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戰略性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在明確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范圍后,提出了高校內審制度建設中監督教育教學資源耗費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兩個價值目標,進而明確了服務質量建設、成本效益建設、內部管理建設、學習發展建設四大戰略目標。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戰略目標
一、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的基本問題
(一)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
教育部在2015年2月9日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表明了國家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這一最新的指導性文件再次給我國高校內審工作敲響了警鐘,它是繼2012年教育部第17號令《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之后的又一次深化要求。實質上,指導高校內部審計建設的相關文件很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到《關于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實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預算執行與決算審計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都從不同角度明確了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
(二)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的基本原則
法律性原則,是高校內部審計制度應當貫徹的最基本原則,所有的高校內部審計活動必須依法進行。其法律性體現在高校內部審計并不是單純的自我約束的內部行為,其活動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也就是說國家性的財經法規潛在地支撐著它的存在。時效性原則,是指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隨著國家的政治環境、社會的供給需求、高校本身的發展變化而適時修訂并完善。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一段時期內的內審制度規定,為順利開展指導監督工作提供一個動態的指導方向。系統性原則,是指高校內審制度在建立過程中,應結合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全面系統地分析當前和近期情況,考慮到每項具體制度的建立不能相互沖突,更不能將其簡單地羅列,必須做到彼此相互聯系而又有序完整。例如,當修訂或增減條款時必須考慮到制度的前后銜接性、分則不能與總則有沖突、實施細則應當是在某項規定基礎上的詳細闡述而并非隨意擴充等等。
(三)高校內部審計制度范圍
從制度建設內容詳略層面上看,高校內審制度應有總章程、具體審計制度和實施細則三大部分。總章程可以稱為如《***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在總章程的指導下,分項制定具體審計制度,如《預算的執行與決算審計制度》《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等,然后針對重要審計事項可以繼續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實施細則,如《***項目審計辦法》《***審計實施細則》等。從審計程序層面上看,每項內審業務制度規定都應有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程序、取證方法及要求、內審人員操作規程、征求意見情況等)、報告階段、立卷歸檔等工作內容的詳細說明。從審計業務類型層面上看,高校內審制度應含有財政與財務收支審計、預算執行與決算審計、專項資金審計、領導離任職經濟責任審計、基建工程全過程審計等等。
二、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價值目標
(一)監督教育教學資源耗費的價值目標
所謂教育教學資源耗費指的就是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占用資源的消耗,可以具體化為教育經費的消耗和物資資料的消耗。鑒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資源有限,在現有教育教學資源條件下,盡可能地使教育教學資源發揮最大化的效益,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降低空耗等已成為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價值目標。因此,監督教育教學資源的非正常消耗、非正當開支成為其制度建設的價值目標理所當然。
(二)促進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價值目標
教育投資是一項戰略性的長期投資,它不像企業的投資,短時期就可以見經濟效益,而教育投資說到底是人才的投資,是要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反映為服務于社會的多層次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提及“促進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監督教育教學資源耗費”這兩個目標時實質上是有矛盾的,兩者事實上應該是同一問題的兩個相反方面,是一個矛盾的共同體。所以,高校內審制度建設就是在“監督教育教學資源耗費”與“促進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兩者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從而體現其價值目標。
三、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
(一)服務質量建設的戰略目標
高校內部審計實質上起到的是一種協調咨詢、監督評價的服務職能作用。通常提及“服務”兩字,就會想到服務的對象,或者更貼切地稱之為“客戶”,這里的“客戶”就是高校的領導班子、教學部門、行政部門、后勤服務部門和上級監管部門等。內審部門要充分了解“客戶”的需要,如需要內審部門提供哪些監督、咨詢、評價服務等,換句話說,“客戶”如何看待內審部門以及對內審部門工作的滿意度,對內審部門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展開來講,領導班子對內審部門提供審計報告評價的真實性期望值較大;教學部門對風險如何規避與防范措施的期望值更大;行政部門對審計后提出的建議是否可行有更大的期望值;后勤服務部門對各事項的風險點排查更為關注;上級監管部門對高校整體運營管理的合規性和合法性更為關注。
(二)成本效益建設的戰略目標
非民辦高校的財政收入由兩部分組成,主要來自于學生的學費,其他來自于財政撥款。內部審計工作在成本效益建設中發揮職能作用主要體現在服務與增值方面。內審工作本身不能直接產生價值,但如果從財務角度對內審工作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話,高校的內審工作應盡量產生以較少的審計成本達到最佳的審計效果,這種認為是直接增值;相反內審部門在幫助其他部門在達到預定目標的前提下開源節流,這種認為是間接增值。
(三)內部管理建設的戰略目標
內部審計工作流程的效率與效果是影響內部審計績效的重要因素。在各高校的內部控制系統中,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審計模式以及審計預算決定了其能獲得資源的多少。另外,審計時間的長短決定了審計成本投入與審計效率高低的對比關系,因此高校對各類審計項目的時間分配要進行合理安排。(四)學習發展建設的戰略目標內審人員是內審工作的主體,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的長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審計人員的學歷、技能、工作年限等體現專業勝任能力的必備條件和是否能獨立審計、是否客觀公正地審計等體現職業道德素養的本質等都是保證高校內審部門不斷發展的內涵所在,所以內審人員應在工作中逐漸摸索學習方向、與中央保持一致,才能站在戰略性的高度完成“客戶”對內部審計的預期。
四、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的設想
(一)明確高校內審制度的救濟方式
高校內審制度的救濟問題容易在實踐中被忽視,提示在制度的逐漸建立和完善中要同步跟進。一項制度在實際運行中難免會遇到某些始料未及并難以掌控的局面,一旦出現,很可能會動搖制度這棵大樹并帶來負面影響。因而,在構建制度的初始,就應將救濟方式和彌補措施設置到其中。
(二)提升高校內審信息化系統建設
信息技術對高校內審工作的沖擊已逐漸顯露出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內審與國家、社會層面的內外審計相比較在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明顯不足,有的高校尚未觸及,有的高校遇到各類技術層面的瓶頸問題,可以說高校內審信息化系統建設的滯后嚴重制約了制度建設的發展。
(三)合理設計工作程序
當前,各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的工作程序大多數是依據《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設置的,在設置過程中缺乏專屬性,導致其科學性有待驗證,有的甚至形同虛設。因此,建議各高校在建立內部審計制度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程序的科學性和效率性,不要將程序變成繁瑣復雜的累贅,要使合理的工作程序發揮有效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陸宏如.平衡計分卡:高校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2-63.
[2]袁璨.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思考[J].財會通訊,2015(19):96-98.
[3]溫建萍.完善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制度策略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4):132-133.
[4]段蓉.高校內部審計制度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作者:劉爽 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