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節能減排標準化發展趨勢和任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電子信息產業涉及應用面廣、節能效果顯著,開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對緩解能源緊缺、減少環境不利影響、建設節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深入,電子信息產業需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產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通過標準化工作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自身的節能減排工作,并研究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節能減排工作。
1節能減排概念
“節能減排”出自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該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根據這兩個指標,如中國GDP年均增長一成,五年內就需要節能六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620多萬噸、化學需氧量570多萬噸。這是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排放。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是保護環境,減少因人類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包括對各種環境資源的占用和向環境的有害排放。我國《節約能源法》對節能的定義做出進一步的闡釋:“節能”即節約能源,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有害物質使用、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是減排領域研究的重點問題。實際上,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并不是相互獨立的領域,對一個產品或系統從設計、開發、生產、使用、維護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評價成為包含節能和減排要求的綜合評價體系。
2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法規
2.1國際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法規
國際上對電子產品能效的政策法規要求主要集中在北美、歐盟、大洋洲、亞洲等主要區域。各國普遍采用的是“法規+標識”的管理模式。企業根據對應的標準進行評價和自我聲明,然后由標識的管理機構根據自我聲明的結果和驗證確定產品的能效等級,并向相關方公示。政府管理部門、采購商和消費者對標識產品的采信推動了這種能效或環境評價標識制度的有效實施。比較有代表性的標識見表1。以上各國采用的能效標識管理制度是在相關法規要求的基礎上,企業根據對應的標準進行評價和自我聲明,然后由標識的管理機構根據自我聲明的結果和驗證確定產品的能效等級,并向相關方公示。政府管理部門、采購商和消費者對標識產品的采信推動了這種能效或環境評價標識制度的有效實施。同時,歐盟RoHS指令、EuP指令、WEEE指令、REACH指令,以及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逐步成為國際社會通過節能減排實現環境保護的一道道綠色屏障。
2.2我國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法規
我國于200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提出,要建立節能標準體系、鼓勵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淘汰落后產能、實行能效標識管理、加強節能認證、實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統計制度等,并在能源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2007年實施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中要求限制產品中有害物質的使用;2011年即將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了生產者、使用者和回收處理者在廢舊電子電氣產品回收處理中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此外,《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將共同構成了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基礎。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強調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并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長期任務。同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近年來,為配合各項節能減排相關法規制度的推進,國家各領域主管部門紛紛出臺各種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節能技術產品惠民工程”、“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十項重點工程”、“能效標識制度”、“節能產品認證”、“低碳產品認證”等。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先后編制、了《信息產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發展規劃》、《工業領域節能減排電子信息應用技術導向目錄》等具有指導意義的政策文件;各地方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應用主管部門對列入“推薦”目錄的方案給予配套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及“倍增計劃”專項中擇優支持,并將向社會推薦采用。
3節能減排標準化領域
3.1節能減排標準化領域框架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2008-2010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中制定了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總體框架,共包括了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廢舊產品及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清潔生產等八個標準分體系,如圖1所示。結合國家“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表1國際有代表性的能效或環境評價標識和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工作部署,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工作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領域作為標準化發展重點領域:生產過程節能、用能產品節能、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有害物質污染防治、廢舊回收、清潔生產、碳排放、產品環境意識設計領域、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節能減排,如圖2所示。其中,生產過程節能、用能產品節能、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主要解決的是開發與合理利用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問題;有害物質污染防治、廢舊回收、清潔生產和碳排放領域主要解決的是減少有害物排放的問題;產品環境意識設計領域則是針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評價。以上幾個領域均可作為電子信息產業自身節能減排標準化領域,而“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節能減排領域”則是通過應用網絡、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其他傳統產業(如鋼鐵、電力等)節能減排的新興標準化領域。可見,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在國家節能減排標準體系框架的基礎上既有共性,又根據產業發展有自身的特性。要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需要結合節能減排對標準化的需求在這些標準化重點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3.2節能減排標準化領域研究
(1)生產過程節能領域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用能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節能目的而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生產設備的節能和生產過程管理的節能等方面的標準。如電子工業爐窯能耗等級系列標準、GB/T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等。
(2)用能產品節能領域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用能產品使用時節能目的而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電子信息產品相關節能基礎、管理、方法以及以節能為直接目的的用能產品、材料性能標準,不包括一般的用能產品、用能材料性能標準。主要包括終端用能產品強制性能效標準、工業用能設備節能監測和經濟運行、產品能耗以及高效節能產品技術規范等方面的標準。如電子信息產品能耗要求和測試方法相關標準等。
(3)產品環境意識設計領域該領域包括為改善電子信息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績效而從產品設計出發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電子信息產品環境意識設計的基礎、方法、技術與管理標準等。如GB/T23687
-2009《信息通信技術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環境意識設計導則》、GB/T24044-2008《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要求與指南》等。ISO/TC207和IEC/TC111以及ECMA“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和IEEE“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等標準化組織都了相關標準。
(4)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而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太陽能、化學能、新電源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和產品標準、綜合性基礎和管理標準等。如光伏產品與系統系列標準、半導體照明系統系列標準;新能源電池相關標準等。
(5)污染防治領域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而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電子信息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標識、限量、檢測、認證等標準,不涉及電子信息產品生產過程中三廢排放的控制。如《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配套行業標準,包括限量、標識、拆分和檢測方法標準等;無鉛焊料系列標準等。
(6)清潔生產領域
圖1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總框架圖2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標準化領域該領域包括為實現清潔生產目的而制定的標準。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減少或者避免生產和服務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清潔生產標準具體包括清潔生產綜合、基礎類標準;方法標準;通則類標準(清潔生產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等)。由于各行業生產過程、工藝特點、產品、原料、經濟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同,應根據行業情況和特點分別建立清潔生產標準體系。
(7)廢舊回收與綜合利用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與綜合利用而制定的標準。具體包括廢棄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處理再利用的綜合性基礎與管理標準;回收方法、工藝、設備標準;二手產品檢測及鑒定標準等。涉及的領域包括廢棄電子信息產品、電子工業廢棄物以及再制造產品等。如《廢棄電工電子產品資源化體系評價》、《電子電氣產品可再生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計算方法》、《廢棄電工電子產品再生利用通用技術要求》、《廢棄電工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設備的技術要求》和《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技術要求》系列標準等。
(8)碳排放領域
該領域包括為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的標準。碳排放評價是指對組織、項目或產品在給定周期和范圍內碳排放總量的計算與評估活動。目前,國際上通常使用和參考的標準為ISO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ISO/TC207/SC7)制定的系列標準以及英國BSI制定的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PAS2050。我國碳排放標準和體系正在研究制定當中。(9)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節能減排領域該領域包括在傳統產業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標準化活動。例如包括數據中心能效關鍵技術和評價、智能網格對電網的升級管理、網絡和云計算對系統資源的虛擬化和共享、以及為能源消耗最大的產業部門建立統一的能耗測量方法等將使電子信息技術成為實現綠色ICT,推動傳統產業節能減排的強大動力。
結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重點標準化領域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推進:
(1)結合國際標準化發展和我國節能減排標準化工作,完善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標準化體系,結合我國政策法規體系和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有效開展節能減排標準化工作。
(2)通過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標準化工作,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節能減排信息平臺建設,開發有效的信息和數據采集、監測和分析系統,研究碳排放、碳足跡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數據庫建設。
(4)完善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指導行業開展節能咨詢、設計、檢測、評價、審計等服務,以推動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的落實和發展。
(5)開展智能網絡、云計算和能源管理等相關標準化研究,開發綠色ICT技術創新與應用,通過電子信息技術推進傳統產業的節能減排,促進兩化融合。2010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實施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準備之年。電子信息產業應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