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的問題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提出,現行的會計學專業中稅法課程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變化。本文結合大多數高校的稅法教學現狀和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得出稅法課程存在的問題有教學內容滯后;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學素材單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以下建議:更新教材內容,提高教學方法;提高對稅法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關鍵詞:
會計學;稅法;課程改革
稅法課程是會計學的專業基礎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財政學課程,又是學習稅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會計學核心課程的基礎。從考取熱門資格證上來說,不管是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還是稅務師、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培養的目標也是培養一批既有會計專業素養又懂稅法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因此,不斷提高會計學專業的稅法課程教學水平是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
一、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的特點
(一)稅法的本質
稅法是有權的國家機關制定的有關調整稅收分配關系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會計學專業的稅法課程更側重于稅種的計算繳納、申報,需要結合多學科的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二)稅法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性
在會計學的專業學習中,財政學、基礎會計、經濟法是稅法課程的前期專業必修課。不懂會計原理、不理解財政知識,就無法真正學好稅法知識。與之相對應,一名財會人員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也要熟練的運用稅法知識進行會計核算、納稅籌劃、編制報表。
二、稅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不斷優化稅法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手段及水平,加快稅法課程的教學改革,分別對本校50名畢業生和300名在校生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稅法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滯后
從目前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對稅法課程的重視程度與其自身的重要性并不相符。一般高校會計專業是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稅法課程,課程要求總學時為64課時,但是實際安排的學時大多是只有48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對給學生講解稅收的基本知識,沒有更多的課時可以讓教師采用案例進行教學。
(二)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我國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稅法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但是教學所用的教材未能及時進行更新,教材內容相對滯后。根據350份調查問卷結果,得出被調查人員中87%認為稅法教材內容比較滯后,不能及時掌握稅制改革后的最新知識。
(三)教學方法單一
根據調查結果可看出,被調查人中有73%的人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照本宣科”或“填鴨式”的方法。這使得學生不能從根本上去理解教學內容,只能進行死記硬背,不能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老師講的越多,學生學到的東西越少。
(四)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首先,會計學專業的稅法課程要求的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現有教師教學結構老化,有經驗的教師較少;其次,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與稅法相關的學科知識在也不斷的發展,這樣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來適應學科的發展,但是目前許多高校都忽視了教師的深造學習,導致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學生知識需求。
(五)教學素材單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被調查人員中有83%的同學認為知識繁瑣,記不住,78%的人員認為在學校學習的稅法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對就業幫助不大,需要重新學習培訓才能上崗。現行的稅法教學割裂了和會計核算的聯系,現行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課本+習題冊”,根據假設的一些數據要求學生完成某個稅種的計算,沒有相應的原始憑證、會計報表讓學生分析怎么交稅,也沒有建立起學生去企業、稅務機關及相關單位實踐學習的平臺,學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企業涉稅業務的處理過程。稅法離開會計就是空中樓閣,實踐教學的欠缺,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
三、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現有的稅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結合稅法課程自身的特點,對今后的稅法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更新教材內容,提高教學方法
教材更新周期較長,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需要多查閱國家稅務機關的相關網站,將稅法的最新內容和要求及時的傳遞給學生,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應采用案例教學法,將稅法的教學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通過教學案例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稅法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提高對稅法課程的重視程度
在設計稅法課程培養目標時,要按照教學規律、課程特點,以更好的讓學生掌握稅法知識為目標,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加大課時量,加強實踐環節教學課時。保證稅法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不斷掌握所學知識,畢業后能夠學有所用。
(三)提高教師素質
稅法知識結構全面,教師必須努力加強自身的業務知識才能滿足不斷更新的知識領域,認真解讀稅法的最新政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收集最新政策和相關內容,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利用真實、準確的教學案例講解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最新稅法知識。
(四)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1.加強稅收模擬實驗。實踐教學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最好的過渡平臺,這就要求高校盡快建立完善的稅收模擬實訓室或是將稅收模擬實驗引入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案例,結合案例讓學生模擬稅務系統申報的程序,分別扮演稅務系統不同的角色,如稅務人員、會計人員,演示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涉稅業務,使學生在逼真的環境下更加深刻的了解所學知識。
2.每學期安排一定課時的實習時間。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及稅務局是非常好的選擇。既能解決事務所匯算清繳期人手緊張的問題,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建立記賬公司。借鑒國外的做法,在學完稅法課程以后,學生可以成立記賬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記賬服務,納稅申報服務。這些都是真實有效的會計數據,是要存檔留存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課題名稱:校級課題———應用型模式下稅法課程系統化案例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石泓,費琳,林艷,王虹.大學本科稅法課程教學改革與質量優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3).
[2]翟東進.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5).
[3]黃勇.高職財經類院校稅法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作者:任妙丹 王怡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