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可持續發展下的環境會計問題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依據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背景,闡述環境會計的概念與特點,分析當前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如起步較晚,理論體系和實務操作都有待提升,企業對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各項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等。我們需要轉變企業環境保護觀念,加強環境會計理論研究,提升企業財會人員的素質,并加強政府監督,從而使環境會計發揮積極的作用。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借鑒國際會計的發展,探索出獨創的環境會計模式。
關鍵詞:環境會計;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靠透支生態環境和資源而獲得的,這對于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重大。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尋找到平衡點[1]。因此,國家制定了各種有關能源價格、自然資本的法律法規,將會計制度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統一,使其更加有利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和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商業可持續性發展的視角,也要求企業開發和采用經濟、環境以及社會可持續增加的創新實踐活動[2]。因此,環境會計的引入顯得十分重要。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中,政府部門無法通過財務報告知悉企業的環境破壞情況,也無法了解企業的環境治理政策,沒有政策的引導,企業也就很難做到自覺保護資源環境,他們會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環境保護。而環境會計的優點在于它將環境成本內在化,給企業提供周圍環境信息的變化,完善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預警系統,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2環境會計的概念與特點
2.1環境會計的概念
環境會計是以環境資產、環境費用、環境效益等會計要素為核算內容的一門專業會計。它是從社會整體利益角度,計量和報告企業的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并對其進行管理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環境會計把傳統會計中有關環境資源的部分提取出來,做更具體深入的研究,它的核算內容大多是非交換、非人類勞動的物品,比如環境破壞成本、環境資源消耗、環境效益等[4],其主要功能是反映和監督環境資源的使用和補償情況、預測環境資源的前景以及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5]。
2.2環境會計的特點
由于環境問題的多樣性與資源利用的復雜性,環境會計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與環境會計有關的經濟業務往往是突發的,在時間和種類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破壞環境、違反環境法規受到罰款等。第二,學科性質的綜合性。環境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它綜合利用了各門學科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是會計學、經濟學、生態學、資源環境學等學科交叉綜合的產物。第三,核算方法的多樣性。由于環境資源等項目的特殊性,定量研究有時很難準確計量相關內容,因此需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描述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核算,在表達方式上,以貨幣為主,同時輔以實物描述、文字說明等方法,在環境成本的計量方面,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
3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
3.1企業對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
我國在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責任作為社會責任一個重要維度,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6-7]。由于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更好地在市場中立足,企業會盡可能地減少環保支出,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政府部門目前依然是環境資料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他們利用這些信息制定相關的政策,改善生態環境,這對于企業本身并沒有直接的益處,因此多數企業不愿意主動披露環境信息。
3.2企業環境會計理論研究不足,實務操作欠缺
我國的環境會計相比發達國家,起步較晚,1992年葛家澍首先對環境會計理論進行了研究,在我國環境會計理論研究方面開創了先河。到2011年,陳文軍等人引入了市場監管理論,我國的環境會計理論才真正意義上地運用于實踐。目前我國的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建立了碳會計和碳排放的標準體系,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試行工作等。但其理論研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會計體系,也缺乏統一的準則與制度來規范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理論研究不足,隨之帶來的實務操作也就存在各種困難,目的不明確,會計信息和財務報告不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對環境會計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就產生了負面影響。
3.3缺乏專業的環境會計人才
我國專業的環境會計人才比較缺乏,專業培育迫在眉睫。環境會計是會計學、生態學、環境學等多門學科相互滲透的一種綜合性學科,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運用各個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這就要求財會人員要具有廣闊的知識面,掌握多門學科的專業技能。但是目前我國培養會計人員還是以傳統會計為主,很少有在環境資源方面有所研究的。此外,由于財務人員任務重,工作繁瑣,而薪金又跟不上,導致人才流失,有限的環境會計財務人員也出現了人才缺口,亟待解決。
3.4政府監管環境破壞行為力度不夠
企業是否守規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違規后地方政府的懲罰以及給予公眾的賠償[8]。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陸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一些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縱容了他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為,大大削弱了監管的力度。這必然導致環境會計在企業內部得不到重視,環境會計的發展停滯不前。
4發展環境會計的對策
4.1轉變企業環境保護觀念
為了保證環境會計的順利推行,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必須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不斷接受與時俱進的新觀念。企業管理人員只有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才能夠認清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聯系,建立起相應的環境管理與監測機構,從而將環境因素考慮到經濟決策之中。會計人員也要樹立環境責任意識,要認識到生態發展與經濟效益同等重要,要將環保的理念融入到會計專業工作中去,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促進環境會計工作更好地開展。社會各階層都要相互監督,相互鼓勵,為環境會計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4.2加強環境會計理論研究針對環境會計理論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我們需要結合傳統會計的方法,吸收國外環境會計的成功經驗,對計量及核算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整理。環境會計的計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對環境事項的投入和產出進行分類,以便對同類信息進行比較,從而探討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推行環境會計的方法,發揮環境會計理論的最大作用。
4.3提升企業財會人員素質
企業要組織相關會計人員進行知識培訓,這是因為融入了環境因素的會計工作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會更高,不僅要求他們具備處理環境會計的問題,還要能處理環境績效的問題,會計人員要掌握和環境科學與環境經濟學相關的知識,要對環境資源與企業生產業務之間的關系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國家要大力投入環境會計人才培養,以壯大人才隊伍。
4.4加強政府對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工作的監督
政府有關部門要對環境會計工作進行調控管理,還要對其進行專項環境審計。國家審計機關是專項環境監督的主體,除此之外會計師事務所也發揮監督調控的重要作用,規范他們的調控體系,強化他們的監督工作,有效地完善環境會計體系。另外,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法律規章制度。環境會計涉及多方面多領域,跨度很大,比如生態系統核算需要在生態學、經濟學、國民核算等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聯系,特別需要國家統計局等組織機構發揮積極的作用[9]。只有從各自領域出發,針對不同的項目制定具體可行的法律規范,指導環境會計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意義上地促進企業環境會計的發展。政府應出臺專門的法規來指導相關的工作,環境會計的推行真正做到有據可查,有章可循。
5結論
環境會計是用會計方法來核算和監督環境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目前低碳環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相關研究倍受重視[10]。完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可以推動綠色生產力的發展,明確企業的生態責任意識,在促進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實現生態環保,使會計與當前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相適應,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發現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根據特定的經濟制度環境深入探討和挖掘,并借鑒國際會計的發展,探索出獨創的環境會計模式。盡管在理論體系方面、信息披露方面、監管調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但也有很多提升的空間。此外,可以加強宣傳,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加強企業對環保的重視,邀請專家進行培訓和講座,培養專業的環境會計人才,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環境會計能夠更好地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陳姝含,吳娟,陳健.對于農村生態水環境治理的思考與對策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9(5):10-12.
[2]趙慶建,溫作民,張敏新.林業產業低碳技術創新與政策分析[J].林業經濟,2018(12):28-34.
[3]孫智勇.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環境會計發展問題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36):209.
[4]于閱閱.低碳經濟視角下環境會計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3):175-177.
[5]向小舟.淺談我國環境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2):88-89.
[6]劉坤,周玉新.環境責任履行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基于造紙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28):62-63.
[7]陳健,陳曄,張嘉琪.獨立董事、銀行債務融資與環境信息披露:基于林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中國集體經濟,2018(13):109-112.
[8]楊加猛.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利益相關者博弈研究[J].林業經濟,2018(11):9-19.
[9]邱瓊,施涵.關于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核算若干概念的討論[J].資源科學,2018(10):1-14.
[10]張浩.基于碳足跡的電商物流網點布局簡易算法[J].物流技術,2018(9):74-78.
作者:陳瑜 王妹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