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商務英語中跨文化交際培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最近幾年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者意識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相關方面的教學策略、課堂應用的研究也漸成體系。馮俊英通過分析國際商務活動中常見的商務文化沖突和母語文化負遷移導致的語用失誤,探討了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2005)于虹音則針對商務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指出人們在文化交際場合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足,進一步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006)本文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及反思,在跨文化交際培訓的若干層面提供相應的案例,以期對跨文化交際理論在商務英語實際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進行深入的探討及研究。
跨文化交際培訓方法簡介
在跨文化交際培訓中,有兩種基本方法最廣為采用。
1.基本文化培訓(culture-generalapproach)
基本文化培訓是將文化的多樣性置于全球化背景下,鼓勵學生對文化概念進行深入思考,了解本土文化及其表征,意識到不同文化的差異,學會欣賞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力求幫助學生打破偏見,客觀看待將某種文化固定模式化的利弊,尊重其他民族的傳統習俗和思維模式,允許并認識到不同聲音存在的同等性和重要性。這種培訓方法并不是指導學生如何與某些特定的國家文化進行交流,而是如何與持有不同觀點和行為方式的人們接觸溝通。其目的旨在提供交流時所使用的方法策略,并基于文化多樣性的交流最終創造新的價值。
2.特定文化培訓(culture-specifictraining)
特定文化培訓則是幫助人們做好在特定情境下與某個特定文化接觸交際的準備。由于工作的原因,多數人只需要和一兩種文化打交道。無論是從事國際貿易的商務人士,還是出國短期培訓或公干的企業人員,他們需要了解的是特定文化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然而這種培訓往往流于表面,導致學習者對“交際安全”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誤以為只要簡單掌握了“可做”和“不可做”的清單,就可以在異國文化的待人接物中游刃有余,而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盡管如此,能夠幫助學習者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的傳統和禁忌,也是培訓邁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教師本人有過在該國生活的經歷,能夠提供關于該文化更為生動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跨文化交際培訓在商務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1.培養文化意識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的文化意識培養活動仍停留在認知層面,即鼓勵學生將文化當做一門科目,去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進行研究。事實上,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即通過情感的體驗了解文化差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文化差異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在語言表達中,除了措辭句法之外,諸如音強音弱,音長音短,談話的語調、節奏、語速等副語言(paralanguage)在各文化中也大相徑庭。同樣一句話用不一樣的語調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不一樣的。其中尤其值得注意,且在跨文化交際中容易引起誤解的是交換談話的時長(turn-taking)。根據相關研究,盎格魯撒克遜人通常會等對方結束發言后展開交談,而在拉丁文化中,口頭的交談是交叉重疊進行的。在一些東亞文化如日本文化中,交談中短暫的停頓會顯得更為禮貌,也使交談雙方更為自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類似理論的空洞講解很難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難以在日后的實踐中加以運用。筆者在此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情景模擬,力求使學生感同身受。活動內容為要求每組兩個學生用英語隨意交談,學生甲的任務是確保交談不少于5分鐘,而學生乙則必須在對方結束發言后停頓至少五秒再開口講話,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活動呈現的結果相當有趣,由于甲對于交談間乙的沉默感覺很不自在,因此不自覺的延長發言時間以填補停頓的空白,從而無形中減少了乙的講話機會。活動后教師應邀請學生雙方談談各自的感受,并帶領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分析在活動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類似的活動設計旨在使學生更好的意識到交談中停頓時長的存在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內涵。
2.了解本土文化
一直以來,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c)是不同文化間產生摩擦和碰撞的主要原因。各民族的人們通常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參照本土文化的觀念和標準,憑借異于本土文化的行為規范去評價其他文化。由于我們習慣從自身的文化角度出發去看待一切,不可能達到完全徹底的中立,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relativism)也由此而生。跨文化商務交際培訓旨在指導人們如何在商務情境中處理文化差異,而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提高人們對文化差異的意識,以抑制民族中心主義的傾向。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首先必須了解本土文化語境中商務活動的開展。由于認知的局限性,人們習慣于從自身角度出發看待本土文化,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和分析。因此,筆者試圖通過以下三個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本土文化。活動一: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以下問卷調查。1.各使用三個單詞描述本國文化的優缺點。2.各使用三個單詞描述他國文化眼中,本國文化的優缺點。3.各使用三個單詞描述其他文化(如美國、日本、意大利等)的優缺點。在隨后的討論中,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對于本土文化,我們和別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而對于其他文化,我們往往會根據固有思維,對其進行固定的模式化。活動二:要求學生列舉本土公司在分別與美國公司及日本公司進行項目合作時的注意事項,同時列舉與本國公司合作時,外國公司在類似方面要注意的問題。通過該活動,學生很快就意識到國界并不是影響一國人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唯一因素,其他諸如個人性格,地域環境,宗教信仰,傳統習俗等因素同樣重要。活動三:要求學生通過公司網頁,搜集不同國家的公司文化并進行比較。相關資料包括:公司的工作環境及氛圍,員工權利,薪資福利,休假規定,工會規模,等級制度,招新培訓,裁員解雇等。從中學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文化差異對于商業活動及企業文化的影響。
3.克服文化沖擊
文化沖擊(cultureshock)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可避免,而在跨文化語境下的商務交際中更甚。在某種文化中博得聽眾喝彩的精彩演講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會被視為不合時宜而觸怒聽眾。在一些文化中,重要會議上的詼諧幽默對于緩解氣氛,建立雙方的友好關系極為重要,但在其他文化中則會被解讀為不夠嚴肅莊重。在范圍更廣的社交場合中,哪些閑談話題是可以接受的?在面試中,雙方是平等的個體,還是一方地位更高?如果沒有與外來文化打交道的經驗,學生很難理解并體驗上述場景中的文化沖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機會為學生提供模擬情境,幫助學生熟悉并克服文化沖擊。以下僅提供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的活動以供參考。
活動一:將教室布置成冷餐會的場景(或是國際交易會,產品推廣會,會議開幕式等),學生自帶飲料和零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邀請部分學生正式著裝,根據各自任務卡上的提示,扮演來自不同文化的商務人士并進行隨意交談(smalltalk)。其他學生則根據他們的言行舉止判斷其各自代表的文化,并對其特點加以總結和點評。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室里笑聲不斷,出現了很多有趣甚至滑稽的場景。試想象兩位對交談時的“身體距離”持有不同習慣的商務人士在一起交流時會出現的場面,由于各自都沒有意識到對方的文化規則以及其中的文化差異,一進一退間學生看的不僅是熱鬧,更多的是對文化規則的感悟和理解。經歷一輪多方交談后,參與表演的學生親身體驗了文化沖擊,觀看的學生則切實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規則帶來的交際障礙。該活動能夠激發學生更為迫切的了解不同國家的真實文化,并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認知和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和反應,從而產生出對不同文化有失偏頗的假設。
活動二:將教室布置成大會議室,全班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按照任務卡上設定的規則,扮演一個國家的商務代表團,圍桌而坐,輪流進行貿易談判。活動的目的不在于談判的結果或是對學生談判技巧的考察,而是旨在通過談判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規則的細微差別,提高商務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系列的情景模擬后,學生的文化意識得到了加強,認識到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教師更應注重文化意識在商務交際技巧培訓中的應用。例如,即便是商務情境中應接電話的方式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跨文化因素的影響。而在談判技巧的培訓中,應使學生認識到文化差異對談判過程及結果的影響,以及不同的文化規則在談判中的體現。在演講技巧的培訓中,確保整個演講過程適應于聽眾的文化要遠遠重要于演講的內容和技巧等等。
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亟需大批精通外語,熟悉不同國家文化規則的商務人士。僅僅學習系統的專業商務知識,在實踐中提高業務能力已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對外合作交流迅速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加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商務英語教學的當務之急,而如何在跨文化交際中避免因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及成見也應是商務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重點。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浪潮中,商務英語教學更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形勢,達到培養國際化商務人才的目標。(本文作者:程婷婷單位:南京曉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