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程中的整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現狀
第一,師資隊伍建設不夠強大。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師資水平建設基本上處在專職專業教師能少則少的狀態。代課教師、兼職教師占有較大比例。就職教語文教師專業素質而言,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教師文學素養不高、教學水平不強,從而導致學生對文章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不高。事實上,做好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工作,需要有極高的綜合素質水平并深入地研究相關課程教學方法內容、途徑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
第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學質量有待提升。高職語文課程的學習和把握,已經不僅僅像中學時期對于字、詞、句的淺層面掌握。語文學科的設計和教學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人文精神、形象與意境分析的能力。然而,高職院校的大部分語文課程教學依舊保持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即教學方法的封閉化、單調化。然而,當前教學模式仍然沿用中學時期教學模式的現狀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對人才的培養要求。
第三,高職院校學生語文修養差強人意。高等院校的擴招政策已經使得精英選拔教育模式轉變為大眾教育模式。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的文化素養整體性不高。大部分學生知識面較窄,行文邏輯性差,錯別字比比皆是。有些學生甚至字跡潦草,連一些基本的公文寫作都感覺陌生。當代大學生整體的國語駕馭能力出現明顯退化,更不要說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語文修養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成長成才。
二、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
第一,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在高職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摒棄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媒介改變傳統的呆板、艱澀、缺乏形象的板書教學模式。同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增加語文課文教學的生動性從而吸引學生的專注力和興趣點。其一,信息技術中的網絡平臺有助于學生課前預習任務的執行。教師通過課前引導機制幫助學生通過圖書館資料庫、搜索引擎等途徑提前做到課程預習,讓學生在真正學習新知識前對所學知識有一定把握性。從而有助于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問題的有效性思考。
第二,信息資源有助于學生擴展閱讀水平。語文教學中所選擇的篇目一般是比較經典和核心的文章。然而,僅僅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把學生的文化修養帶到更深層次,讓學生借助更多的信息資源使課堂所學知識得到擴展。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高職語文教學的一個高層次點是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意境和深度。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相關的教學情境。不同的情境帶給學生的直觀感受是不同的,從而導致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及把握程度都會有不同的程度。
三、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意義
第一,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重視度。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點是教學活動的重要方面。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常忽略此點,使得教學順暢度有待提高?,F代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把視覺效應和聽覺效應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刺激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器官。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從而使教學工作變得生動有趣。形象教學的思維性活動會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和記憶。當然,這種學習的狀態將完全由興趣主導,呈現積極性狀態。
第二,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模式。事實上,教占主導地位,學占主體地位的模式才是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正常順序。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教師所扮演的施教者角色常常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影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尤其是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培養,我們應該更加注意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加入,可以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學生可以在信息技術提供的廣闊的教學范圍內,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尋找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教師的指點,被動的接受、學習知識。另外,由于網絡信息量的龐雜和混亂,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并幫助學生培養辨別信息好壞的能力,對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有選擇性加工和學習。
第三,深層次挖掘文章情感。高職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文學作品往往是文質兼具的。文學作品的欣賞更多地是從情感和形式的角度出發,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和肢體的動作得到學生的認可,其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然而,信息技術提供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深意,引起思想的碰撞。
作者:李朝陽 單位:遼寧盤錦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