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活動安保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在介紹物聯網及公安物聯網概念的基礎上,研究了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的應用需求,根據物聯網技術在公安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活動安保中應用的前景。
【關鍵詞】物聯網;安保;模型
一、公安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通過把處理設備、智能感知設備和無線通信設備嵌入到各種“物”中,可以使“物”和“物”之間相互連接,構成網絡。顧名思義,公安物聯網就是利用感知器、處理設備等各種智能裝置對公安機關需要重點關注的各類對象進行網絡連接,從而實現對這些對象的自動感知、行為研判、路徑分析和精確預警。通過對關注對象接入物聯網,實現對安全態勢的自動感知、有效打擊、全面防范,從而實現智能決策與智慧的重大活動安保系統。公安物聯網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將安保中的人員、物品、車輛等接入物聯網,可以對這些治安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不僅可以有效監控人流和車流,精確引導和疏散,防止踩踏事故的發生,還可以對需要密切關注人群進行追蹤和定位,對其路徑、行為及隨身物品等進行研判和分析,防止危險事件發生,真正做到事前有效防范、事中有效監督及事后全面追溯。
二、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的應用需求
2.1防范和打擊犯罪
通過對進入場所的各類人員進行追蹤和定位,縝密防范和嚴格處置活動會場及周邊地區的違法犯罪活動,是保證活動安全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及時發現并處理群體性事件發生的苗頭,是防范工作的重點。
2.2防范和預警恐怖事件發生
加強同其他政府機構及外國執法部門的協作與配合,從防止恐怖分子入境、反劫機、會場上空禁飛、防止核生化武器恐怖活動等方面采取措施,嚴防恐怖事件的發生。
2.3人流和車流導控
在連接活動會場的公共交通的車站,以及會場內人員容易大量聚集的地區采取防止踩踏發生的措施。在活動會場周邊實施交通管制,防止嚴重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的發生。
2.4避免安保帶來緊張心理
采用“外松內緊”的“軟性警備”措施,以保證觀眾輕松愉快觀看為前提,盡可能減少因采取嚴格安保措施給觀眾帶來的緊張心理。
三、大型活動安保中的物聯網應用模型
從基本技術架構上看,物聯網可以分為感知層、傳輸層及應用層,根據三層技術架構,大型活動安保中的物聯網應用模型如圖一所示。其中感知層包括多種傳感器和信息采集設備,如電子圍欄采集手機信號,視頻采集設備采集視頻信息等,此外還包括溫度傳感器、紅外感應設備及RFID設備等感知裝置。這些設備的主要作用是獲取感知信息,包括聲音、圖像及視頻等,并將這些信息交給情報信息搜集中心。這些設備也是物聯網實現的重要基礎。傳輸層是物聯網中較為成熟的一層,該層需要在原有互聯網基礎架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按照約定的協議將“物”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將公安語音網絡、視頻網絡及信號網絡進行融合,對感知層感知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傳輸。應用層在感知層和傳輸層的基礎上進行物聯網的智能化應用,在大型活動安保活動中實現人、車、物的自動感應和識別,進行智能化處理和預警,從而進行不安定因素的研判和預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靈魂,物聯網其它兩層的設計都要從應用實際出發,根據要實現的應用進行感知層和傳輸層的設計和實現。在大型活動安保中主要考慮的應用有人員定位、軌跡分析、流量監控、事件預警和事件響應。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電子圍欄獲取手機信號從而進行人員定位和流量分析;(2)將RFID、智能芯片或者電子標簽嵌入人員出入證或者?;锲分羞M行人和物的識別及追蹤;(3)通過視頻監控分析和監視人的行為,對人的行為進行預警和分析;(4)特大型活動安??梢钥紤]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
四、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的應用措施
4.1強化主動進攻,編織嚴打高壓網
堅持“情報信息主導警務工作”的理念,嚴格按照信息化、規范化要求,將情報信息工作與警務工作有機結合。每周將轄區發案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刑事治安動態警情,及時調整打防工作重點和策略建議,協同各專業警種形成打擊合力。
4.2強化動態管控,編織治安防范網
通過分析轄區階段性案件發生變化規律特點,適時向巡邏單位提出調整巡邏重點的建議,使巡邏警力既分布在街面上、又控制在重點上,不斷縮短警力分布與警情多發地點的距離。同時,在向轄區派出所下發預警指令的基礎上,針對重點人員,特別是紅色預警指令及時下發,在第一時間實現對重點人員的管控,提高預警指令的發現率、抓獲率。
4.3強化重點管控,編織警民聯防網
對重點人員全面梳理、登記、采集信息,聯系各轄區派出所結合社區警務工作實際,不斷加大對本地重點人員的管控工作,全面掌握本地重點人員的活動軌跡,真正做到“動知軌跡,走明去向,全程掌控”,進一步完善重點人員管控工作機制建設。
4.4強化信息研判,編織預警防控網
結合本地實際,以“四進四訪四聯四助”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深入社區村巷、企事業單位、金融網點、學校和居民小區等處,通過走訪保衛干部和群眾等形式,努力摸排有價值的情報信息線索,掌握不穩定的苗頭。充分利用好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等各類系統,深入研判,及時預警,全力提升十八大安保工作情報信息研判工作水平和應對能力。
作者:李冬靜 單位: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信息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