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審計中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審計是項目工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工程監督的重要保障。在環境工程中同樣如此,環境審計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發展主題,不斷的加強和完善環境審計是促進國家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介紹環境審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分析如何在環境工程中開展環境審計,討論了開展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審計、環境審計隊伍建設、機制建設和服務意識等策略。
關鍵詞:
環境審計;生態文明;措施
環境審計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也比較廣,廣泛來講,環境審計是特別針對環境工作來說的,環境管理的某些方面進行檢查,檢驗和核實的過程。環境審計對于環境保護活動來講,就如同是一個強大的管理工具,它能夠對環境組織、環境管理和儀器設備是否發揮作用進行系統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觀的評價,[1]從而加強對環境保護活動的監管力度,能夠有效促進環境保護活動的發展,這同時也是引進環境審計工作流程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加強環境審計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對資源濫用,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雖然短時間內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不可再生能源亦受到不可挽救的傷害。如今,環境污染已經不僅僅嚴重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生活,還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加入世界國際貿易組織之后,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世界矚目。由此可見,做好環境工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對國家未來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當前國家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對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比如說,通過相關政策來對一些高污染的產業進行限制,包括估計這些產業開展技術改造,以減小發展帶來的環境壓力等。此外還通過大力推動環保產業的技術進步,以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和環境管理效能。但是即便如此,收效甚微,環境污染的根源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資源濫用現象依舊突出,人們的生活受環境污染影響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加快環境治理勢在必行,保障社會國家的長久有效發展,而能夠使得環境治理工作能夠取得成效,有效的措施之一便是做好環境審計工作。
二、我國環境審計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環境工程之所以收效甚微,除了原本的破壞程度大,治理難度高之外,一部分原因也是環境審計存在一定的問題,無論是自身因素還是外部因素,都存在著較大的制約性,只有看到這些制約性的本質,才能夠真正的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為環境審計的開展保駕護航,從而大力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當前我國的環境審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經驗
我國的環境審計起步較晚,無論在理論性還是實操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其主要原因還是缺乏經驗。經驗的缺乏使得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部分工作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能夠提前預測到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也更加不可能對潛在的問題做好事前的預防對策,只能在事后采取補救措施,這就使得環境保護的工作進度和成效都大大的降低了。
(二)審計內容不夠完善
由于對環境保護工程的審計工作開展得相對較晚,因此審計內容不夠完善,比如說,審計工作涉及的面不是很廣,導致有些遺漏的工作面,使得環境審計工作不全面;此外,無論是審計技術亦或是審計人員,都還不能夠滿足當前環境審計工作的需要,這些方面的配置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
(三)審計方法缺乏創新
由當前的環境審計的工作方法來看,環境審計主要還是在運用一般財務審計的審計方法,這樣的方法雖然大體上看似可以,但是實際上并不符合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流程,具體的執行力并不強,要做好環境審計工作,勢必需要將審計工作的工作原因與環境保護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創新出一套符合中國環境保護的環境審計理論體系和操作流程。
三、加強環境審計的措施
環境審計面臨的問題遠遠不止當前所描述的這樣,如果不能夠及時有效的將這些問題解決,那么環境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就難以提升,環境審計工作對環境保護工程、生態文明發展、甚至社會發展的良性促進作用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為此,如何加強環境審計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加強環境審計呢?下文將結合我國環境審計的實際情況,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善于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
面對我國環境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缺乏經驗的問題,最直接根本的解決辦法便是豐富自身經驗,通過經驗的不斷積累來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經驗的積累和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不斷的總結。對于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些不切實際。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多像一些經驗豐富的地區學習,國外的環境審計工作起步比較早,尤其是歐洲地區,我們可以多多借鑒他們的先進經驗,多像他們學習。同時,我國有某些城市的環境審計也發展得相對較好,也可以學習借鑒其經驗。在學習借鑒的過程當中。值得一說的是,在學習和借鑒相關經驗時,不能夠生搬硬套,將別人的成功模式死板的套進自己的工作當中來,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具體環境問題,根據具體的重點問題來確定相應的環境審計方法、內容等等,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審計工作體系。同樣,對于部分地區,也可以在大的環境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下再結合自身區域或者城市的特殊情況來制定特定的環境審計工作方法,開展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審計工作。只有這樣“對癥下藥”,環境審計工作的效率才可能得到快速的提升。換言之,學會靈活的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就是走了一條快速成功的捷徑。
(二)完善環境審計工作內容
環境審計工作涉及的面較廣,如果部分工作內容不能夠顧全到的話,就會導致部分工作內容會“拖后腿”,降低整個環境審計工作的成效,進而使得環境保護工作也相對進展緩慢。那么具體來說,該如何完善環境審計的工作內容呢?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首先,需要完善環境審計中的績效審計環節??冃徲嬁梢哉f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環節,在我國,很多工作領域都涉及到了績效考核。同樣,在環境審計工作當中,也可以通過加入績效審計環節來加強環境審計工作的工作力度??偨Y當前環境審計的工作內容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的工作重點是審計環境保護項目的開展和實施的合法性,而對于項目的工作成效并不是很關注。筆者認為,在不斷加錢對項目亦或是工程合法性審計的同時,更要關注績效審計。使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污染后無法治理、資源耗盡無法修復等環境問題不再繼續出現,[2]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資源面臨枯竭的重大危機,有效的提升環境審計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環境績效審計,促使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重視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2]
2.其次,環境審計的工作內容需要加入責任審計環節。在工作學習中,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并懂得去承擔該責任義務,才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自身的工作內容,否則,就只會是敷衍了事而已。在環境審計工作中,審計工作需要加入責任審計環節,督促審計工作人員意識到自身的工作職責。同時也更要強調環境保護工作的職責,多方面加強責任審計。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一旦出現責任事故各個部門和人員之間就只會相互推諉,不敢去承擔自己所犯的錯誤。針對這個問題,需要將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分解、下放,建立健全責任制,將具體的工作職責細分到人,避免問題出現時大家相互推諉,不愿承擔責任。同時,責任審計環節還需要加強環境責任履行審計,顧名思義,即是要督促相關部門,相關職員是否認真的在履行自身的工作,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節,是加強環境審計以及環境保護工作具體過程的環節,通過對工作過程的審計和控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成效。在進行環境責任履行審計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資源環境保護工作責任等制度的建立、考核情況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的分解、落實情況等工作內容,[2]通過這些內容作為責任審計工作的考核指標和考核內容。
3.環境審計工作的重點工作內容是促進環境保護工程的推進,保障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同樣,環境審計內容必須要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協調。只有這樣,環境審計工作才能夠與時俱進,才能夠有效的發揮其工作實效,才能夠在不同的社會形式,經濟形勢下發揮其工作實效,環境審計工作才有會其存在的實際意義。需要強調的是,環境審計工作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協調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其動態性、靈活性,因為經濟社會也是不斷動態發展的,唯有如此,環境審計工作才能夠不斷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式。
(三)創新環境審計工作方法,切實有效的推進環境審計工作
前面提到過,我國目前的環境審計工作有些守舊,大部分依舊循著財務審計的方法在工作,但是必須要認識到的是,環境審計不同于以往的財務審計,環境審計必須在自身工作基礎上有所創新,當然,在創新之前,需要對原有的一些基本的常規流程做保留,比如審計工作常需要的對檢查記錄文件、檢查有形資產、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等常規性的審計方法。除此之外,應該對一些審計工作的理論進行創新,在創新理論的支撐下,才有可能實現實際行動上的創新。比如說,探索如機會成本法、資產價值法、在線監測法等環境審計特有方法,通過這些特有的環境審計方法來推進環境審計工作有效開展。[3]在創新思想的推動下再實現審計方法的創新,審計方法的創新可以結合時代的發展來實現,例如與現代網絡信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可以使環境審計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其次,審計隊伍的建設也十分重要。哪怕在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非常普及的時代,人依舊是時展最重要的因素,人永遠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對于環境審計工作來說同樣如此,一支基本素質強、工作能力強、專業素質強的隊伍是環境審計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見,要開展卓有成效的環境審計工作,就必須得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1)吸收接納專業性強的人才,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當前高校已經有很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專業,相關單位需要與高校建立好聯系,多培養一些與環境審計相關的人才,加大高校對社會的人才輸出,這是建設審計隊伍的基礎,打好了基礎,后期的隊伍建設就會容易得多;
(2)對已有的隊伍進行資源環境知識培訓,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得越來越快,需要鼓勵和幫助隊伍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對現有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和更新;
(3)一個隊伍不可缺少核心,為此,可聘請資源環境方面相關領域的專家或者學者加入審計隊伍;
(4)環境審計與環保部門是息息相關的,建議環境審議要與環保部門相聯手,多進行溝通和合作,互相學習,提高審計效率。四、結語審計工作是一項以監督為主要任務的工作,但是應該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要明白監督只是一種手段,不是工作的目的,環境審計的工作目的應該是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因此環境審計人員必須樹立服務意識,樹立審計權威,使環境審計工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宮夢婷.淺談我國環境審計[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2):282-283.
[2]韓德靜.環境審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4,(3):70-72.
[3]趙魯光.基于公眾參與治理視角的國家審計:職能定位與實現路徑[J].審計月刊,2012,(1):11-13.
[4]周曦.基于經濟責任的環境審計路徑選擇———淺析經濟責任審計中的環境保護責任審計[J].審計研究,2011,(5):24-27
作者:邢銘強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