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管理會計進步新走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戰略管理會計(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以下簡稱SMA)是對管理會計的發展,但目前人們對SMA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有人認為SMA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分支。基于此,本文擬從以下幾個萬面對SMA進行探討研究。
一、SMA的產生及其內涵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面臨的制造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傳統管理會計在成本計算系統、成本控制系統和業績報吉系統等方面,已不適應新的制造環境。
在企業管理發展到戰略管理的階段,由于傳統管理會計存在上述問題,為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戰略管理會計逐漸形成。
1981年,Simmonds在其論文《戰略管理會計》中最先提出SMA概念,認為SMA就是未來管理會計發展的方向。
1988年,Bromwich在《管理會計的定義與范圍:從管理角度的認識》一文闡述了自己對SMA的觀點,推進了SMA的研究。Bromwich認定SMA是管理會計的發展(而不是分支),是未來處在高級管理崗位的管理會計人員所必須掌握的。
1989年和1994年,Brornwich和Rhim相互合作,分別發表了《管理會計:發展還是變革》和《管理會計,發展的道路》兩篇論文,進一步討論了SMA,并給SMA下了如下定義:SMA是這樣一種管理會計:它收集并分析企業產品在市場和競爭對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結構的信息,并在一定時期內監察企業和競爭對手的戰略。
二、戰略管理會計與傳統管理會計的比較
從SMA的產生來看,它彌被了傳統管理會計“輕戰略,重戰術”的不足,對傳統管理會計提出了挑戰與傳統管理會計相比,SMA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l.SMA更注重企業外部環境
戰備管理成功的企業就是要創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對競爭優勢。管理會計應該指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相對地位,提供有利于企業進行戰略調整的各種信息,但傳統的管理會計卻本能提供這種信息。SMA跳出了單一企業這一狹小的空間范圍,將視角更多地投向企業的外部環境,提供超越企業本身的更廣泛、更有用的信息。SMA特別強調各類相對指標或比較指標的計算和方式,以使企業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應的措施,保持企業長久的競爭優勢。
2.SMA更加注重長遠目標和全局利益
傳統的管理會計著眼于有限的會計期間,以“利潤最大化”目標為驅動,注重單個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潤最優,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忽視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險,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SMA超越單一的期間界限著眼于企業長期發展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更注重企業持久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傳統的管理會計著眼于有限的會計期間,以“利潤最大化”目標為驅動,注重單個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潤最優,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忽視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險,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SMA超越單一的期間界限著眼于企業長期發展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著重從長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更注重企業持久優勢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3.SMA仇提供更多的與戰略有關的非財務信息
在目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衡量競爭優勢的指標除財務指標之外,還有大量的非財務指標。傳統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財務信息,忽略了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影響,使企業的管理者忽視了市場,管理戰略等方面的許多重要因素。而SMA則提供了大量極為重要的非財務信息,包括戰略財務信息和經營業績信息以及與企業戰略相關的背景信息,如市場占有率,與戰略成本有關的數據,企業經營業務,產業結構對企業的影響等。
4.SMA是一種全面性、綜合性的風險管理
傳統管理會計一般偏重于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缺乏全面的、綜合的風險管理,而戰略管理會計既重視主要生產經營活動,也重視輔助生產經營活動;既重視生產制造活動,也重視其他價值鏈活動;既重視現有范圍內的活動,也重視其他各種可能的活動。因此,SMA從戰略的高度,把握各種潛在的機會,回避可能的風險,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由上述比較可見,SMA突破了傳統管理會計的一些局限,視角從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環境,重視對企業全方位的管理。
三、SMA的主要內容
從SMA的發展過程和特點來看,SMA的體系內容是圍繞著戰略管理展開的。目前,國內外對SM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萬面:
1.價值鏈分析。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指的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的任務是創造。企業的各項活動可以從戰略重要性的角度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并且它們能夠創造價值。通過分析企業價值鏈上所有活動的累計總成本與競爭對手的相應指標比較,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如果企業價值鏈上所有累計總成本小于競爭對手的成本時,就具有了成本優勢。波特還將企業所處的整個行業進行價值鏈分析,判斷企業是否有必要沿價值鏈向前延伸或向后來提高整體的盈利水平。
2.環境分析。環境對企業發生雙重的影響,一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另一方面又制約著企業的經營活動,甚至會帶來風險。SMA對與環境因素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業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修改原有的發展戰略,制定新的發展戰略,使企業戰略能夠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之上。
3.成本動因分析。成本動因是引起成本發生變化的原因,多個成本動因結合起來決定一項既定活動的成本,一項價值活動的相對成本地位取決于它相對于重要成本動因的地位。企業特點不同,具有戰略意義的成本動因也會有所不同。這些成本動因或多或少能夠置于企業的控制之下。識別每種價值活動的成本動因能夠明確相對成本地位形成和變化的原因,為改善價值活動和強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