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計專業學生入職溝通技能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入職前對于溝通能力的培養是如今審計專業在讀學生課程中最為缺乏的一項必備技能。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往往是一個人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體現。現代審計人員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審計知識,但在語言溝通與協調能力方面特別的薄弱。而恰恰在審計工作中,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語言溝通。本文試圖通過在本專業學習中,當代大學生入職前溝通技能培養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其現狀,并提出溝通技能重建的解決思路,期望對未來的審計人才培養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審計專業;溝通技巧;語言能力;理論實踐
一、審計專業學生職業溝通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應試教育機械學習方式是溝通能力薄弱的普遍原因
“應試教育”的弊端,是導致當代大學生缺乏基本職業溝通能力的根本原因。從小孩子們就是在強壓下被迫學習,本著為孩子好的初衷,父母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并一直在灌輸上了大學就不會管你的思想,導致孩子們在大學中充分的釋放自己,除去一些主動學習并有明確目標的大學生外,大多數的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調查顯示,部分高校專業課逃課率在20%以上,而公共課達到了50%以上。考試全靠臨時抱佛腳,能做到不掛科就實屬萬幸。職業的溝通能力,與大學生自身有重要的聯系。專業課的出勤率都無法保證,知識儲存的時間不足,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過硬,那么職業溝通技能當然也無法保證。
(二)陳舊的專業教學設計導致審計專業學生職業溝通能力更加弱化
1.教學設計
采用因果設計使學生只能機械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灌輸下來,學生只要帶著耳朵聽就行,沒有絲毫的主動性,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接收程度。如果專業課再抽象些,那就可想而知了。因為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調動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學生也就懶得動腦子想問題,老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聽,對于聽不進課的學生,往往是老師上面講,學生思想開小差,膽大的學生更干脆,你講你的,我玩兒我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2.缺乏職業能力的傳授導致學生喪失自我獨立
沒有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試圖解決思考的問題,沒有工作導向的相應引導,也就發現不了職業能力的剛性需求,從而失去了相應的職業判斷,就更談不上獨立思考。這就是職業能力傳授的欠缺。通過教學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發現職業能力所在,才能學習并提高職業能力,適應市場需求,完成職場工作的零過渡。
二、審計專業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成功的審計人員,必須擁有非凡的溝通能力。若想要在職場中獲得成就,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口才,就必須將溝通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許多用人單位也表示,大學里的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當代大學生如何與社會溝通融入社會也是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新浪教育也曾發表“大學生成職場菜鳥:不會使用打印機也不會聊天”此類文章。由此可見,為什么說溝通能力培養是最必不可少的。在審計過程中,專業技能必定托付語言溝通來體現。若想獲得審計成功,那么溝通能力一定是一把不可或缺的利器。
三、審計專業學生入職溝通技能的重建
(一)審計專業學生應具有專業理論課程以外的知識能力
1.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人人都應該懂一點心理學。作為審計專業學生更是如此。在審計過程中與被審單位方面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做到不使被審計單位本能地排斥,并配合審計工作的完成是審計職業技能與情商的充分體現。心理學可以使審計人員從被審計單位人員的神情與動作話語連貫性方面得到一些關鍵真實性信息。
2.掌握口才學方面的知識口才學,《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為:名詞,說話的才能。有口才的人說話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有學者將口才更加明確的定義為:在口語交際過程中,表達主體運用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的口語表達策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取得圓滿交際效果的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口才學的應用也逐漸得到重視。對于審計人員來說,口才需要專業訓練,專業的術語與標準的普通話會為你的溝通加分不少。
3.有一定邏輯學方面的知識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邏輯學的基本理論是其他學科普遍使用的原則和方法。審計行為中,縝密的邏輯思維是非常必要的。邏輯學的作用包括認知工具、表達工具、說服工具、分析工具。邏輯思維的運用能夠輕易地發現被審計人員話語中的差錯紕漏。
(二)審計工作需要培養溝通技能
1.要積極營造融洽的對話環境和氛圍善于聽取對方意見。智慧的溝通情況,在雙方意見不一致時,一定要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理性的看待問題并給出個人意見。切記,不能以監督者自居,壓制別人,強詞奪理。
2.盡可能設計一些引導性問題在談話過程中,盡可能的提出引導性問題。而不是要提出需要回答“是”與“不是”判斷性問題。在提問時,多運用“請談談”“你覺得呢?”“你怎么看?”等語句。切勿使用“是不是?”“對不對?”等語句。簡單的判斷性問題很容易導致談話的不流暢與氣氛的尷尬,不利于審計人員的層層追問,全方面了解被審內容。
3.提出應通俗易懂的問題審計人員在提出問題時,應根據被審計單位人員的具體情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易過于專業與生硬。這樣將盡可能的避免對方理解的誤差,增強詢問的效果。
(三)審計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
理論與實踐本就存在著辯證關系。實踐是理論的基礎,而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在審計當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可以說審計理論的產生源于審計實務的需求。在審計行為中,我們不能只重視單一的專業理論,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四)審計執業中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
1.做好計劃。預計整體工作量,評價工作要點和需要的資料,確保自己與團隊明白如何正確完成工作,評估并跟蹤完工進度。做計劃可以知道一共要做多少事情,知道每件事情大概要怎么做,知道大概還需要多少時間,然后,每天修正。正如雷軍所說:“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彌補戰略上的偷懶。”
2.事前要估計項目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有些東西不懂確實可以通過上網查,看模板等方式自己摸索出來,但效率很低。這個時候,一定要積極主動去請教同事或者上級,這樣才能保證及時地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3.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與禮節審計人員一定要注重儀容儀表,即便是剛入職的新人也代表著單位形象,一般來說你穿的西裝革履和穿著普通休閑服裝,對方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另外,一定要講究禮節,如,進門前敲門,進出電梯讓領導和女士先行,吃飯時主動幫忙端茶倒水等等。
4.注重完善其他方面的各項技能學好Excel,不斷更新財經法規知識。推薦中華會計網,里面財經法規知識很多并且很新。看看前輩們的底稿,多讀幾遍,一點點知識也就積累了下來。可以學一些看似偏門,但關鍵時刻有大用處的技能。
5.養成歸檔整理、備份的習慣資料整理的井井有條,不僅自己查閱使用方便,分享時也方便。備份建議使用安全性較好的云盤,使用U盤時也應該設好密碼,并且防止丟失。整理備份一般只需要十分鐘即可,所以養成每天按時進行的習慣。遵守規定保證資料的保密性,項目結束、交接或者離職,都應該把涉及企業內部信息刪除。
6.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審計人員又被稱為“審計民工”,工作強度很大,身體素質必須要好,少抽煙喝酒,養成多運動,有時間就多休息的習慣。
7.保持守時守點的自律習慣作為審計人員,一定會經常有出差。出差時搭或飛機時要提前預留時間,跟同事、客戶約好見面時間的話最好提前十到十五分鐘到達。遲到幾分鐘可能不影響你的工作效率,但是很有可能讓你的客戶和同事產生你做事不嚴謹的印象。一些大公司的財務和高管也很忙,不守時到達時他們可能就出去了,確實會對工作進度有影響。
(五)培養審計溝通實踐中應有的技巧
1.學會察言觀色察言觀色一詞出自《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而釋義為: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和臉色。多指揣摩別人的心意。曾有這樣一個案例:因為審計人員是個新人,對于業務不太了解,在溝通中專業性受到懷疑,對面的海龜博士直接就問:“你們有沒有接受培訓?”而審計新人并沒有聽出話中含義,直接回答:最近收入不好,沒錢搞培訓。然后對方就叫他走人了,下午主管經理就告知他被客戶投訴,讓他去道歉,并且不要頂撞客戶。這樣一個案例給我們的經驗就是:在審計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看到客戶的形色動作,在微妙的表情中,觀察到客戶心理活動。這樣才不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吃大虧。
2.學會主動溝通由于審計與被審計雙方的微妙關系,被審計單位大多是不愿意與審計人員做溝通的。很多被審計單位都認為審計人員只會找毛病查問題,只知道審計的監督職能但是卻忘記了審計的服務職能。審計人員應該積極主動的去與被審計單位做溝通,主動地去協調處理審計與被審計對象的關系。
3.學會善聽善問溝通是雙方的,在審計溝通過程中,既要傾聽又要詢問。傾聽為了搜集證據,在話語中尋找問題,由淺入深,刨根問底,直到可以獲得有效的信息。
4.學會語言較量的技巧傾聽和詢問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要學會從交談的語境發現蛛絲馬跡。很多人都說,會計不會做賬就不是好會計,而“賬”一字卻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假賬”。很多單位為了避稅漏稅都會有意無意地授意會計人員做一些處理。而作為審計人員,審計“假賬”也是我們職責的關鍵所在。一般情況去到被審單位,做過處理的憑證賬簿等都會是我們所查證的對象。而與被審單位會計人員的溝通才是最為重要的一場暗地的語言較量。作為審計人員,要從側面聊起,看似無意實則有意地提出問題,雖不必咄咄逼人,但也要保持縝密的思維和流利的語速,不可讓對方有機可乘。一個職業的審計人,若能夠準確及時地進行有效溝通,就能建立起牢固長久的職業生涯,最終使自己事業順利成功。
作者:戈雯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