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直觀教學法
(一)通過參觀企業,讓學生了解會計工作的工作環境,了解會計工作賴以存在和進行的特定組織或單位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會計專業的初學者,對社會、對企業缺乏了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授,同學聽講,灌輸式教學。這樣的結果是: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過之后依然不清楚,不記得。通過組織部分同學實地參觀企業(主要了解企業具體從事哪些經濟業務,企業主要機構設置,企業財務部門主要工作),或者條件不足的學校可以在畢業生頂崗實習期間通過指導頂崗實習的老師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典型企業進行實地拍攝。有多專業綜合實訓基地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同學參觀多專業綜合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一般都會設有銀行、工商局、稅務局、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還有諸多工業企業和商貿企業,各單位部門比較齊全。
(二)通過展示會計資料,讓同學們了解會計工作內容及具體賬務處理流程(憑證—賬簿—報表),并加深同學們對會計工作的印象
初學者對會計工作了解甚少,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下學過之后往往只剩下會計科目和會計分錄了,完全不記得會計工作的目標是什么?我們在《會計基礎》課程在參觀企業后,我們會將企業實際工作中用到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展示給學生,讓他們了解企業在實際發生經濟業務后要取得相關的證明(如:去超市購物要索取發票),這就是我們的“原始憑證“,在取得原始憑證之后要采用相應的方法“復式記賬法”記錄下來,先記在“記賬憑證”上,以便分類記錄,再根據記賬憑證登到相應的“會計賬簿”上,最后將會計工作的最終結果編制在“會計報表”里。不斷強調重復會計的工作流程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圖略)。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指根據教學需要的需要,結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體驗、理解和運用相關理論知識,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會計基礎》課程內容抽象、專有名詞比較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例如預借和報銷差旅費的知識,學生經常不清楚什么是其他應收款,什么時候涉及到其他應收款,什么時候涉及到相關管理費用或者銷售費用。首先將同學們分組,四人一組,分別為借款人A、部門負責人B、出納C、財務主管D。然后請同學們置身工作環境中(A欲出差,去財務部門預先借支差旅費,A需要辦理什么手續?)請各小組分別討論。討論過后請組長回答小組結論,并可請其他小組成員補充或者提出意見,最終確定相關手續。站在公司的角度,在借出差旅費之后,企業的庫存現金減少,這筆錢只是借給出差人,出差回來時是要收回的,要么收回報銷票據,要么收回現金,因此借出去的錢構成了企業的“其他應收款”。待出差人員出差歸來,報銷時,才是真正花費了,才能記入相關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制造費用)等。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感悟原始憑證的取得過程,有必要的相關的監督,不是想借就能借到的,要有相關人員的批準確認。而且能夠很好理解“其他應收款”。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教師創設情境
2013年11月30日,東方公司出納王晶收到銀行發來的對賬單(給出對賬單),王晶將其與銀行存款日記賬進行核對,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銀行對賬單的余額與日記賬的余額相差甚大。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二)教師布置任務
請同學們站在王晶的立場去分析完成下列任務。同樣都是對企業銀行存款的登記,為什么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的余額有如此大的差異?分析確定企業實際可以動用的資金是多少?總結一下經過核對,能到到什么樣的目的?
(三)學生接受并完成任務,教師加以引導
同學們在接受任務之后,給予10分鐘時間思考和討論,然后請同學們回答相應問題,并闡述其中原理。并請同學們指出在分析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給予指導。
(四)任務總結與評價
接下來由教師帶領同學們總結本任務涉及的知識內容。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分別請同學們對自己的表現和其他同學的表現給出評價,最后由教師給出評價,并鼓勵同學們的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給予同學們積極肯定的評價,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本文來自于《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督洕芯繉Э冯s志簡介詳見.)
作者:吳敏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