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育統計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進入新時代,新形勢的變化及全國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大環境對高校教育統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隨著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的日益發展,統計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依法統計不嚴,深入調研不夠,指標體系不完善,統計分析利用不足等。加強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必須瞄準并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需求,以新思想新思路,在統計工作執法、統計工作調研、指標體系優化、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工作研究等方面,進一步探索相應工作優化路徑并采取實際舉措,服務教育事業發展大局。
關鍵詞:教育統計;問題;對策;新時代
教育統計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為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方針政策提供依據,同時服務高校領導決策,為高校建立現代治理體系、實現科學管理提供重要支撐。隨著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的日益發展,統計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新時代新形勢賦予了高校教育統計工作新的使命,國內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大環境也對其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做好高校教育統計工作,服務學校發展建設大局,開創高等教育事業新局面,是當前需要深入探索和實踐的重要命題。
一研究背景
新時代、新形勢對實現教育現代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務、新要求。當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和高校將更多地融入國際同臺競技,而作為監測和評估高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教育統計數據顯得尤為重要。黨的和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是今后和未來一段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重大主題和發展綱領。2020年“雙一流”建設首次“大考”在即,將實現有進有退動態調整,這也對如何利用教育統計數據服務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報告和全國教育大會也強調,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化產教融合,意味著將科研、產學研合作等指標,納入高等學校教育事業基礎統計之中是必要。而此前一系列文件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如何對接總目標,建立和完善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覆蓋范疇廣、口徑統一、指標體系完善、管理運行有效的高校教育統計工作機制,至關重要。然而,目前教育統計工作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相關政策文件更新滯后,未能因時而變,如2002年頒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等。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的路徑,提升其服務高水平大學建設和教育現代化發展大局的能力,十分必要。本文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文獻分析、對部分高校統計一線工作者進行訪談,結合自身統計工作實踐,對高校教育統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新時代如何做好高校教育統計工作進行探析。
二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有一些問題。根據對知網收錄2008年至今的論文進行的不完全統計,反映的高校教育統計問題中,統計機構與隊伍薄弱最為普遍,占比22.6%,統計分析和利用不夠占16.1%,指標體系不完善12.9%,重視力度不夠12.9%,統計制度與管理不完善9.7%,這些問題不僅在20年代就被普遍提及,近些年依然被廣泛強調。而近些年被提及的問題中信息化水平不高占6.5%,數據統計靜態孤立、重復統計6.5%,依法統計不嚴、數據質量低3.2%,存在內視傾向3.2%,其他如微觀統計缺乏等占3.2%。這些問題雖占比不高,但反映了近些年在教育統計工作關注點上的新變化。筆者結合統計工作經驗、訪談成果及上述文獻分析,對高校教育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探討,梳理總結如下:
(一)依法統計不嚴,統計工作調研不夠全面深入統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依法統計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在高校教育統計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統計執法不嚴、行政干預統計結果、虛報瞞報漏報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統計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同時,高校對教育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多數統計工作者僅滿足于完成既定的統計填報任務,缺乏探索進一步優化統計工作的主動性,統計工作逐漸被邊緣化。高校教育統計存在多頭上報、重復統計現象,有的高校內部未對全校統計數據進行整合和統一管理。其重要原因在于,上級教育部門對一線統計工作的管理運行現狀、困難和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實際了解不足,統一歸口的統計工作管理機制尚未健全。此外,中央和上級教育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及《教育統計管理規定》等,內容較為全面,但總體而言,都是從自上而下的視角規制、審視、評估高校的發展建設,對關系高校改革發展的具體指標還缺乏更細致入微的考察調研,致使高校教育統計范疇覆蓋面不廣、內容延伸性不夠,在服務決策的效度上大打折扣。同時,目前高校教育統計主要著眼于學校內部的管理運行與發展建設相關數據,缺少社會信息的搜集和調研分析,數據延展性與市場導向性不夠,如關于服務地方經濟的統計、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跟蹤統計等尚不完善,大統計格局未建立起來。
(二)指標體系不完善,統計分析利用不足目前高等教育基礎報表使用的指標頒布于2004年,2015年教育部修訂并頒布《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尤其是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已有很大變化,現有的指標體系對于微觀層面數據的統計和評估監測還不盡完善,如針對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現有的統計指標在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新型智庫建設等方面的微觀指標設計上有所欠缺。指標體系已經無法全面反映高校辦學水平,滿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其次,教育部門和高校對教育統計數據的分析利用仍然不夠,對于如何充分利用統計數據服務高等教育發展變革,還有較大探索空間。近年來,社會公眾對教育統計數據的關注度持續提升,相較于教育部門和高校自身,國內外第三方組織對統計數據的分析乃至高校辦學實力的評估更為頻繁深入,涌現出了大量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學科排名、教師學術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排名等,教育部門和高校對教育統計數據的分析利用需進一步強化。再次,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缺乏完善的反饋機制,統計數據上報后,盡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給各高校提供了基本情況統計資料匯編,但未向高校反饋評估結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方案。
(三)統計隊伍薄弱,統計信息化水平不高高校教育統計隊伍長期處于薄弱狀態,在前文統計中該問題占比最高就可知一二。大多數高校缺乏穩定的專職統計員,統計人員多屬兼職,隊伍流動性較大,且兼職統計員對統計工作在精力和時間上的投入相對較少,且他們不一定具備專業統計知識和素養,影響著統計工作的高效開展和統計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此外,高校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雖然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差距。目前高校教育統計系統和數據庫多套并行、口徑不一、互相獨立,如普通高校教育事業統計報表、本科教學數據庫、科技統計報表等統計的系統平臺沒有充分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同時,教育統計系統的功能更多地定位在采集錄入數據上,數據比對分析、診斷評估功能有所欠缺,嚴重制約了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統計價值的發揮。
(四)統計工作研究不夠,成果運用不充分就目前來看,專題研究教育統計的中文文獻進入21世紀才逐漸增多。20年代研究成果集中于對高校教育統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如何做好高校統計工作、教育統計服務高校管理、教育決策和教育發展等方面。近年來研究主題趨向多元化,除上述主題外,還涵蓋高校教育統計與人才培養評估、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數據質量保障機制、統計指標、發達國家教育統計體系、教育統計學習和培訓等方面。總體來講,前期多著眼于宏觀層面,近年來則較多從微觀角度切入,研究更為具體、精細。然而相關研究還不夠充分,成果質量參差不齊,理論分析與專業探索不夠,對于如何發揮教育統計服務決策功能的認識和站位不高,易流于表面。相關研究還有較大空間,如關于教育統計與教育現代化及學校管理變革,關于教育統計范疇和指標體系優化,關于教育統計的橫向縱向、國際國內對比研究,關于高校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關于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做好教育統計數據的挖掘利用等方面仍有較大探索空間。此外,現有研究成果的運用意識和實踐尚有欠缺,相關研究成果常被束之高閣,對于做好高校教育統計工作的對策只是部分得到落實,如關于加強教育統計信息化的對策有較好得推進,但仍有空間。
三新時代高校教育統計工作優化的路徑和對策
(一)強化依法統計,深入開展統計工作調研加強依法統計,上級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應政策文件,將依法統計責任層層傳導、層層壓實,同時通過宣傳片、網絡媒體等方式,強化對統計法規等的學習宣傳。高校需進一步強調依法統計,建立統計工作責任清單,統計工作人員也當強化主體意識,學習并嚴格執行統計法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提高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全面開展統計調研分析,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方針政策與工作機制。首先,通上情,各級教育部門應深入研究中央及上級文件精神,制定或修訂相應政策文件,如修訂關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指標體系相關規定的文件。其次,摸下情,各級教育部門應對一線統計工作進行實際考察。上級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遵從先調研、后設計的程序,抓好從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過程,通過深入高校實地調研、進行文獻資料研究、組織專家研討、研究起草文件初稿、廣泛征求意見,開展試點工作等辦法,科學制定或修訂相應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尤其要進一步加強對統計的歸口管理,強化各類數據報表之間的關聯和整合。高校則應調研二級單位統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需求,指導統計工作。其三,知內情,全方位研究教育事業和高校內部最關鍵、最能全面反映其發展建設狀況的數據,做好相關統計工作。最后,曉外情,上級教育部門和高校調研分析國內外教育統計體系和工作機制,知己知彼、學習借鑒、揚長避短,同時注重研究分析社會、市場形勢,針對性地擴大統計范圍,強化統計數據對外的應用。
(二)完善指標體系,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需求高校教育統計工作需適應形勢變化,各級教育部門應積極對接中央和上級文件精神,完善教育統計指標體系,進一步規范監測評估標準;以服務決策和教育事業發展為導向,強化統計數據的分析利用,擴展統計數據應用空間和領域。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將“人才供給和高校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之一,報告和雙一流建設方案同樣對創新能力提出要求,而目前高校教育統計指標體系在此方面不盡完善,本文將以此為例,從其中一個分支“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切入,對高校教育統計范疇及評估監測指標體系進行探析,以期提供可能的參考,具體見下表1。
(三)加強統計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專業、穩定的統計工作機構和隊伍,需由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統計員,同時健全統計培訓制度,分類開展法律法規、教育統計學理論、教育統計業務實操等培訓,尤其加強對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的學習研討。建立統計學習資料庫,加強統計工作經驗做法交流,如組織統計工作交流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征文活動、征集并匯編經驗薈萃材料等,以更為廣泛的形式指導高校統計人員有效開展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的技術條件和資源優勢,強化教育統計信息化建設。其一,上級教育部門應主持建設一個統一歸口的覆蓋面廣、口徑一致、綜合聯動的教育基礎數據庫或系統平臺,同時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各類教育統計系統和數據庫的信息互通、共享聯動,解決教育統計中多套系統平臺各自獨立、數據不共享、關聯校驗不便等問題。強化統計數據信息公開,借鑒發達國家如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關于公開統計數據的做法,破除信息互聯障礙,構建全國教育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其二,建設獨立的教育決策服務系統,或在已有教育統計系統和數據庫的基礎上,開發和完善數據比較分析、預測評估功能,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發揮高校教育統計服務管理和決策的功用。其三,高校內部應建立一個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財務后勤等的原始數據資料庫,實現從統計數據采集、工作匯報與交流到宏觀管理決策等各項工作所需數據的綜合調取,服務學校發展建設大局。四強化工作研究,推進研究成果有效應用教育統計工作研究是探索改進教育統計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時代如何根據新形勢做好統計工作研究十分重要。加強教育統計工作研究,首先應提高站位,瞄準影響高校改革發展和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大局的需求,進一步探索優化統計工作機制,提升統計工作的實用價值。其次培養和提升工作研究能力,強化理論分析與專業探索,提升研究成果的專業性、深入性和可實踐性,同時不斷拓展研究范疇,實現研究視角多元化、研究主題多樣化、研究對象精細化,如進行教育統計范疇和指標體系優化研究,關于教育統計的橫向縱向、國際國內對比研究,教育統計基礎數據庫和服務決策系統建設研究,針對教育統計工作中的某一模塊進行深入探究等。此外,充分挖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強化研究成果應用,針對研究成果中的建設性意見和方案,研究制定相關落實辦法,提高成果轉化率。
參考文獻
[1]張磊,姜孟瑞.教育統計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03.
[2]程晶.大數據背景下教育統計數據有效利用的問題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7,36:182-183.
[3]洪家芬,董雨,張勁松.教育統計基礎數據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教育觀察,2017,6(1):45-47.
[4]李斌.新時期高等教育統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35.
[5]譚占軍.創新學校教育統計工作的探討[J].統計與管理,2015,6:95.
[6]鐘瑋.我國高等教育統計工作改革與創新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4,11:40-41.
[7]張莉.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統計監測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29(10):79-84.
[8]王丹,張萌萌,王等.加強高校教育統計工作提供有力決策參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12-13.
[9]肖菲.新形勢下高校統計工作的探討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58-59.
[10]王振龍.可持續發展中的教育統計問題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8,5:50-52.
[11]施永娟.教育統計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統計與咨詢,2009(3):16-17.
作者:何旭 成希 單位:湖南大學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