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培養電子信息就業能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子信息是一門涵蓋電子、信息、通信、控制等領域多學科的專業。該專業具有知識領域寬、新理論新技術高速發展、學科本身發展變化巨大、與生產生活實踐結合緊密等特點。隨著電子信息學科理論的加深和技術快速的發展,企業對電子信息類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要求也逐漸提高,同時,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另一方面,企業也在求賢若渴,供需雙方無法和諧統一。這與電子信息學科特點及其課程建設有一定的關聯。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畢業生達不到相關企業的要求。因此,提高電子信息類學生的就業能力已經刻不容緩。
一、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畢業生劇增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二十年前大學畢業生被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爭搶的情景已不復存在,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加入了失業的大軍。最新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新增崗位和補充自然減員大約只需1200萬人左右,而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數卻保持在2400萬人以上,差距達1200萬人之多,大學生已經遠遠供過于求。
(二)專業對口率低
在電子信息類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的同時,大學生的素質卻沒有很大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差,缺乏強硬的專業基礎知識,沒有深入精通的專業知識,許多學生只是擁有一張大學文憑而已。這就導致中國普通職業人才需求的飽和和高技術尖端職業人才的極度缺乏。對于電子信息高技術產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由于電子信息專業具有知識快速發展的特點,大學生所學知識陳舊,加之工作經驗不足和工作態度不端正,很難滿足企業要求,從而導致很多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在工作選擇中轉向銷售崗位,專業對口率低。
二、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足
電子信息類畢業生一般存在四大疑惑:對自身喜好的疑惑、對所學知識價值的疑惑、對就業方向的疑惑、對自身能力的疑惑。由于這些疑惑不能得到及時的解答,導致其對所學專業產生抗拒心理,在行動上表現為學習懈怠。據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工作領域不了解,沒有詳細的職業目標,加之大學中寬松的管理模式,學生學習只是單純的應付考試,考后即忘,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
(二)教學內容陳舊
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能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改變。部分高校教學內容陳舊,例如國內大部分通信原理教學的內容模式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學生所學內容落后,跟不上社會技術的發展;學生不了解當前技術發展動態,掌握的知識落后于生產實際,就業應聘時難過面試關。
(三)電子類企業對應屆生要求增高
對于技術研發人員,企業傾向于招聘研究生或特別優秀的本科生。要求應聘人員動手能力強,有項目開發經驗或各大競賽獎項。并且,隨著電子信息發展國際化,要求所招人員具有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與他人的協作溝通能力。很多學生難以達到要求。
三、加強電子信息類學生就業能力的建議
(一)建設適應我國發展需要和與國際互認的工程類專業認證體系專業認證是一種質量保證機制,也是一種用來認定使學生獲得某些能力的教學活動。專業認證是對專業的基本條件、發展水平和目標定位所進行的評估,它可以實現對專業的宏觀指導和管理,保證專業教育的基本質量,從而達到適應社會需求的目的。經過專業認證的畢業生,可以被認為是滿足一定能力標準、能夠開始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的專業人才。專業認證等于提供了一個評價高等工程教育專業學生的國際標準,確保了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同時,建設工程類專業認證體系,能給予學生很好的就業指導,有利于畢業生在市場中的流動。通過專業認證,學生也能夠了解所學專業發展狀況,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并且初步定位未來職業方向。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專業認證來了解應聘人員專業能力,招聘到所需的人才,還可以減少應屆生求職和企業招聘的難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通過專業認證和評估,教師也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更深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提高。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建設專業認證是很好的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措施。然而,迄今為止,在我國,專業認證的認識還處于以介紹國外經驗為主的階段,經驗和力量相對薄弱,必須加快專業認證理論的研究和認證體系的建設。
(二)以提高就業能力為標準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1.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電子信息領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校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密切關注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并及時將其納入教學計劃,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幾門新技術、新方法,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對于新增課程造成教學內容有部分重復,部分內容陳舊過時的情況,在修訂培養計劃時進行合并和刪減,整合并且優化課程設置。
2.精品課程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重要環節。高??梢酝ㄟ^建立一流的教師隊伍來探索運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條件,建立專業的精品課程,供高校學者間互相學習借鑒,從而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3.雙語課程建設
由于電子信息專業具有發展迅速、內容更新快、時效性強等特點,前沿科技又普遍為英語,因此,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要加以重視。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2]。對于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領域,更要首當其沖。在專業課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與外語素養能相互提高。并且,由于學生對英語重視程度加強,對用英語教學的專業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會更強烈。然而,雙語課程建設在我國還沒有成熟的教學模式,至今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教材缺乏、師資匱乏、學生英語能力不足等。因此,學校要加強師資培訓,培養合格的雙語教學隊伍,鼓勵教師編寫雙語教材,成立專門的雙語教學指導小組,建立教學效果評價系統。
4.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1)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對于邏輯性、推理性強的課程,運用黑板板書方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有充足時間記筆記并理解所學內容。然而,對于直觀、陳述性的課程內容,多媒體教學無疑是最佳教學方式。黑板板書與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結合交替使用,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開辦電子信息專業課程網站。教學網站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校可以將相關課程國內外發展形勢及前沿科技論文上傳,方便學生學習,也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同時,網站還是引領學生學習方向的工具。學校可以通過調查已畢業的學生,了解工作中實際需要運用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公布對畢業學生就業方向的調查結果,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目標,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網站也可以在提供新技術知識的同時,間接鼓勵學生自學新技術,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網站還可以上傳學生優秀論文,以促進建立良好的學習風氣。
(2)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法高校應該摒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改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協作式“教學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書本上“死”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從而更加深入了解知識及專業,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皡f作式”教學更能培養學生合作溝通交流能力。
(3)考核方式多樣化考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大學管理上的寬松,使學生學習惰性增長,本科生中普遍存在平時不學考前突擊的現象。學校通過合理運用考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如給予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同等重視,考評方式結合平時作業完成程度、小測驗成績、課后興趣題完成程度,使學生將對考試成績的重視分散到整個學期??荚囘€可以采用上交作品的方式,這樣能夠避免抄襲,動手能力亦會大大提高。
5.創新實踐教學
高素質人才不僅需要深厚的知識底蘊,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探索、創新能力,能夠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高校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實踐教學具有其他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作用。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應該重點培養學生以下技能: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畢業設計等。為了更好的實現實踐教學目標,學校可以將實驗室開放,建設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合理安排學生的實驗課程。[3]與企業聯合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利用企業資源彌補教學設備更新不及時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從實際出發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