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教育統計工作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家推行一系列措施,把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有力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轉入大眾教育,出現了聯辦、民辦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在這一過程中,高等教育統計工作對國家在宏觀上制定教育方針政策和高校在自身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發顯得重要。然而,相對于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統計工作的發展卻明顯滯后。因此,必須對現有的統計工作制度進行不斷完善,對現有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辦法。目前高等教育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現行的高等教育統計指標體系已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需求①我國的教育統計實行“統一集中,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基本上是適應計劃經濟需要的統計體系。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已打破國家包辦高等教育的單一辦學方式,出現了公辦、民辦、企業辦學、國際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格局。集中、單一的教育統計體系已不能反映出多種形式辦學的宏觀情況。②我國的高等教育統計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內容、結構,為高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發展規劃司的《普通高校基層報表》。但由于高校在教學、科研與管理等各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統計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調查主體內容,因此延用的一些統計指標明顯落后,其統計出來的數據也沒有實際意義,而學校在不斷的改革過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因素在指標中沒有反映。例如:高等職業教育的各項指標需要完善,自成體系;對于一些實行“學分制”的高校,在學生管理上打破了傳統的學年制,而《普通高校基層報表》中的學生數指標是按學年制設立的,結果信息失真;沒有設立學校財務管理的相關指標,不能體現高校的經濟管理和運營情況等。
(2)高等教育統計基礎工作薄弱,統計質量有待提高統計基礎工作貫穿整個統計工作的始終,決定了統計工作質量的高低。然而,目前統計基礎工作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在:有些高校,統計原始資料不存檔或不全面,統計臺賬不完整,統計檔案缺失、不規范,無法為相關統計提供準確的基礎資料;有些高校,統計工作雖然完成,但只停留于應付上級報表,沒有開展統計分析,統計資料沒能很好地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有些高校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沒有把其作為科學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投入不夠,甚至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拍腦袋、湊數據。
(3)高等教育統計隊伍亟待穩定,統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統計工作是一項連續性很強的專業工作,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很難把握整套統計報表的統計口徑。因此,統計隊伍的相對穩定顯得非常重要。此外,在新形勢下,信息日益發達,對統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然而當前統計隊伍中兼職人員多,專職人員少,粗通業務的多,精通業務的少,真正學習統計專業的人員更少,缺乏現代統計科學知識和計算機應用知識。
(4)統計方法不能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統計分析不能完全實現其服務職能目前的高等教育統計仍主要以收集、整理內部數據為主,統計分析也只是單純的數據說明,缺少對外部相關數據的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不能為領導的決策提供全方位的、科學的參考和服務,不能提供社會各方面對高等教育分析研究的綜合信息。
(5)統計信息處理手段和技術落后主要表現在對統計信息化的認識不夠全面,不少人將統計信息化建設等同于統計信息自動化建設,只注重單一的信息資源存儲系統建設,不重視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建設;重視信息的基礎化,忽視應用系統建設,從而造成了統計信息處理技術跟不上時展的需求。
2高等教育統計工作的改革創新思路
(1)增強統計意識,建設高素質的統計隊伍高等教育的領導者必須重視統計工作,善于利用統計手段,研究解決教育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高校必須執行《教育統計工作暫行規定》“:學校要有一位負責人分管統計工作,把統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經常督促檢查,具體指導”。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統計人員隊伍,進而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等教育統計人員隊伍,應該提供教育統計人員經常學習、培訓相關統計知識的機會,要求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及現代統計方法的應用,了解掌握《統計法》等,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工作素質和法律素質。統計工作人員也要具有愛崗敬業、積極鉆研業務、不斷進取的精神,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及時掌握最新的統計理論、統計方法、統計手段,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做到對統計工作的原始記錄、統計報表、統計臺賬、統計分析到統計匯編、統計資料的整理和存檔等的規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從而為做好教育統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2)改革體系,調整統計指標高等院校基層統計和各專業統計的指標體系必須結合高教形勢發展,重新進行全面審視、調整、刪選、更新和補充統計指標。為了適應高校管理的需要,應該從反映高校內部信息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設置指標體系,既要設置反映教學、師資、學生、實驗儀器設備、固定資產、基建投資、財務預決算等指標;還要設置反映專業構成、畢業生就業、生源情況等方面的指標,此外還要增加一些便于同國際比較的新指標,例如借鑒美國的國家教育指標:從高等教育的投入、過程和成果這幾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設置。對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簡化,增強實用性、實效性。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指標,防止各項指標因不切實際而引起的弄虛作假的歪風蔓延。
(3)擴大高等教育統計的服務范圍,發揮統計分析效用要改革統計服務范圍,擴大服務面,不僅要為教育管理系統、高校自身管理服務,而且要為社會服務,讓社會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實現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4)加強高等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建立互聯統計信息自動化網絡。在學校各職能部門平臺統計數據庫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學校平臺統計資料綜合數據庫和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協調各職能部門相應業務管理的數據庫和建立全校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學校綜合統計部門在此基礎上建立統計信息自動化網絡,再在省、國家一級教育管理平臺建立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統計信息自動化網絡,實現高校職能部門平臺-高校平臺-省級管理平臺-國家級管理平臺的互聯,使數據更新、更準、效率更高,有效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并通過計算機統計網絡建設,可隨時進行信息互通、交流,做到信息共享,使統計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高等教育統計工作的新局面,從而更好地為高校的改革和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