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中云班課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信息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教育”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各種教育教學平臺應運而生。藍墨云班課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設備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互動教學的一種云服務平臺。醫學統計學是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對醫學統計學教學進行改革,通過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教學環節進行了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研究生;醫學統計學
伴隨著中醫藥現代化步伐的快速發展,醫學統計學已成為大多數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程[1]。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醫學統計學已滲透到中醫藥領域的各個方面,是分析與解決中醫藥實際問題的工具之一。它能夠教會學生正確處理科研數據,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理念,鍛煉科學的邏輯思維,學會科學的推理與總結歸納方法,在醫學研究生的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2]。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很少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傳統課堂上的“填鴨式”知識灌輸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以及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教育”為現代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帶來了新的轉變和挑戰。互聯網技術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產生出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如MOOC(慕課)、微課、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了“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使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靈活多樣,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發展,“互聯網+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3]。
1藍墨云班課簡介
藍墨云班課是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借助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設備進行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該平臺的設計理念旨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師生間的溝通更順暢,使教學變得更有趣、更高效。藍墨云班課具有以學生為主體性、移動性、共享性、交互性、高效性等特點,其功能強大,可以輕松實現教學資料推送、討論答疑、課堂簽到、布置作業、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等互動教學活動[4]。自2014年11月推出以來,因其實現課堂即時互動、及時反饋,利用“經驗值”游戲化的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協助老師形成翻轉課堂式教學等優勢,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可[5-7]。
2藍墨云班課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2.1課前準備
2.1.1注冊賬號,創建班課教師和學生首先在手機端下載藍墨云班課APP,根據操作提示注冊藍墨云班課的個人登錄賬號。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創建班課,并完善班課相關信息,如課程、班級、學期、學習要求、教學進度、考試安排等,完成后會自動生成班課的邀請碼,分享給學生,用以加入班課。
2.1.2上傳和教學資源教師登錄藍墨云班課的電腦客戶端,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資源庫,以方便學生預習相關知識。該平臺支持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如PPT、Word、圖片、視頻等。醫學統計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注重培養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除了將醫學統計學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到平臺上,我們還結合歷年的教學經驗,將學生普遍反映的難點,容易混淆和誤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制作成了中醫相關專業的正反教學案例,在平臺上共享,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統計學實際問題的能力。SPSS軟件操作是研究生醫學統計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將其分為八個模塊:數據庫建立和管理、統計描述、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非參數檢驗、相關和回歸、統計圖的制作,每個模塊均錄制了軟件操作的小視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扎實地掌握每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教學資源上傳完成后,其時間則根據各班課的具體授課時間靈活掌握,一般提前兩天左右,以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資源后學生會收到系統信息,完成查看后可獲得相應的經驗值。教師在后臺可以監測學生資源查看情況并適時提醒未完成學習的同學。在學生預習的同時,教師在云班課創建答疑討論區,學生將預習時遇到的疑問及時反饋給教師,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疑難知識點。
2.2課堂應用
2.2.1課堂簽到傳統的考勤方式多是采用花名冊點名,而藍墨云班課提供了一鍵簽到、手勢簽到和手工登記三種不同的簽到模式,授課教師可根據情況自由靈活選擇。學生在手機上輕松操作,1分鐘內即可完成整個班級的簽到,有效地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此外簽到時還可顯示學生設備與教師設備之間的距離,有助于提升課堂出勤率。
2.2.2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中,教師既可以根據學號、姓名、參與次數手動選擇同學進行答題,也可以采用手機搖一搖的方式隨機選擇,較好地避免了教師的主觀選擇。此外,平臺還設計了“舉手”和“搶答”環節,教師可以對回答課堂問題積極的同學給予經驗值獎勵,能更有效地活躍班級的教學氛圍。課堂提問也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和活動的參與度。
2.2.3課堂討論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藍墨云班課適當地組織一些課堂討論,比如在講解假設檢驗時,我們先提出了“假設檢驗得到的P值越小,是否說明待比較各方的差異越大”這樣的基礎性問題,又進一步提出“統計學中為什么常常將0.05作為檢驗水準”這樣的拓展性問題。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發言,針對小組的回答情況,教師進行分析和點評,并對回答較好的小組給予經驗值獎勵。通過討論,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3課后反饋
每個章節學習結束后,教師將每章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供學生鞏固復習。另外,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作業/小組任務中推送各章節的思考題并設定最晚提交時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后上傳作業。授課教師對作業進行批改并評分,學生也能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了解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于個別未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一對一交流。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投票問卷功能來開展調研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教學方式的認可程度,以便總結經驗,恰當改進今后的教學。
3藍墨云班課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3.1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3.1.1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但是由于醫學統計學的概念抽象空洞、邏輯性較強、公式復雜繁多,不少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產生畏難情緒。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進行教學,可以將所有課程信息、學習要求、課件、微視頻等學習資源,及時傳遞到學生的移動設備上,讓學生能合理利用時間和教學資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平臺上的課堂搶答、討論答疑、頭腦風暴等功能也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1.2提高教學質量藍墨云班課可以將整個教學活動數據化,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如觀看資源、參加班課、完成作業等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平臺上的數據分析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安排,改進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1.3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都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授課對象眾多,教師很難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而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師生可以在課后借助手機進行一對一地互動和交流,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進一步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3.1.4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移動互聯網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地組織好課堂教學,保證連貫性、完整性,同時又能夠輕松自如地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好現代教育技術,而且需要具備深厚的課堂底蘊、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也就促使授課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3.2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藍墨云班課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設備開展教學的平臺,因此必然離不開網絡和手機。在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可能會利用手機聊天、網購、打游戲、觀看與教學無關的視頻等,同時學校網絡的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平臺的運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約束和監管,學校加強對網絡建設的投入和管理。綜上所述,藍墨云班課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全新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相應的配套環境的完善以及各種優質移動教育平臺的到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課堂教學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健,李秀昌,韓曦英.中醫專業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J].中國衛生統計,2011,28(6):728-729.
[2]汪全海,姚應水.以課題設計和論文寫作為導向的研究生醫學統計學分段式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4):626-628.
[3]潘懋元,陳斌.“互聯網+教育”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J].重慶高教研究,2017,5(1):3-8.
[4]何欣憶,覃夢秋,馮玲.“藍墨云班課”APP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47(23):230-231.
[5]許曉源,江和,孫曉峰,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8,27(2):185-189.
[6]劉芳,許家軍,藺海燕,等.藍墨云班課輔助人體局部解剖學傳統教學的實施和評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33(7):89-90.
[7]吳亮,陳麗,蘇謙.基于藍墨云班課移動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滿意度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20(2):1-7.
作者:李靜 朱繼民 武松 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與全科醫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