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澳大利亞飛鏢及其審計鑒別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澳大利亞飛鏢”又稱飛去來器(以下簡稱“飛鏢”),是一種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狩獵用的工具。澳大利亞傳統的飛鏢由兩片翼連在一起組成一個香蕉形的物體,通常由輕質的木質材料制成。如果投擲方式正確,它可以在空中按照人們的意愿飛出各種曲線形狀的軌道,如果在飛行的過程中沒有遇到阻礙,甚至可以要求飛鏢在空中劃出一個近似圓形的軌道,然后再回到出發點。西方一些國家財務監管機構的近幾年的監督檢查中,監管者將在財務實務中發現的一些涉及三家以上的多家會計主體為了達到虛增收入、虛增企業資產而人為設計的非常高明的財務舞弊稱為“澳大利亞飛鏢”。簡要對“飛鏢”在財務上的藝術化運用表述如下:假定市場上有甲、乙、丙、丁四家財務主體,這四家主體屬于同一個集團公司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現在集團公司為了達到諸如滿足銀行貸款條件中的總資產實力指標評價;或者滿足參與產業鏈里上游公司的一部分業務所必需具備的資質條件,必須在銷售收入、總資產、銷售利潤率等方面有一個明顯優質于市場上其他公司的數字表現。為了實現這些指標,集團公司很有可能對其屬下的幾家公司做出如下的安排:甲公司購入存貨后加價50%賣給乙公司,乙公司待甲公司確認該筆交易后從甲公司將該貨物購入,后再加價50%將其賣給丙公司,丙公司在從乙公司將此存貨購入后再次加價50%再賣給丁公司。綜合該集團公司旗下的4家二級公司的市場表現,根據此交易,甲、乙、丙公司分別實現了非常高的項目利潤率表現,而最后的交易結果則是該貨物以增值了幾倍的價值表現、以存貨的形式表現在了丁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在“飛鏢”的交易中,以上的描述是最為簡化的交易形態。如果集團企業需要,它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目的安排“飛鏢”在自己控制的分子公司體系間進行永不終止的飛行。
在我國目前的資金管理體系和制度下,企業取得融資的渠道相對還是比較狹窄的。從公布的統計數字看,企業的融資除了投資者注入的資本金之外,其他的80%的資金集中來源于向銀行借貸或者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在目前最為主要也是重要的兩個籌資渠道中,無論是向銀行借貸還是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都必然面臨著出資者種種苛刻的條件,以及監管者事先設定好的種種諸如總資產、凈資產、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銷售利潤率等硬性指標的限制。面對這些壁壘,很明顯,無法達到這些硬性指標的企業要取得資金就必須采取各種方法各顯其能。而將這些融資的資質要求剖開來說,其實就是必須增加資產和收入。“飛鏢”在上面所述的幾項指標的運用中有著顯著的財務表現。在此僅以在銷售環節中使用“飛鏢”為例作一個簡要說明。
在企業的對外銷售中,采取適當的賒銷的形式可以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加銷售業績,但是在越來越激烈的現代商業中,現金為王的觀念慢慢在企業經營中有了越來越強烈的體現。因此,很多的銷售經理越來越重視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銷售形式。財務上將這樣的銷售記錄為:
(1)借:現金(2)借:銷售成本
貸:銷售收入貸:庫存商品
不可避免的,企業總會采取一定量的賒銷,因此,第一個分錄將表現為如下形式:
(1)借:應收賬款(2)借:銷售成本
貸:銷售收入貸:庫存商品
觀察“飛鏢”的使用,這種人為的純粹是出于達到某種財務目的的作假,一般只會在賬務上作一個財務走賬而不會真正涉及存貨實物流和現金流的實際流動。因此,企業在采用“飛鏢”進行賬務包裝時,賬務就表現為:
(1)借:應收賬款(2)借:銷售成本
貸:銷售收入貸:庫存商品
顯而易見,“飛鏢”在其飛行過程中,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意愿,不斷地螺旋上升,這樣一來,“飛鏢”所經之處,可以為企業留下巨大的利潤,虛增無限的資產。
從理論上分析了澳大利亞飛鏢的表現形式和操作方法,看起來似乎是非常簡單容易明了的一種障眼法魔術。而在財務實務上,審計師要識別這種魔術是非常困難的。原因是,一來現代審計技術采用的是非常普遍的抽查法,而“飛鏢”實際上使用的次數是非常少的;再者,企業間不管是關聯方還是非關聯方的銷售都是非常頻繁而且日常化的業務,“飛鏢”非常巧妙地隱蔽在這些數以萬計的日常業務中。
二、如何識別和審計“飛鏢”
我們從多年的審計實務和上市公司最近已經發現的一些財務操作的手法上提煉了以下識別“飛鏢”的幾個技巧:(1)在“飛鏢”的旅行過程中,一般地,實物的形態并不會隨著“飛鏢”的飛行而形成實物流。比如在上述的甲、乙、丙、丁四家會計實體的交易中,財務的賬上記錄著收入的實現,但正常銷售發生的現金流、存貨流并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審計時,只要將銷售收入的發生與應收賬款、現金、存貨的審計結合在一起進行審查就可以發現異常。(2)澳大利亞飛鏢在使用中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這個“飛鏢”從理論上說是可以沒有限制地飛行下去,、使得利潤和收入以及資產無限地膨脹,但既然賬面:實現了銷售,相關帶來的稅收問題就無法不面對。;因此,除非“飛鏢”的使用者有目的地愿意以支付高昂的稅金為代價來實現資產和收入的實現,不然“飛鏢”必定會在一個會計時點以某種形式返回,而這個時點往往就是會計年度即將終止的時候。因此,加強對于會計年度終了的一些重大交易的審查也會《大大助益于“飛鏢”的發現。下面詳細對其中的兩個突破口進行闡述。
(一)突破口之始——應收賬款
毫無疑問,“飛鏢”經過了一系列飛奔,在帶給企業“豐厚”的賬面利潤的同時,留給企業的是掛在賬上的可見而不可取的一堆數量龐大的“應收賬款”。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這些虛幻的應收賬款不能一直以固態的方式穩定地駐守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否則他們將在監管者的疑義中帶給財務官們無盡的煩惱和憂慮。因此,如何把這龐大的應收賬款從賬上消除或者隱藏是財務官們緊接著必須處理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行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上市公司應當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應收賬款進行全面的檢查,對應收賬款根據企業經營的特征采取壞賬備抵法在穩健原則的基礎上,進行預計壞賬計提。現行的幾種賬款備抵法中,企業會計準則僅要求企業按照管理權限、瞄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會議或類似的機構批準,企業即可自行確定計提壞賬準備的范圍、提取方法、賬齡的劃分和提取比例等。為了避免財務官們充分利用監管者給予的非常寬松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相關制度,準則同時作了如下限定:當年發生的應收賬款和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賬款不得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分析準則的規定,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從財務賬面上消除應收賬款,從而最終體現為貌似正常的資產負債表了。方法很簡單,對于“飛鏢”旅行過后遺留下來的應收賬款運用備抵法,100%受限制就計提95%,最終只要體現一張漂亮的資產負債表就可以了。
到此,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那些計提了巨額比例的準備,那些在賬務上不愿意體現出來的應收賬款就是審計師應該給予充分關注的對象。
(二)突破口之末——存貨(庫存商品)
正常的商業銷售在伴隨著銷售資金的循環流動的同時,必然伴隨著庫存商品這個實物流的出庫。而“飛鏢”還有很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企業的實物流是靜止的。因此,由于“飛鏢”的飛行并沒有帶動相對應的庫存商品進行流動,故而對于存貨的突擊盤點也是偵破“飛鏢”的一個好辦法。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樣的存貨盤點,必須注意出其不意性,不可泄露盤點的真實目的。而實際上審計時審計師則可以有目的的關注某些商品的實際庫存量。
然而,我們必須防范的是財務官們更加高級的財務造假技術。因此,一個新的卻是比較常見的財務詞匯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小庫。所謂的小庫是指企業在自身正常的倉庫(一般稱為大庫)之外,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目的,在經營中另外開設的用于存貯自己的也可能是其他企業的一些“特殊”的資產的地方。這些資產顯著的特征就是由于某些原因,財務官們不希望他們出現在審計師的眼前。這個小庫也許真實地存在于企業的某個地方,也許它隱藏在企業之外。設立小庫的目的是:一是保存資產,二是逃避審計監管。這樣的小庫在財務實務中大量存在。隱蔽性強而難以發現。“飛鏢”交易帶來的并未真實流動的那部分存貨就大多隱藏在“小庫”里。因此,審計師應該盡量在取得所有關于庫存管理的文件資料后,加強對于那些頻繁出入庫的資產的審查。因為,突破口之一的應收賬款有時候往往還直接表現為“飛鏢”過后,直接大額發生銷售退回,這樣一來可以實現當期就不涉及稅金,二來賬務處理相對于采用備抵法來減少應收賬款的辦法來得簡單而又效果直接。因此,關注庫存商品的出入庫也是發現“飛鏢”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