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業與經濟發展關聯實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及相關文獻回顧
自物流業(LogisticsIndustry)概念引入以來,我國部分學者認為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從而將物流業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出發點,現代物流業也備受學者關注,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物流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國已有很多關于物流業與經濟增長關系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成果[1]。如於罕奇(2010)指出物流業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而且證明兩者互為因果關系,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如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及進行誤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利用1985年-2008年我國的貨運量總數和國內生產總值GDP24年的數據,對我國物流業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實證并證明其觀點;李績才(2011)指出我國現代物流業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代物流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是很顯著,浙江省應深入研究物流產業的優化升級及其集聚現象,利用改革開放后浙江省物流業的產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周轉量等數據作為指標,進行計量檢驗(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分析浙江省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孫玉妮等(2010)分析了《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的數據,提出我國在2007年物流業與其它產業部門之間存在較高的經濟依存度,物流業的影響力系數為0.93,感應度系數為0.61。從上可以看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其它各個產業部門的推動作用是很大的。通過建立VAR模型,動態的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我國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得出物流業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沖擊都具有正向效應且經濟增長對物流業的沖擊效果較小[2]。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更是吸引了大批境外投資者,很多知名物流企業進入我國內地城市,帶動了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亮點。我國很多城市都在不斷完善自身的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等,為物流業的發展做好準備,我國物流企業的數量每年都在迅速增加,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強大,范圍越來越廣,服務態度也越來越好。因此,研究我國物流業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我國物流業和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實用值。
2我國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現狀及其理論研究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中,物流業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務與經濟增長的依存關系已經很復雜,為了更具體地分析兩者的關系,先從兩者的現狀開始,然后通過兩者的產業關聯從前向、后向兩個方面分析,接著分析兩者的推動關系。
2.1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的現狀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無疑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兩個巨大轉折點,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自改革開放后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尤其是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其發展一直呈現穩定加速增長的態勢。1978年,我國貨運量總額為248946萬噸,而至2001年,全國貨運量總額上升為1401786萬噸,增長5.63倍,2009年全國貨運量總額上升為2825222萬噸,在2001年的基礎上又翻了一番。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值GDP為3645億元,而至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上升為109655.2億元,竟增長了30倍。可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貨運量的增長速度雖然沒有GDP那么多,但是也明顯的增長了。這些統計數據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物流業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說明經濟對物流業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物流也反發作用于經濟增長,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2.2物流業的產業關聯物流業產業關聯分為前向效應和后向效應。前向效應指物流業的發展促進其它產業如制造業的發展等,而后向效應指物流業的發展帶動交通運輸業設備的建設和運輸行業的發展。前向效應使物流業帶動制造業發展,然后制造業拉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使產業發展形成連鎖,達到產業的共同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的增長。后向關聯使我國物流業的公共基礎設施處于逐步完善的狀態,形成高速發達的綜合運輸網,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1]。
2.3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的推動關系由“物流推動論”可知物流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物流業的運輸條件可以決定市場的大小,從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得到,市場大小決定分工的程度,從而可知物流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分工,促進經濟發展。物流業的規模化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更進一步地促進經濟增長。作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物流業也在迅速發展,經濟增長不僅在供給需求方面給物流業帶來了大幅度的增長,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即“物流跟隨論”。物流業對經濟發展具有雙重效應,它在給經濟增長帶來正效應的同時,也約束了經濟發展[2]。物流業與經濟增長兩者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從運籌學的角度來講,物流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良好的運輸條件,減少了運輸時間,節省了運輸費用,達到了最優的運輸形式;而經濟的增長作為一個大環境也刺激了物流業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3實證分析
3.1變量和數據來源指標的選擇由于國內生產總值能顯著代表我國經濟增長的趨勢,而中國統計局沒有使用物流量這個指標統計數據,所以暫用貨運量取代,選取我國歷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代表經濟增長,貨運量LQ代表我國物流量,從中國統計年鑒獲取1978-2009年這32年的數據分析我國物流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別用GDP和LQ來表示。其中GDP以億元為單位,貨運量以萬噸為單位。
3.2指標的檢驗(1)檢驗方法簡介。單位根檢驗(unitroottest)。檢驗單位根通常有3種方法。(1)DF(ADF)檢驗法(Dickey-Fuller,1979)、(2)CRDW(coinlegrationregressionDW)檢驗法(Sargan-Bhargava,1983)、(3)PP(或Z)檢驗法(Phillips.1987),最常用的是DF(ADF)檢驗法[3],本文選取該種方法,簡稱為ADF法。協整檢驗(cointegrationtest)。協整檢驗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Engle-Granger兩步法,另外一種是基于向量自回歸(VAR)系統的極大似然估計檢驗方法[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causalitest)。這是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杰于1969年提出的,針對兩個平穩變量或者兩個不平穩但是卻有顯著的協整關系的變量之間進行的一種因果檢驗,已經受到廣泛的認可[3]。(2)平穩性檢驗。用Eviews6.0對1978-2009年間GDP和LQ的趨勢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這32年間,GDP的增長率和LQ大體都呈上升趨勢,物流量在1997年左右出現拐點,然后飛速上升,其增長率的一階導數與二階導數都為正,說明其增長率也在不斷上升,國內生產總值呈緩慢上升趨勢。我們估計到二者的相關性應該比較明顯。由于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來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性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時間序列中異方差現象,故對原數據取對數,分別用LnGDP、LnLQ表示。用E-views6.0分別對LnGDP和LnLQ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LnGDP和LnLQ水平值單位根的檢驗結果分別為τ=-2.865107和τ=-3.066402,均大于相應的臨界值,故兩者時間序列上都存在非平穩性。作一階差分后,單位根分別為τ=-3.254886和τ=-3.5684,還是大于1%和5%水平下的臨界值。進行二階差分后,τ=-4.5828和-4.0888,小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故LnGDP和LnLQ同屬二階單整序列,符合協整檢驗的條件,可以進行協整檢驗。(3)協整檢驗。由于本文只有兩個變量,故采用En-gle-Granger兩步法。第一步,對原序列進行OLS回歸,得到如下模型:第二步,對上述模型的殘差RESID進行平穩性檢驗,以此來判定兩變量之間是否為協整關系。仍然采用ADF檢驗,得到結果見表2。表2殘差ADF檢驗結果由表2可以看出,殘差的ADF統計量小于1%水平下的臨界值,所以拒絕兩個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假設,即認為LnGDP和LnLQ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4)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來衡量物流業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該檢驗的判定準則是:依據平穩性檢驗中的滯后期選定本檢驗的滯后期,根據輸出結果的P值判定存在因果關系的概率。檢驗結果見表3。表3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由表3結果顯示,滯后四期,物流量都是經濟增長的原因。于是可以推斷,物流水平的提高明顯拉動了經濟增長。
3.3模型的實證國內生產總值GDP為被解釋變量,物流量LQ為解釋變量,假設兩者直接存在線性隨機關系,建立如下線性回歸模型:(2)由于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來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性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時間序列中的異方差現象,故對原數據取對數,分別用LnGDP、LnLQ表示。將模型改進為:(3)用Eviews6.0對LnGDP和LnLQ運用最小二乘估計法進行OLS回歸,得到如上模型(1)。從回歸結果可知,國內生產總值與物流量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關系,兩者的可決系數為0.88,而且t檢驗和F檢驗的結果非常理想,證明了此回歸方法是可靠的。由此得出當物流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時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2.46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對物流量的影響非常顯著,而且此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和異方差等現象,不必進行進一步的檢驗。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明顯的促進了經濟增長。
3.4脈沖響應分析脈沖響應函數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用于衡量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對內生變量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影響[3]。由于在短期里會受到隨機干擾的影響,這兩個變量有可能偏離均衡值。為了更清楚地分析我國物流業對經濟增長短期與長期的影響,我們運用脈沖響應函數進一步觀察物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軌跡。下面給LnLQ一個標準差大小的沖擊,得到LnGDP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如圖2所示)。圖2物流量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及經濟增長對物流量的沖擊在圖2(左)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期間數(單位:年度),縱軸表示GDP的變化程度,曲線表示了脈沖的響應函數,代表了LnLQ對LnGDP的沖擊反應。由圖2可見,物流量對經濟增長前5年基本體現了正向沖擊,然后趨于平緩,這一沖擊隨時間變化較大,表明了這兩個變量長期存在穩定的關系。在圖2(右)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期間數(單位:年度),縱軸表示物流量的變化程度,曲線表示了脈沖的響應函數,代表了經濟增長對物流業的沖擊反應。由圖3可見,國內生產總值對物流量的增長體現了較大的正向沖擊沖擊效應增大到一定階段后趨于穩定,這一沖擊隨時間變化較小,表明了經濟增長和物流量之間存在短期和長期的穩定關系。
4結論
基于本文的實證,可以看出物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從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物流業發展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原因,而且物流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顯著的滯后效應。從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物流業發展水平對經濟增長具有平緩的正向沖擊效應,而經濟增長的沖擊對物流業的正向沖擊效應較大。由此可見,發展我國物流業對經濟水平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