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創新對內部審計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天的中國正在騰飛,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環境,帶來了不同的挑戰,也為我們內部審計帶來了新的機遇。信息技術發展在許多學科領域得到了應用,如醫學應用、大數據在網購服務行業的應用等,這都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以信息技術創新促進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最終增強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與此同時,年5月日,201823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要加強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可究竟如何將技術創新作為我們內部審計發展的新動力,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內部審計應用信息技術創新的必要性
1.新常態下新挑戰的要求。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常態。那么,經濟新常態下為全國各行各業都迎來了新的挑戰,我們高校內部審計因與高校經濟活動聯系密切,更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審計范圍擴大、審計難度加大等,那么我們審計人員要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呢?這就需要我們利用更多的手段來提高內部審計質量,而這離不開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創新,比如我們今天所進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探索,新的技術方法可以提高審計信息化進程從而更好地應對新常態下的挑戰。在新常態下,高校內部治理的難度在增加,作為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重要的一環,內部審計責無旁貸。2.內部審計職能拓展的要求。指出,必須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審計可以說是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審計質量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但是目前高校內部審計存在職能固化現象,只抓住了監督與評價的最基本職能,對于職能拓展范圍的控制與服務職能,還不能良好執行。我們正努力實現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更好發展,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服務,就要拓展內部審計職能,而要拓展控制、服務職能,就必須在提高原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高校發展目標,這對于高校原有的內部審計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學內部審計中引入新的信息技術方法已成為必然。3.科學技術環境下的各行業與外部審計的發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行各業積極努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術來提升學科、專業發展能力時,我們內部審計是不是也應該思考如何利用最新的技術或理念來提高我們的審計質量呢?我們如果不去學習、利用新的技術方法創新,很可能我們的審計學科、專業會因此被無情地取代,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同時,作為高校內部審計的從業人員還要注意來自外部審計的競爭,因為外部審計師之間的競爭壓力更大、業務范圍更廣、審計經驗更豐富,所以外部審計師往往也更注重業務拓展和吸收新的技術方法,這就使得外部審計師相對于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更高。而且已經有部分高校的審計工作開始委托給外部審計。所以說,高校內部審計必須抓住技術方法創新來推進審計信息化進程,努力提高內部審計質量。4.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要求。經過時間的推移,審計也在不斷前進,從最開始的賬項基礎審計經過了制度基礎審計已經向風險導向審計過渡,“審計免疫系統”理論為高校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奠定了理論基礎。審計導向模式的演進與一定時期內的審計目標是一致的,風險導向審計既服務于揭弊查錯又驗證財務報表公允性,要想確保審計質量,必須順應社會、政治、經濟、法律以及技術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升級發展。《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號——高校內部審計》的出4臺,推動了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對高校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準掌握審計方向,努力追求審計規律,創新內部審計技術方法,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時代。
二、高校內部審計應用信息技術創新的可行性
1.外部信息技術環境的成熟。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一直高速發展,許多技術可以應用到我們內部審計中來,比如近幾年各行業、專業大規模應用的大數據,還有最近取得突破的人工智能,更不用說成熟的網絡平臺、云服務,這些都可以給高校內部審計進行技術方法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技術支持,這對高校以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來推進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非常有利。2.高校人才生態圈的存在。從區域來看,某一地區高校會集中在一起,形成大學城,那么大學城中的各種大學就會形成優勢學科專業互補,高校很容易找到并吸引自身需要的人才加入,那么我們高校內部審計就可以吸引相關信息技術人才,推動本校內部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最終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就全國高校來說,大家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可以說是處于同一生態圈,又因為我國特有的國情,高校的合作遠遠大于競爭,當每年畢業時,高校既有找到滿足自身需求的人才渠道又有對人才的吸引力,加上近年就業壓力逐年增大,高校內部審計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完善自身的人才儲備,將人才優勢轉換成審計技術方法優勢,實現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3.國內外審計應用新的審計技術方法的經驗。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社會,我們不能限制住自己的眼界,經濟全球化也是知識全球化,高校內部審計要吸收國內外審計的經驗和新技術方法,取其精華,形成適應本校內部審計的養分。從國內與國外來看,目前國外高校的許多內部審計技術方法要優于我們,但是因為國情、環境的不同,我們不能盲目照搬。相比較而言,國內許多優秀高校的內部審計技術方法雖然未必比國外先進,可是更可能為我國更多有志于發展本校內部審計質量的高校吸收先進經驗,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還是要從本校內部審計實際出發。
三、高校內部審計可以采取的措施
1.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平臺。高校內部審計一定要將現有的審計工作平臺與大數據、云計算乃至人工智能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障我們的內部審計質量。可以看到,高校內部審計所使用的數據形式不再單一,不僅有財務相關的數字數據,還有涉及到相關文件的文字資料與涉及到視頻、多媒體資料等,而且數據量也今時不同往日,信息和網絡平臺的構建已變得非常必要。高校內部審計更加注重風險控制,完善現有審計工作平臺,借助多種技術創新,可以打破成本效益下的數據樣本局限,也可以以新工具測試識別組的可能風險,評估風險并及時報告。對于現有設備要及時更新、升級或更換現有的審計軟件等,這樣可以為后續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奠定硬件與技術基礎,進一步完善高校內部審計系統建設。高校內部審計要借助計算機工具優化審計流程,充分利用人性化的審計相關軟件,將圖片、表格等多種形式體現到內部審計結果里來,便于高校領導檢驗。高校內部審計還可以通過及時通訊工具、網絡論壇、云盤等與用戶或其他地域的內部審計人員做到有效交流互助,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對于國內外內部審計應用新審計技術方法的經驗,也要取其精華,吸收一切有利于推進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發展的養分。2.推進交叉審計理論與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理論結合實踐的道路,我們今天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就是這條道路成功的反映。那么,高校內部審計發展也可以遵循規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審計理論與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的交叉領域,實現理論的向前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交叉向內部審計應用理論體系,以此來指導內部審計的進行。內部審計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反過來促進理論體系的前進,探索出信息技術下內部審計應用平臺的可行性策略。既要抓內部審計技術方法與審計實務,又要抓審計理論發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3.培養和多方吸收優秀人才。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國家建設需要人才,社會進步需要人才,企業價值增加也需要人才,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更是離不開人才。高校內部審計應用信息技術創新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包括信息技術領域的人才、提升現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從本校或外校招聘熟練使用新的審計軟件的人才等。那么,高校除了可以憑借自身優勢去吸引人才的加入,還可以創建多種激勵方式的激勵體系,比如提高職稱考核的職業發展性激勵、增加工資與績效的貨幣性激勵、增加非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其他假期的服務性激勵、增加著名學者專家培訓的增值性激勵等,以此來增加自身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對于本校原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要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督促他們完成自身升級,努力更新自己的專業學識,適應即將到來的內部審計工作平臺。4.引入技術更先進的外部審計。信息技術發展對審計的影響不只是對內部審計,對于外部審計的沖擊可能更大。因為外部審計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激烈,客戶的要求更高。新技術方法出現后,誰能率先應用,誰就可能在競爭新客戶時更有優勢,也會給予老客戶以專業、優秀的形象,如果其他競爭對手率先使用新的審計技術方法而你卻無動于衷,那么生存空間就會被極大地壓縮。因此,相對于內部審計,外部審計通常更加追逐新的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沒有沖突,高校內部審計是動態活動審計,對某一審計活動可以委托給審計技術方法更好的外部審計,實現高校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提高高校內部審計質量。
作者:關玉澤 單位: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