推行信息化建設和服務,著力點是非營利性的信息技術公共設施的建設。因此,農村電子商務則是建立在公共服務上的商業行為,屬于信息化平臺上的增值部分,它的靈活性更強,主體范圍也得到擴展,既可以是政府引導,自上而下的推進,也存在農民為主體,自下而上發展的模式。
2農產品貿易到農村電商產業集群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農民開始接觸電子商務,產生了一批不以農產品為主要交易物的新型農村電子商務,這類農村電子商務的主體是居住在農村的農民,農民加入到互聯網平臺中,以村為據點,依托互聯網和物流做非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并且在農村形成以村為基本單位,以縣為域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區,這一舉措是農民在沒有政府支撐的情況下,自發跳出農產品的范圍,對更廣闊的網絡商務行業進行探索,并且在一些地區取得了成功。例如,“沙集模式”出現以后,不少對沙集模式為代表的農村電子商務進行了總結,提出沙集網銷業存在的問題,并歸納出農村電子商務的衡量標準。
3農村電子商務的挑戰與機遇
3.1地域差異和農村電子商務扶貧我國本土國情帶來的地域性差異明顯,造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地域性差異巨大,在東南部地區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而到了西北偏遠地區卻依舊停留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這一差異現象的存在也就表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在地域上具有極大的不均衡性,因此它與我國地域經濟差異是分不開的,偏遠地區信息化設施建設基礎差,環境相對閉塞,農民難以自發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仍舊需要政府引導。雖然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關注,各級政府對農村電商扶貧十分重視,尤其是縣域經濟的提出,讓各地縣級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如何讓電子商務扶貧真正落在實處,農村電商如何多樣化和可持續發展是政府需要考慮的關鍵。
3.2農村電子商務績效的測度目前來看,對農村電子商務項目的績效測評仍然存在研究空白,分析其原因,一是信息化產業發展與工業化的統計數據之間依舊存在測度上的數據缺失問題,信息技術滲透在各行各業,卻無法在工業統計數據中將信息技術投入和產出提取出來,同時,增量算法也難以計算信息技術帶來的差異化和多樣化的增加;二是互聯網產業本身處于高速發展和因為技術帶來的跳躍式發展并行狀態,如近幾年PC用戶端向移動用戶端轉移,給項目績效測度帶來了新的難題。三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方興未艾,政府和農民的對接問題還沒有顯現,對其績效的測評還沒有引起重視。
3.3農村電子商務利益相關產業由于農村電子商務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產物,所以農村電子商務在其自身發展的同時還會輻射到其他產業,影響最大的是物流業。加之農村電子商務是否能發展起來不僅僅依靠互聯網平臺的支撐,也需要電子商務物流的保障。然而由于我國農村物流業并不發達,因此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同時必然要發展農村物流業,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物流產業,降低物流成本,是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途徑。另一方面,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是我國傳統農村金融體系不適應農村電商發展需要,所以應重視小微網商,利用互聯網信用體系改革金融體系,對農村電子商務進行更好的服務和支持。在互聯網金融的促進下,農業電子商務必然迎來金融業的改革,這也將成為未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的新焦點。
4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特點總結
(1)在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中,農民自發組織極容易出現盲目跟風,產品同質化程度太深的情況。因此,在農村電子商務的促進之下,傳統農業的政府主導形式被農民自主自發所取代,一方面釋放了農民積極性和創造力,讓農民獲得真正的實惠,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政府的職能轉移,由以往的政府做主,轉化為政府起引導和服務的輔助作用,這是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2)農村電子商務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但是空有信息基礎設施而不去應用就會造成閑置和浪費,這是信息化過程中最常見的基建與效果不一致,因此農民自發應用電子商務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但是由于農民由于電子商務應用而對信息化建設有了要求,甚至在政府并沒有搭建平臺和提供幫助的情況下,農民能夠由需求驅動,通過自主自助的形式進行信息化設施的建設,從建設到應用之間幾乎沒有時間拖延,這樣就有效杜絕了資源浪費。(3)互聯網經濟理論在經濟領域是新生事物,它是信息技術經濟與平臺經濟的結合,在研究領域中存在大量的空白,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換代和互聯網的復雜瞬息萬變又增加了互聯網經濟領域的不確定性,使得理論研究工作變得更加艱難,現階段針對農村電子商務案例研究已經很多,但是并未形成宏觀上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程麗麗.基于區域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體系構建——以臺州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1):35-37.
[2]馬鳳興,鄭功帥.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麗水市縉云縣北山模式的經驗與啟示[J].當代社科視野,2013,(Z1):57-60.
[3]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
作者:夏宜君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