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企業內部審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來企業內部審計越來越被重視,但是仍有一些企業不注重企業內部審計,甚至不明白內部審計有何必要,有什么作用。本文通過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審計范圍、信息化建設、審計人員專業技能及審計結果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更好地了解企業內部審計,以及在新時代環境下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審計范圍;信息化;專業技能;審計結果
自從1994年新中國第一部《審計法》頒布開始,中國審計工作已經歷了25年,20余年中相關法條規定不斷擴充完善,為審計工作開拓了前行的道路,使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18版《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正式實施,又再一次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進行了完善和指導,代表著經濟變革,企業發展中內部審計工作越來越被認可,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有絕大多數企業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針對這個問題,現從五個方面對企業內部審計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應如何做好企業內部審計,使其發揮真正的作用。
1關于內部審計范圍
傳統的內部審計主要針對企業財務會計進行審計,仍以檢查賬目為主,審計賬目、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企業領導也比較重視財務支出和利潤報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為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經營項目也日新月異。增加的業務及事務不僅讓日常工作變得復雜多樣,還使整個企業的審計內容更加繁冗,同時還提升了企業審計難度,增加了審計風險。原來內部審計工作所涉及的領域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不能再局限于財務收支、成本預算、材料采購、經濟利潤等范圍。如果不改變,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內部審計也發揮不了真正的作用。如今的內部審計,不僅要針對財務,還應擴大到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審計、經濟管理和效益情況審計、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審計、領導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審計等,做到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對企業管理、重大投資、重大決策、重大資金起到風險防范,管理營運上的薄弱環節進行加強補漏。尤其對一些科研項目,不僅要注重項目結果審計,更要重視項目執行過程的審計,事前事中事后,從中摸索規律,抓核心,提升工作效率,將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充分發揮。
2關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
雖然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機構設置的完善程度卻千差萬別。有些企業由于上層壓力,規定需要設立內部審計部門,雖設立了該部門,實際上并不重視,認為內部審計就是自找麻煩,將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一個擺設。正是由于企業領導的不夠重視,一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被設置在財務部門內部,由一人兼任審計工作,財務部領導既管財務又管審計,或是審計部門與其他管理部門同級,同受總經理領導。有的單位干脆將審計、財務、法務、紀檢等職能全并在一起,形成綜合辦公室,雖然審計人員配備表面上達到要求,但常常卻是一人分飾多角,成了紀檢、信訪、審計、行政等樣樣都來得了的“萬精油”。試問這樣的設置,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何在?權威性何在?《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第6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履行內部審計職責的內設機構,應當在本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向其負責并報告工作。審計部門要將審計工作做好,內部審計部機構的權威性不容忽視,企業領導應注重內部審計的建設,管理層的態度決定了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和建設。很多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平行設置,這種形式無形中將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弱化,失去了權威性的審計部門就如同老虎沒有了利爪。被審計人員會認為你又不是我領導,為何要配合你審計,導致審計受阻,甚至審計人員也會覺得領導不重視,又獲取不到審計資料,因此故意回避復雜事項的檢查,審計過程也像走過場一般。所以,要提高審計質量就必須樹立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在組織機構設置中高于其他管理部門,同時賦予其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其他部門無條件配合的權力。另外,內部審計部門要保證獨立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足和經營風險可以通過內部審計來發現、防范,以此來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與方向一致。若由從事管理職能或財務的人員來審計,將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正所謂當局者迷,何況這不能再稱之為內部審計,而是自查。審計結果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領導人的態度、企業經營管理參與度,都將影響審計人員的判斷。《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第5條指出:“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不得參與可能影響獨立、客觀履行審計職責的工作。”因此,內部審計人員不得參與企業開展的任何經濟活動,若被審計項目與審計人員有直接利益關系,相關審計人員也必須回避,最大限度降低審計人員的個人主觀判斷,保證審計結果的獨立性。
3新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內部審計信息化
面對大量的原始憑證和審計材料,內部審計一般都采取抽樣的方法進行,光取證、收集整理資料就要用時1~2周左右,而且審計結果受審計人員的經驗、樣本的選擇范圍和質量影響較大,容易造成結果不準確。因為審計過程耗時較長,工作量大,審計范圍也無法做到全覆蓋。往往都是有選擇性的進行,審計時間也多設定為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因此審計資料也相對滯后,審計結果對于企業發展出現的需要進行調整的問題也無法做到及時性。現今的企業為了順應時展,在新時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往直前,都不再單一的只經營一個項目,都相繼開展多種經營項目及方式,經營項目增多了,審計需求也將增多,審計需求多了,審計效率和風險也將隨之提高。企業的運營涉及諸多環節,而內部審計工作也并非單純的只針對財務方面,要使內部審計做到企業全覆蓋,光依靠人工抽樣、職業判斷已不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在“”會議上提出,應審時度勢,積極主動,促使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加快我國數字化革命進程,隨著云端數據計算分析技術的進步,大數據時代誕生。企業通過云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根據專家經驗及制度要求,劃出標準值,預先設定問題提示及風險預警,明確各類審計風險,對數據進行自動篩選,出具標準化審計報告,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另外,針對各個不同性質的專項審計,可根據需要因地制宜,利用計算機軟件高效獲取數據并進行精準分析,降低審計人員依靠經驗判斷引起的失誤,減少人工取證花費的時間,促進審計工作標準化高效化發展。同時還可對企業信息實時更新,結合指標偏離程度,核定風險范圍及影響大小,及時進行有效的整改。
4關于審計人員專業能力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指出:“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當前大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依舊以財務、經濟審計為主,審計人員的專業背景也多數是財會、審計,只有很少一部分涉及計算機、企業管理、法律、統計等專業,專業知識結構單一。隨著市場經濟的多變和復雜化,審計范圍越來越廣,難度和深度也不斷提升,審計人員將難以駕馭,審計結果的質量也難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應該是復合型人才,審計人員必須同時通曉審計、稅務、財會、法律、計算機、企業經濟管理、統計等主要技術及相關知識,熟悉企業經濟架構和設置,了解當地相關法律、稅務政策及優惠事項。同時,企業應不定期向社會吸收新鮮血液,做好崗前培訓,繼續教育,職業思想道德培養,為內部審計人員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鼓勵內部審計人員提高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強化內部審計人員對新時代新形勢的適應能力,派遣內部審計人員到兄弟單位或上級機關進行學習交流,開闊眼界增長閱歷,學習他人的工作經驗、審計方法、技巧、成果運用及業務流程,取長補短,改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實務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外部專家進行授課、協助,為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對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進行知識梳理,發揮專業上的優勢,彌補企業內部審計專業上的短板,以此滿足企業日趨復雜的工作需求。除此之外,企業應定期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評價考核,除了勝任審計工作外,內部審計人員與一般人員有所區別,內部審計人員工作中往往會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數據或商業機密,他們的日常交往和與他人的親密關系是否會影響到企業利益,他們能否正確處理好相互關系及做好保密措施。這都需要企業領導及部門負責人對其進行考評和培訓,以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思想道德。
5關于審計結果
審計結果的有效運用是證明內部審計有效性的關鍵,是取得里程碑的最后一步。許多企業認為只要沒有出現經濟上的重大責任和失誤,其他的結果并不重要,也不在乎。審計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檢查財會和經濟責任,更在于從中發現管理上的不足和經營策略上的風險,以便管理者及時作出有效判斷和措施,為企業發展掌舵。《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切實抓好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對重大問題企業負責人要親子管、親自抓。被審計單位或部門要及時督促整改”。一些不重視內部審計的企業,對審計結果也不關心,對問題的整改也是敷衍了事,審計人員指出的問題“指哪改哪”,并不用心,表面上改正,過不了幾天,原有的問題又卷土重來再次出現。針對這個企業領導和部門負責人要在其職責范圍內督促、指導相關人員對審計問題進行整改,并根據需要提交整改情況報告,避免出現過的問題再次重現,拒絕“大病沒有小病不斷”,杜絕低級錯誤,要有將問題“一抓到底,連根拔起”的思想態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把企業推向更高的層次,使內部審計起到真正的作用。
6結語
隨著審計相關規定和法律的頒布于實施,內部審計工作已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緊追時代的步伐,推進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健康發展,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奮勇前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高志芬.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因素探析[J].財會學習,2018(29).
[2]審計署.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S].2018(1).
[3]雷正寰.淺談新形勢下的企業內部審計[J].經濟師,2018(3).
[4]李凌.新時代推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思考[J].財會學習,2018(29).
[5]盧博宇.科研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8(33).
作者:劉雯萍 單位: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