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物聯網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推進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的規模不斷擴大建德市農村范圍大,農民數量多,廣大農民仍以農業收入維持民生,只有農業和農村經濟有了大的發展,市域經濟才能繁榮。實踐證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而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農業信息化又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和有生力量。建德農業目前仍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期,農業物聯網等設施智能技術的推廣應用雖相對程度較低,但應用前景廣闊,潛力巨大。近年來,該市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加快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如加大對智能大棚、光溫水控制系統、遠程監控、作物數字化設計等應用的扶持,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等設施智能技術,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生產基地和項目。經調查,建德市有85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有萬村聯網網站,232個行政村實現聯網全覆蓋。廣大農民對信息的需求不僅局限在種植、養殖等技術方面,農村政策、農村文化、農村就業等信息同樣受到極大關注,農民對農業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建設和進村入戶有著極大的熱情,農業信息化的農村市場依然很大。雖然像智能大棚、光溫水控制系統、遠程監控、作物數字化設計等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成本相對較高,但帶來的效益與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相比要高得多。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種養大戶等迫切需要采用農業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加快實現發展現代農業的夢想。
1.2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效益不斷彰顯目前為止,建德市已在欽堂、航頭、楊村橋、三都、蓮花、下涯、乾潭等鄉鎮建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7個,總投資350余萬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200余萬元,間接效益3000余萬元,且成功創建具有典型信息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杭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如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杭州艾利斯玫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江南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浙江瑞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智慧農業示范園集約化育苗中心安裝視頻設備,為當地瓜菜種業發展培育種苗;建德市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以園區西紅花研發中心的種質資源庫、室內育種基地、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為依托,運用物聯網技術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系統,建設完備的生產信息采集監控設施;杭州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鐵皮石斛示范基地建設智能網絡化監控管理設施,包括保溫降溫設施、灌溉設施、基礎配套附屬設施等;建德市紅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建3000m3立體草莓物聯網信息與自動化系統;楊村橋草莓智慧園建成電腦智能灌溉、施肥、控溫、控濕及遠程自控管理系統;杭州國茂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養豬場安裝應用視頻監控系統,使配種監控、分娩監控、員工監控、防盜監控、電子商務等更為高效;建德市建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其糧食生產功能區熟練應用“智慧農業”技術。上述案例的共性在于,大多數有自營基地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足不出戶、遠程控制的高效高產、集中管理的理想”,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產業化水平,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2當前技術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建德市在農業物聯網等設施智能技術應用上雖取得一定成績,但在推廣應用、產業升級、產品開發、體系機制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2.1投入成本高,應用不廣泛建德地處山區,生產條件可控性差,農業整體比較效益低,各產業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且農業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很多物聯網設備因價格偏高很難大面積推廣。據了解,一套物聯網設備,因其核心傳感器的不同,價格從1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如果不是從事規模經營或者高效種養殖業,普通種植大田的農民是無力承擔的。建德市財政薄弱,盡管近年來政策上對設施農業基地、農產品加工技改、農產品流通等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畢竟額度有限,只能是傾向性的鼓勵支持。因而該市的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仍不夠廣泛,其應用主體多為一些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大部分農戶仍采用傳統農業技術,澆水、施肥、打藥等仍憑經驗、靠感覺。
2.2重視程度低,發展不平衡目前,建德農業的基本面還是以村戶為主要單位的分散經營式小農經濟,不適合物聯網應用的大規模推廣,個體農戶要部署諸如土壤養分檢測和配方施肥的應用只能自購設備,這樣單體使用的方式成本高、風險大,且效益不明顯。而真正農業生產應用應該是面向大面積的室外田地,而非大棚。室外大田缺乏統一的大面積的規劃和管理,這是阻礙農業物聯網應用大范圍推廣的根本問題。總體而言,政府、產業化主體、廣大農民等對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均表現出重視態度和程度上的不足,政府重點著力于農業產業的布局調整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做強做大;產業化主體重點著力于如何統籌運用好政府政策資源,擴規模、強實力、打品牌;廣大農民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經營管理的模式,與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緊密,實際增收致富的難度沒有根本性轉變。
2.3成熟產品少,體系不健全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現有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的服務還不夠全面,為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科技驅動和品牌創建也不夠完整。且當前的農業物聯網設備主要產自高校院所的實驗室,概念性產品多,實際產業化率不高,而實驗室理論研究與農業實際應用差異較大。所以農業物聯網實際應用的一些設備性能遠低于應用預期,應用環境也不及預期的優越。如土壤養分傳感器、葉表面分析儀等技術都不夠成熟,一些國內產品在應用過程中甚至會經常出現故障,這都造成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上的普及難和推廣難。此外,產業體系也不夠健全,如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上各自為政,應用標準不一、公益服務較少、服務功能較弱等問題均阻礙著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
3有效推進技術應用的對策與建議
黨的十八大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而“四化同步”的難點正是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建德市近年來的農業產業化進程證明,推進農業信息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是推進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經驗型、定性化向知識型、定量化以及農業生產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變,使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
3.1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新一輪信息支農政策意見,重點關注和大力扶持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示范園區、產業化經營主體電商平臺等項目建設,加快引進和培育涉農科技、信息、文創等類型產業,全方位推動建德市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強化政府統籌的同時,要從鄉鎮區塊、產業龍頭、生產經營等多個層面,全面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滲透,充分調動電信運營商、IT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搭建起一張真正有助于建德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端農業物聯網。
3.2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引導機制,通過財政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鼓勵引導各產業化經營主體主動加大投入,以改善自身的生產條件,避免農業物聯網成為作秀工程和政績工程,給企業、農戶等造成不良影響。要進一步落實好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產業化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的資金自籌,積極協助、爭取各級各類財政對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開發性投入,也可廣泛吸引信貸及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領域,共同創業興業。
3.3進一步加快示范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推進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改善整個農業生產管理環境,是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的捷徑。為此,要有規劃地按照“突出重點、示范帶動、集中資金、規模開發”的原則,充分利用好建德市多年來積累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優勢,發揮好該市近百家有著豐富產業化、信息化、品牌化經營經驗的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隊伍的作用,結合工程措施和農業措施、物資裝備和信息裝備,推廣示范區經驗,進一步提高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水平,提高現代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作者:徐群英李有香余紅偉單位:建德市農業局產業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