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員辦公模式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區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工作狀況,為進一步完善與評價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員集中辦公管理體系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上海市金山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監督所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下半年的協管員基本信息進行比較,同時比較不同辦公模式的工作成效及考核成績。結果17名協管員中,女性占64.71%;年齡多在45歲以下,占76.47%;文化程度為本科者占52.94%;專業為公共衛生者占58.82%,職稱為初級職稱者占52.94%;事業編制,占100%。2017年下半年集中辦公協管員對公共場所、學校衛生巡查覆蓋率較2016年下半年有所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7下半年協管員考核扣分比2016下半年考核扣分(57.6)少了48.6分,考核項目中扣分單位少了13家,2017下半年衛生監督協管員首次發放指導意見書267份,其中有23個公共場所受到行政處罰。結論金山區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員集中辦公轉型促進了公共衛生服務發展,使其能更好地維護居民健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關鍵詞:衛生監督;協管;集中辦公模式;現狀調查
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1]。2011年至今,金山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扎實推進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工作,與監督員協同執法形成了聯動網絡,提高了基層衛生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可是在實際執法工作中,出現了“市區嚴,鄉鎮松”的現象,城區和鄉鎮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還不夠平衡[2]。2017年金山區改變原有衛生監督協管員分散在各社區的工作模式實行集中管理,就近到監督分所負責區域內衛生監督協管相關工作。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對金山區當前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情況,以及為搭建完善的衛生監督體系提供更科學的理論依據,本研究對金山區的協管員集中辦公模式進行了調查,以便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決策時,有理可依,有據可循。
1協管員集中辦公模式具體措施
1.1集中辦公明確主體
把各社區1~2名協管員集中在衛生計生監督所統一辦公。區衛生計生委為公共衛生體系籌資的主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責任主體。
1.2協同管理機制
委監督所在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負責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統籌安排各監督分所監督員和協管員工作,做到責任區域內資源整合、工作同步。協管員接受由區衛生計生委、區衛生計生監督所下達任務的培訓、指導、質控和績效考核。
1.3構建年輕化、專業化團隊
各社區根據年齡小、學歷高、醫學專業、會開車等標準,選拔出1~2名協管員集中在衛生計生監督所統一辦公,配備巡查工作證、巡查車輛、統一的工作制服,保證了協管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3]。
1.4搭建協管員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
推進信息化工作,目前已經建立起以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為支撐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了協管員巡查記錄實時登記,在巡查過程中如發現問題,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及時報告,衛生計生監督部門隨時了解。
1.5實施集中辦公協管員績效考核管理
社區30%的績效工資主要用于對協管員工作績效的獎勵。績效獎勵共分三部分:(1)提取10%作為統籌額度。(2)按每月1000元標準預發放。(3)績效與考核結果直接掛鉤進行清算,即基數×崗位系數×考核分。
2結果
2.1人員基本情況
17名協管員中,女性居多,占64.71%;年齡多為45歲以下,占76.47%;文化程度多為本科,占52.94%;專業為公共衛生的占58.82%,職稱多為初級職稱,占52.94%;100%都是單位編制。見表1。
2.2轄區基本情況
金山區是上海市的西南門戶,全區陸地總面積586.05平方公里,轄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全區總面積613平方公里,轄有9個鎮、1個街道、2個工業區,常住人口79.8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為52.46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27.34萬人。2017年公共場所1773家,學校113家,二次供水56家,現制現售水86家。
2.3公共場所監督情況
協管員集中辦公后由原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身兼數職變為專職協管員,使金山區2017年下半年公共場所巡查覆蓋率達到100%,較2016年有所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4考核情況衛生監督協管員個人年度考核標準包括:基礎資料、協管服務、排摸報表、信息上報、平臺使用、宣傳,配合監督員執法等方面。從2017年下半年考核結果來看,在現場抽查取得成績最為明顯,扣分比2016年下半年少了27.5分,報表內容與實際不符、配合衛生監督工作不到位扣分也有明顯減少。扣分單位比2016年下半年少了,尤其在報表數據有誤方面減少了7家單位。見表3。
2.5衛生監督服務能力明顯加強協管員集中辦公后,加大了巡查和獎罰分明的力度,2016年發放指導意見書0份,0份受到行政處罰2017年下半年發放指導意見書267份,23份受到行政處罰,更好地維護了居民健康,提高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3討論
3.1協管員集中辦公模式成效明顯
(1)一批高學歷的大學生加入,保證了協管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一改以往協管員年齡層次偏大、綜合素質不高、人員頻調等不穩定現象[4-5]。集中辦公確保工作任務下達準確及時,避免了工作敷衍推諉的情況,提高了協管工作效率,強化衛生監督網格化建設,提升了協管員的素質(2)協管員集中辦公后由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身兼數職變為專職協管員開展日常巡查工作,掌握動態、督促自查,提高了工作責任感[6]。(3)集中辦公后,進行績效考核管理,調動了協管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協管員日常巡查上報信息和現場抽查的準確性、及時性顯著提高。(4)協管員發放指導意見書,督促整改,及時匯總逾期未整改名單上報相關職能科室,以便開展查處,彌補了衛生監督人力不足的情況。
3.2協管員工作模式的轉型是良好趨勢
通過建立市、區、鄉鎮網格化的三級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模式,覆蓋全區,形成“社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良好局面,有效解決了衛生監督人員數量不足,監督隊伍力量薄弱等問題。監督員抓重要場所,協管員處理本地區違規行為,形成了良好工作方式。社區的協管員集中在衛生計生監督所統一辦公,可與監督員執法工作相結合,形成合力,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基層實踐為導向,積極探索以社區網格管理為核心、分級巡查為手段,打造“公共衛生預防關口前移、違法信息及時全面上報、服務群眾提升管理水平并行”的衛生計生基層協管新網底,推動建立長期、規范、可持續的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是最為理想的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模式[7]。
4建議
4.1部門協同機制還需進一步規范
協管員集中辦公,需要有區衛生計生委大力支持,才能夠完成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協管服務項目和轄區的重大衛生協管工作,相關部門的協同機制要保持順暢,這樣才不會影響公共衛生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金山區在探索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集中辦公協管員轉型過程中,圍繞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建立了衛生計生監督所集中辦公協管員管理中心、社區協管員管理中心等部門行使相應的職能,衛生監督所和各社區之間的工作規范還不夠完善,一些工作內容要求存在重復交叉現象,如上報違法行為和指導意見書不能及時處理。目前協同機制中各部門的定位和功能職責還需要進一步理順。
4.2加強監督協管聯動
通過監督協管的違法信息無縫對接,監督員與協管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工作情況及時,交流,建立科學的溝通機制,保證一致性。要對集中辦公協管員巡查過程中所發現的非法行為及時核查處理,與監督員執法工作相結合,形成合力。
4.3加強協管員服務技能培訓
集中辦公協管員雖然都是公共衛生專業的,但69%的人剛接觸協管員工作,缺少相應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部分協管員受傳統社區條線定點醫療的影響,對參與衛生計生監督服務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意識不強。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網絡,提高服務水平和效能,必須加強衛生監督協管的培訓教育,經驗豐富的衛生監督員可以對協管員一對一地輔導,耐心傳授專業技能,提升協管員的巡查能力,使基層衛生監督工作順利開展[8]。
4.4進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機制
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下,加大經費投入與協管員的績效考核相結合,為激勵協管員進行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9]。通過協管員績效考核數據系統采集和現場抽查,保證了績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促使績效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激發了協管員的工作積極性,定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努力建成一支“技術過硬、反應迅速、應對及時、處置得當、協管有力”的衛生監督協管隊伍[10]。協管員集中辦公模式解決了協管隊伍年齡偏大、學歷不高、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配備了巡查工作證、巡查車輛、統一的工作制服,啟用了衛生監督協管平臺,提高了協管員衛生監督巡查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不斷加強衛生監督所對協管員的集中管理,讓衛生監督所的指令下達更加通暢。
參考文獻
[1]蔡黎,李長風,王高明,等.武漢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實證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7(10):18-22.
[2]譚德平,陳杰雄,林強.廣東省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模式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4,21(2):177.
[3]張紅艷,鄒建民.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地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8,25(4):451-454.
[4]陳雷,曹紅艷,施飛.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8,25(2):197-199.
[5]焦成洪.西寧市大通縣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6,23(6):583-585.
[6]毛文松,李斌,楊家琦.余杭區衛生監督協管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預防醫學,2016,28(7):753-756.
[7]嚴加佳,陸榮強,王振球.南京市衛生監督協管模式探討[J].江蘇預防醫學,2017,28(1):94-95.
[8]袁安新.關于基層衛生監督協管標準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3):114-115.
[9]孫亞飛.上海市閔行區新聘任衛生監督協管服務人員現況調查[J].醫學信息,2015,(10):179-179.
[10]尹超彥,張睿孚.山西省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現狀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8,25(1):64-67.
作者:王金震 董立新 倪淑萍 劉丹 高育明 曾德才 單位:上海市金山區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