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提升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互聯網發展大環境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記者職業道德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新聞記者;職業道德
自從互聯網概念出現以來,便逐漸融入各個產業當中,總而言之,可以說“互聯網+”的概念已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根深蒂固,對社會的發展和各行業的振興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提升措施與策略。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一)付費新聞現象層出不窮
付費新聞顧名思義就是要收取一定費用才能閱讀或觀看的新聞,這是一種盈利方式,能夠解決新聞機構資金不足等問題。近年來,付費新聞的形式和方法更加多樣化?,F在,人們談論的付費新聞不僅是以出版和廣播收費為特征的新聞文體,而且還包括一種行為的發生和一種現象的存在。付費新聞在公眾眼中甚至已成為“道德淪喪”和“腐敗”的代名詞。
(二)拜金主義盛行
近年來,一些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收受禮物或收受賄賂的現象變得司空見慣。事實上,在新聞報道活動中收錢是一種變相的賄賂。既然是賄賂行為,就必然有對方受賄的條件。行賄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動機,給新聞工作者一定的物質上的利益,以期他們能夠進行積極正面的報道。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新聞團隊內部的作風,很多記者忘記甚至背棄了職業道德,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的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風向,所以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三)嚴重扭曲的價值觀新聞的定義
直接決定了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新聞記者是一個威嚴、神圣的職業,也是一個值得人們欽佩的職業。與此同時,新聞記者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職業,不僅要消耗腦力,還要消耗體力,有時候甚至會面臨生命危險,有些新聞必須承擔風險才能獲得。如果沒有冒險的勇氣和吃苦的精神就永遠成不了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帶著享受主義報道新聞是一種嚴重扭曲的價值觀,是對新聞記者這個職業的侮辱。
(四)新聞的真實性無得到法保障
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的第一原則,盡管人們對于一些虛假新聞的態度一直都是摒棄、憎恨,但虛假新聞仍屢禁不止。從新聞的撰寫和發表目的來看,很多新聞報道都僅是為了宣傳,有的是為了和政治走向保持一致,然而有些新聞報道的價值導向卻存在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操作上的失誤,也有刻意為之。然而,無論是操作失誤還是刻意為之,都是新聞職業道德的嚴重失衡。
二、“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提升措施
(一)正視他人批評,提高自身道德
首先,新舊道德思想斗爭的過程就是認識新舊道德思想的過程。舊的道德影響在頭腦中是不容易改變的,新的道德理念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不斷的跟進才能得以樹立。新舊兩種道德思想一直處于長期斗爭的狀態,并且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次,新聞記者還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正確對待他人的評論,不論是好是壞都要能夠虛心接受。在別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前進的方向,獲取前進的動力。記者要明白,批評是正確而深刻的自我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傳播者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及業務水平,揚長避短。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準確、深入、有效地進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評,只有接受別人的批評,才能勇敢地面對和糾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為人民謀福利。最后,新聞記者要勇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要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正,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所以,新聞記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對待批評,進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二)強化道德約束的作用
第一,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意見,新聞媒體和記者都不能以任何形式收取現金或其他錢財物品,也明令禁止報道單位的賄賂行為。第二,新聞報道必須嚴格與廣告區分開來,一些單位或企業不適合以報道形式進行宣傳,而需要通過廣告的方式宣傳,記者要注意到這一點,切不可誤導群眾,或對所有內容收費。第三,要具有善良的品質。違反本規定者須按違紀者處理。我們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禁止有償新聞?!巴V垢顿M新聞”通知后,我國主要新聞機構已經深刻認識到“有償新聞”可能帶來的危害,對其工作人員進行了教育,并制定了具體的處罰措施。但有償新聞的消除仍需要長期穩定機制的保障。
(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輿論作用
“互聯網+”的概念已經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根深蒂固,對社會的發展和各行業的振興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當今社會,互聯網的影響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層面,“互聯網+”逐漸成為一項廣泛實施的發展戰略。因此,應該加強互聯網輿論監作用,開辟了解社會現實和群眾的渠道。對于群眾的訴求和意見,新聞媒體要認真對待。互聯網為廣大公眾提供了一個能夠輕松、直接地進行對話的平臺,當新聞媒體收到來自網友誠懇的批評或建議,應該謙遜地接受,積極地改進。首先,要經常開展一些有利于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服務活動,即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這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一個重點工作。一個地區的新聞媒體應該經常出現大量的報道與群眾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相關的新聞欄目,為群眾提供服務,以滿足群眾的需要。其次,還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讓公眾釋放生活的壓力,打發無聊的時光。推動社會文化娛樂活動不斷進步,培養人們的高尚品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也是新聞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四)鼓勵適當的正面宣傳
新聞報道反映了社會主流的客觀事實,但也不能徹底否認批評問題。溫和的報道也能鼓舞人們的士氣,就像通過媒體公開披露一樣,它可以抑制不良現象,鼓勵良好的行為。然而,過度暴露社會丑惡現象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整個社會陷入一種消極的氛圍,不利于人們振奮精神,展望未來。新聞傳播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發展起來的。從本質上講,新聞傳播就是信息的傳遞,新聞傳播已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新聞又可以被稱為介于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第三種力量,以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它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社會風氣,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應該積極提升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大眾,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李拉拉.當前我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曾云.加強新形勢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J].魅力中國,2009(32):212.
[3]田野.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失范表現、原因及對策分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76-77.
[4]成龍.關于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的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46.
[5]何艷植.論述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現狀與提升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6(15):29.
[6]邱志雄.“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7(27):37-38.
作者:唐德輝 單位:連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