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內部審計主要矛盾和轉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高校內部控制管理越來越重要,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并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發展是高校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文章基于研究現狀及轉型原因,注重高校內部審計主要矛盾的分析,并提出內部審計轉型的方法和建議,力求找到科學的內部審計轉型路徑。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轉型
引言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超過5.3萬億元,其中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13999億元。從教育總支出來看,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教育經費總支出為37241元。這說明我國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因此相應的教育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根據《教育部2021年部門預算》,截至2021年4月10日,已經有13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21年預算總經費超過100億元。隨著教育經費收入支出以及預算體量的不斷增加,相應的資金管理問題不容忽視,而這就需要在發揮外部監督作用的同時,有效促進高校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于2021年5月1日起實施,《規定》的實施為高校內部審計提供了指引和規范。《規定》指出了內部審計結果運用、法律責任等內容,同時對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容和范圍進行了詳細規定。從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內部審計工作現狀與要求之間的矛盾,因此,高校需要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策略,以實現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以及內部審計提質增效目標。文章的研究意義在于推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實施、高質量發展,以促進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升級。
一、高校內部審計研究現狀及轉型原因
(一)高校內部審計研究現狀
從研究內容來看,包含高校科研經費審計、建設工程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這部分研究主要從內部審計的具體內容出發,進行全方位論述和探索。從高校內部審計問題的相關文獻來看,張世敏(2020)[1]等人較為全面地論述了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陸軼爽(2021)[2]主要分析了內部審計人員及審計機構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相應對策。其他文獻也基本從內部審計人員、部門及其他相關主體等角度提出了問題,并探析對策建議。從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文獻來看,孔曉宇(2020)[3]等人基于高校內部審計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提出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策略;李維(2021)[4]則以大數據為時代背景,分析了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發展方向和重點內容;施靜(2021)[5]等人則從內部審計模式創新、多層次內審體系打造方面,提出了內審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在梳理了相關文獻后,文章基于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內部審計的主要矛盾,并對今后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提出建議,這也是文章的主體結構。
(二)高校內部審計轉型原因
從我國來看,高校逐步完善內部審計相關工作,但新時代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逐步轉型才能滿足實際審計工作要求,才能實現內部審計的高質量發展。從轉型原因來看,一是高校資金管理體量逐年增加。無論是教育經費收入與支出,還是高校預算經費的體量,近年來都呈現增長趨勢,這增加了高校財務管理的難度。與此同時,資金管理也成為高校內部審計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審計方法可能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積極探索內部審計工作轉型。二是高校內部控制水平需要提升。高校內部控制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財務管理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這些嚴重影響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未來發展。所以需要借助內部審計的力量解決內部控制中的問題,而內部審計也需要隨著高校的發展不斷探索轉型路徑。三是內部審計發展的需求。數字化時代催生了新技術的應用,內部審計方法和模式也在不斷演變,因此,高校需要順應新時代的特點與要求,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發展。
二、高校內部審計主要矛盾
(一)內審效率不高與審計全覆蓋目標之間的矛盾
根據《規定》第三章第二十條,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僅包含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內控及風險管理情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而且包含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等的履行情況,內容較為寬泛,這取決于高校內部工作的復雜性。但是從高校內部審計實踐來看,大量繁雜的審計工作讓內審人員應接不暇,出現審計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這既源于內部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足,也源于內部審計資源有限等因素。同時,一些高校選擇內部審計外包模式,這樣內部審計機構職能被弱化,也不注重自身發展,進一步影響審計效率的提升,也容易對外部審計力量產生依賴。另外,高校的內部審計理念也不夠完善,高校以教書育人為根本,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也容易忽視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例,如僅注重財務方面的審計工作,而忽視其他內部審計內容,這也不利于審計效率的提升。審計效率提升困難,與審計全覆蓋目標之間的矛盾就會凸現出來。
(二)內審部門職責不清晰與審計客觀公正性要求之間的矛盾
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職責不清晰主要表現在:一是獨立性不強。一些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雖然獨立存在,但是在審計實踐中容易受到其他部門的牽制,或者對審查出來的問題不進行公開,無法發揮獨立性職能,相應內審部門也形同虛設。二是存在職責越位的情況。一些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承擔著部分管理職能,例如參與合同簽訂、資產核算等,這種情況下內審部門的職責表現為執行和監督兩方面,因此造成職責越位,也缺乏獨立性[6]。而高校內部審計的客觀公正性既是內部審計的目標,也是內部審計應當遵循的原則。內審部門的獨立性得不到保證,相應的職能被弱化,也就容易與客觀公正性要求產生一定的矛盾。
(三)內審工作協同機制不健全與審計資源優化配置之間的矛盾
完善的協同機制既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但是高校仍然存在內部審計工作協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一是溝通與協作配合不順暢。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溝通不順利,原因在于內部審計人員的溝通技巧、談話方式等存在不足。溝通不順暢的情況下,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自然會受到不利影響,從而不利于高校內部監督體系的完善和相應職能的發揮。二是內審成果運用缺乏有效協同。高校內部審計成果沒有及時共享,其他部門可能未及時發現自身問題,而仍然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查找,這就造成資源重復和浪費,也不利于內部審計效能的提升。由此可見,內審工作協同機制如果不完善,就會造成內部監督工作的重復,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
(四)內審信息化建設不足與審計效能提升之間的矛盾
總體上來說,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起步并不早,相應成果也不夠顯著。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影響審計效能的提升,因此形成矛盾關系。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有:一是信息化審計理念不夠先進。一些高校對于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相應的審計信息化建設也僅僅是為了追隨其他高校的腳步,未從自身真正需求出發考慮問題。二是高校未充分運用數字化審計方式。大數據、智能化的分析方法在內部審計實踐中的應用并不多,仍然依賴比較傳統的審計方式開展工作,影響審計效能,也不利于高校內部風險的識別與挖掘。三是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方面存在不足。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成果不在于機器購買數量和軟件平臺等的開發,而在于建設成果有多少轉化為內部審計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成果轉化并不明顯。
(五)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足與高素質審計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
高素質審計人才是企事業單位都比較重視的人才類型,高校在重視科研人員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引進和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但是,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是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人才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存在忽視保密原則的問題。一些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對保密原則理解不夠透徹,在實際審計項目中可能存在泄露審計信息的情況,雖然不是出于主觀意愿,但也違反了內部審計原則。二是內部審計專業知識掌握有所欠缺。一些高校內部審計采用外部模式,內部審計人員對相應的工作流程掌握不夠熟練,自身知識體系也未能及時更新,導致個人專業能力與實際工作需求不匹配。三是審計實踐能力仍需提升。新時代賦予高校內部審計新的內涵和要求,而有些內部審計人員仍然在審計實踐中沿用傳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導致審計實踐能力下降,無法追趕時代步伐。
三、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方法與建議
(一)多管齊下,持續提升內部審計效率
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發展中,應當既要效率,又要實現審計全覆蓋要求。一是促進理念轉變,以《規定》作為行為準則,提升內審效率。高校在擔當教育使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應充分認識到內部風險識別與管理的重要性,在《規定》的指引下積極推進內部審計轉型。二是以風險為導向確定內部審計重點工作。為了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應當以風險管理為導向,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既滿足審計全覆蓋要求,也應當抓住主要矛盾。三是確保內部審計方法靈活適當。科學的審計方法是促進內部審計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徑,這需要審計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對審計方法進行及時修正,從而確保內部審計目標的完成。
(二)清晰界定內審職責,保證內審工作客觀公正
只有清晰界定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職責,才能充分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一是要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思想獨立性是提升內審獨立性的前提條件,主要指內部審計人員思想的獨立性,在審計實踐中保持獨立的姿態,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收集內部審計證據,同時遵循親屬回避的制度要求。此外,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也要保證獨立性,要有獨立的決策權,不能受到其他部門的牽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獨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二是按照《規定》要求界定相關主體職責。根據《規定》第二章第十七條,在高校業務活動中,內審機構和人員均不可以參與決策和執行,保證獨立性和客觀公正,對于自身職責應當清晰明了,不得出現職責越位的情況。
(三)建立高效的內部審計工作協同機制
一是完善溝通協作機制。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和配合,審計人員要提升溝通和談話技巧,以便更加輕松地收集審計證據。高校其他部門也應當對內部審計工作給予理解,積極配合審計人員的相關工作,應當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不是逃避責任。二是優化資源共享機制。高校應當建立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足夠便利,便于內審部門快速獲取信息和數據等資源。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既符合高校內部的實際需求,也有利于對資源進行科學分配。三是強化內審成果運用協同機制。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可以及時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內審成果運用效率和效果。內部審計成果是內審工作轉型的重要依據,因此,高校應當予以足夠重視。
(四)利用內審信息化建設助推審計效能提升
一是樹立先進的信息化審計理念。高校應當重視內部審計信息化的發展,從實際出發,積極借鑒內審信息化建設的成功案例,找到適合自身內審信息化發展的道路。另外,高校也應當將內審信息化建設與自身優勢相結合,逐步推進審計效能的提升。二是數字化審計方式既必要又十分重要。高校應當探索利用數字化的方式確定內部審計范圍與重點,通過遠程審計和現場審計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內部審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三是積極探索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從而助推內審能力提升。高校在完善審計信息化硬件與軟件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審計能力的提升,要遵循物盡其用的原則,而不是為了面子工程而優化計算機及其軟件。高校要將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轉化為成果,再將成果科學運用于內部審計能力提升過程。
(五)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多重能力
一是道德素質的提升是內審人員的基礎能力。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愛崗敬業精神,知曉自身崗位職責與義務,同時也應具備奉獻精神,在工作實踐中要兢兢業業、勇于擔當。另外,內審人員要嚴格遵守保密原則,注重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二是專業能力提升是關鍵。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需要不斷積累,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不斷更新自身審計專業知識,同時及時學習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知識體系。三是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多角度著手。實踐能力不僅來自自身實踐,也可來自他人經驗。這主要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同時也要通過案例學習、向他人請教等方式獲取更多實踐經驗,并用于自身工作。總之,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是高校內審工作轉型的促進力量,也是內審效能提升的關鍵因素。
結語
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水平決定了人才質量。高校教育的質量則決定了人才培養的高度,因此,高校發展質量是重中之重。高校內部審計不僅可以識別內部風險,而且可以有效推進高校向高質量發展。不容忽視的是高校內部審計中現存的主要矛盾,嚴重影響內部審計效能的提升,這主要源于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問題與內部審計要求不相符,影響了內部審計效果,因此,高校內部審計轉型勢在必行。基于綜合理論分析,文章希望提出方法和建議,促進內部審計轉型發展:一是多管齊下,持續提升內部審計效率;二是清晰界定內審職責,保證內審工作客觀公正;三是建立高效的內部審計工作協同機制;四是利用內審信息化建設助推審計效能提升;五是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多重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世敏,楊琰,趙增弘.高校內部審計問題探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0(02):77–80.
[2]陸軼爽.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04):148–149.
[3]孔曉宇,周新直,成傳明.新時代高等院校內部審計轉型探析[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06):84–87.
[4]李維.大數據時代高校內部審計改革及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21(01):83–87.
[5]施靜,張明鳳.高校內部審計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21(06):68–70.
[6]索寧.高校審計部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N].中國審計報,2021–04–07(008).
作者:祝安 單位:浙江萬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