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劃生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后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解決離不開解放與發展生產力。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就直接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將計劃生育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是為了在限制人口過快增長的情況下,加快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次,計劃生育是降低人口膨脹與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落后的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須強調“三結合”,也就是:計劃生育工作與發展農村經濟相結合、與幫助農民勤勞致富奔小康相結合、與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在工業化領域,計劃生育使得工業與制造業勞動力數量比例下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源消耗與污染排放。
計劃生育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
1加劇了貧富差距,增強了預防性消費與儲蓄動機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增加了家庭財務集中度,單個家庭的財富與社會資源都最終集中于獨生子女一方,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社會貧富懸殊將愈加明顯,所以網絡上也出現了“富二代”、“屌絲”等詞。對于單個家庭而言,計劃生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嚴格控制生育數量,這樣就造成少年撫養比下降,而老齡撫養比上升,社會總的撫養比在攀升,人口紅利即將喪失。從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到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縣的總撫養比經過了一個起伏的過程,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5.08個百分點,但2010年的社會總撫養比卻比2000年快速攀升了5.35個百分點,總撫養比已達61.28%。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講,總撫養比越低,全社會用來撫養的壓力就會減輕,人口紅利也就越高。“過去幾十年所謂的“人口紅利”指的是社會總撫養比的下降,但總撫養比與總撫養量并不成正比。因為每個家庭子女數量減少了,單個重要性提升了,“小皇帝”現象屢見不鮮。在教育投入總量不足與保障機制并不完善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家庭大大增強了對子女的預防性消費與儲蓄動機。
2社會老齡化嚴峻,暴露出更多的社保問題
不可否認,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目前我國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威脅,現有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相應的修改調整也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發展要求的。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目前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達到了10%,預測2030年將達到25%,社會養老與醫療制度等方面的需求與負擔激增。我縣2010年共有60及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3863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8.69%。其主要生活來源依然靠自身勞動收入的占34.4%、靠領取離退休金生活的占12.67%、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2.84%、由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的占49.23%、有其他生活來源的占0.86%。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身體健康的占48.06%、身體基本健康的占39.1%、身體雖不健康但生活能夠自理的占10.7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2.06%。另外,人口問題的核心在于社保制度,中國社保領域投入遠低于國際水平,當收入預期低于需求時,儲蓄率就需要大大提升。所以不能一味通過計劃生育去獲取最優的人口數量,強制推行一胎化政策,有時反而也會對社會發展規律造成一定的破壞。
綜上,根據我國經濟所處的形勢與發展趨勢,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如何合理適度的放寬計劃生育國策,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要提高干部群眾對計生工作的再認識與支持,將計生工作與社會保障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加大計劃生育政策的分析評估,樹立有計劃地生育子女的文明、科學、進步的生育觀念。這樣才能保障我國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協調。(本文作者:張曉燕單位:江蘇省建湖縣計劃生育指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