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會計理論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PAD教學模式也稱為“對分課堂”,是新近中國原創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由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首次提出。形式上是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Presentation),一半留給學生討論(Discussion),實質上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中的內化吸收(Assimilation)環節,讓學生對講授內容進行吸收之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簡稱為PAD。本文在分析了我校中職會計理論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中職會計專業理論教學PAD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過試點教學和學生反饋表明,PAD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PAD教學模式;中職會計;理論教學
一、中職會計理論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我校中職會計教學重實操輕理論
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興起和運用,各種仿真實訓軟件、教學平臺、微課、電子書等數字資源廣泛運用在中職會計課堂重,顛覆了以往課程中老師只有一個PPT課件的傳統教學;隨著分組合作討論法、項目式教學法等教學法的推廣應用,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設計越來越重視實際操作和動手實踐。可是例如《會計基礎》、《初級會計實務》、《納稅實務》課程中偏理論的知識點和內容,教學計劃則安排的課時數較少,甚至是不安排,上課就是用平臺實操,不需要學生懂為什么,只需要學生會做就行。凡是過猶不及,長期學習下去,學生對與會計基本原理的理解漸漸就消失了,甚至是根本就建立不起基本框架。目前我校會計專業面臨著就業向升學導向的轉型,大部分學生參加技能高考升大學或者3+2升大專,重實操輕理論也會導致學生升入大?;蛘弑究圃盒:髮W習后勁不足、缺乏理論基礎等問題。
(二)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不合理
我們的專業老師都有非常高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均是雙師型骨干教師,在師資培訓和教學法培訓方面花費了大量經費。老師們滿懷信心地學習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到理論教學,想方設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和討論中來,學生卻不能很好地接納和合作。老師不得不回歸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考核,學生死記硬背,結果學生跟不上就放棄學習。其實我們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相比其他專業而言,學習態度上是最認真,最刻苦的,為何優秀的老師嘗試了各種好的教學方法都教不出滿意的學生呢?老師埋在傳授會計理論知識的困境里。
二、中職會計理論教學實施PAD策略
PAD教學模式也稱為“對分課堂”,是新近中國原創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由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首次提出。形式上是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Presentation),一半留給學生討論(Discussion),實質上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中的內化吸收(Assimilation)環節,讓學生對講授內容進行吸收之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簡稱為PAD。PAD教學模式既改進了傳統課堂單向傳播的缺點,帶給師生真正的互動,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觀點,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帶著思辨去參與討論,在觀點的碰撞中檢驗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客觀性、理據性,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要素。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恰恰缺乏批判性思維,這也是我們老師不太善于做的事情,因此PAD教學模式一方面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另一方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實施策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一)精講留白對分的講授原則
主要是精講和留白,簡稱精講留白。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應該引導性、框架性的講授,講解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章節內容的邏輯結構等方面。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幾點:一是講授重、難點知識把握好度。講授重、難點知識不等于羅列或者指出重難點,對于重難點知識,老師講解50%-60%即可,剩下10%-20%留給學生獨立學習、內化吸收,還剩下10%-20%留給討論學習、全班分享。二是老師需要將宏觀講授和微觀詳細講解相結合。老師要在相對宏觀的層面上給予學生指導,告訴學生學什么,為何學和如何學。學什么是指框架、重點、難點。為何學是要點出所學內容的意義和價值。如何學,是提供方法、技巧和策略,讓學生有效完成課后獨立學習部分。
(二)開展討論
完整的課堂討論需要四個步驟:分組討論、教師抽查、自由提問、教師總結。這四個步驟的順序一定不能顛倒。分組討論時,最重要的是組員構成越合理,討論就越有效,并能開拓學生設計思維。分組基于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詳細了解,盡量保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另外,分組最好加入性別組合的考慮,由于會計專業女生較多,男生較少,分組時最好每個組至少有一個男生,增加討論中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師抽查環節,老師一定要有備而來,提出的問題圍繞重難點,圍繞教學目標提問,由于是隨機提問,提問到誰誰就要做回答,作為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第一次檢驗。自由提問是學生來提問,把自己小組仍然沒有解決的困惑或者自己經過討論仍然沒有解決的難題提出來,供大家分析。教師最后一定要有總結,一方面再次強化重難點知識,一方面總結學生討論形成的觀點和成果。
三、中職會計理論教學實踐PAD及效果
(一)PAD教學設計與實踐
下面我以15會計1班《會計基礎》課堂上理論教學實踐為例,來分析在PAD教學模式中如何編寫教學設計以及如何開展課堂教學?!稌嫽A》是學習會計專業入門的最基本的一門課,基礎理論的學習對后面的學習有著這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從這門基礎課程入手,具有指導價值。本課程周課時一般是6節,一個學期共18周,一共108節課。15會計1班共有51人,男生12人,女生39人。我選擇《會計基礎》中“銀行存款的財產清查”為例進行我的教學設計分享,具體用時90分鐘,2課時,采用的是當堂對分。
(二)PAD教學效果
我和專業內部老師一起對本校會計專業的學生為實踐對象,進行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以及交流課后反思。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們在各自的班上發現通過利用PAD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教師和學生在會計專業理論課程中學習獲益很大。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更加負責,從授之以魚轉變成授之以漁,為學生設定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逐步實現教學目標。當教師們看到學生大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不愛學、不會學的學生也參與其中,會如獲至寶一樣的喜悅,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也更加負責,慢慢讓學生學會讀教材、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在思維碰撞中解惑,并逐漸構建起會計理論知識的知識空間。經學生反饋,學生學習后的感受是,上課聽講環節需要更專注了,課后作業環節和討論環節壓力增大,但是收獲很大。
四、總結與思考
PAD教學模式下,看似減輕了教師在教學中講授的工作量,其實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具有深厚扎實的財經專業知識底蘊,同時要善于提煉課程教學內容的精髓,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體差異,提供適合其學習能力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生不會因任務過難或過簡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善于觀察、評價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善于與學生交流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會計理論課堂教學嚴謹而不死板,靈活而不失深度。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教育論壇,2014,(5).
[2]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科學出版社,2016,(12).
作者:吳鳴 單位: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