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學視域下教育成本核算探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成本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現代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基本上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是一個豐富的不斷發展的體系,會計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有自己對成本的定義。會計學中的成本定義是以機會成本出發,經濟學成本揭示的是成本的本質,要求會計主體所提供的信息必須客觀真實可靠。
教育成本概念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教育經濟學產生時就出現了,教育成本的本質是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務而耗費的教育資源的價值。高等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下位概念,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高校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按照成本對象進行核算。數理統計法是利用現成的教育經費及相關資料或抽樣調查獲得的資料,它具體又包括算術處理方法和數學模型法;會計法是利用會計技術獲取教育成本核算的方法,具體又包括原始憑證法、會計調整法和會計核算法。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會計原則
要遵循會計學的基本規定,要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學校屬于典型的事業單位。所以也應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作為會計核算的前提。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高等院校就是會計核算的主體,也即是成本核算主體,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空間范圍,為會計人員成本核算工作的范圍進行了界定,可以將高等學校作為對外提供成本信息的教育成本,滿足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活動條件;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存在和發展下去,明確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教育成本核算同樣也必須遵循持續經營假定。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則是指進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權責發生制原則,對預算資金的收支處理按照收付實現制處理,高校會計核算要反映和監督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分配領域里國家預算資金的運動,是高校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收支配比的需要;配比原則是根據收入或產出和與費用的內在聯系,在核算教育成本時采用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中的核算原則,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即確定事業支出屬于收益性支出,就要準確核算教育成本,從不同方面規范會計主體正確核算收入和成本。
三、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實務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實務操作包括有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設計,科目設置,賬務處理等。參照企業成本核算程序,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過程為:確定教育成本對象,根據需要成本對象可以有不同形式,從實際計算可行性來分析;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項目設置要遵循、有用性原則、簡單性原則、完備性原則和連續性原則;有必要把各類學生數折算成標準學生數,劃定教育成本核算期,它一般取自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為培養學生的完整周期,然后設置教育成本核算科目和教育成本計算單,參考企業成本核算過程中費用的歸集分配方法,將學校的全部費用分為教學和非教學費用,在教學費用中區分本期費用和非本期費用,在本期教學費中,區分直接教學費用和公共教學費用,歸集、分配教學費用。最后將應由本期教育產品負擔的費用,都歸集到了教育成本科目和教育成本計算單上,編制教育成本報表。
設置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賬戶,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計算時注意對于不能計入教育成本項目的支出不應當計入成本。明確高校后勤服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高校的科研和教學是密切相關的,當然還要考慮與教學無關的附屬機構支出、校辦企業支出。因此說,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個系統性、并具有挑戰性和效益性的工作。
作者:李麗娜劉霖單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