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工作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在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關于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的建議,包括確立學科地位,重新認識社會工作專業和社會統計學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企業、社區和學校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方法
社會工作專業作為一門學科有著自己學科地位的視角,從知識結構角度來看,社會工作專業由社會工作、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本土知識構成,長期以來中國的社會工作專業依賴社會學學科,設置的很多課程也和社會學相似,例如,社會工作專業不僅有自己的專業課程,也開設了社會統計學課程,這和社會統計學課程本身的特性有一定關系[1]。社會統計學是從多學科的角度用數量描述社會狀況、社會發展及社會問題的一門學科,也是在社會調查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的學科,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整體性及現象之間的關系、原因等。社會統計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社會調查、實驗和文獻等方法,其中社會調查方法是最為常用的,即對某一現象或群體進行調查,籌集資料、數據分析,然后進行研究,利用數據分析社會現象、原因等。通過分析社會統計學的內容可以發現,社會統計學也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社會調查的數據來源,需要學生參與實踐調查、數據采集和訪談等實踐活動。社會工作專業的設置課程,一般都是理論加上實踐課,例如,社區概論、社會心理等課程,這些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懂得在實踐活動中如何運用這些知識。
一、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開設的社會統計學課程不足目前中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該專業也設置了社會統計學課程,但并不像社會學專業那樣作為專業必修課一樣受到重視,而是作為專業選修課,從而學時縮減,導致學生沒有時間真正地了解社會統計學這門學科。當然也不排除有的高校把社會工作專業開設的社會統計學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來重視,但是有些教師和學生會認為社會工作專業開設社會統計學沒有必要,有的學生更是實用主義,認為社會統計學在畢業后也用不上沒有必要學習。出現一些教師和學生認為社會工作專業開設社會統計學課程有偏見的想法,這和社會工作學科建設有很大關系。長期以來,中國的社會工作專業依托于社會學專業,在專業發展上很難突破,給人的印象是社會工作專業就是社會學專業的分支,正因為這樣社會工作專業在研究和隊伍建設上及課程設置上極力擺脫社會學專業的影響以便突出自己的專業特色,所以在專業課設置上也要有所區別,教師和學生對社會統計學的態度也會有差別。
(二)對社會統計學認識不正確現代統計學有兩大類,一類是理論統計學,主要以抽象的數量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分析和方法;另一類是應用統計學,不同的研究領域有不同數量的研究對象,應用統計學把統計學作為該領域的研究工具。社會統計學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工具,目的在于應用,而不在于數理研究和理論推理,很多學生把社會統計學等同于統計學,學習相關內容時會面對大量的公式和數據,再加上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大多是文科生,學習社會統計學課程出現畏難情緒在所難免[2]。
(三)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方法有待提升社會工作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而社會統計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公式和推導邏輯,幾乎都是先講解理論后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印象是每天都在計算大量的公式和推到數理,進而使其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社會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不能一味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學,必須采用符合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方法[3]。同時教師不習慣利用多媒體教學,還是利用傳統的黑板手寫方法教學,導致教學成效不佳。
二、關于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確立學科地位,重新認識社會工作專業和社會統計學之間的關系學校在培養社會工作學生時應注重基礎學科的設置,社會統計學的課時需相應增加,把社會統計學課程設置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既讓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又可以把理論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發揮社會統計學的實際應用性。社會工作專業學科的地位和社會學專業開設社會統計學課程不沖突,而應是積極探索適應社會工作專業自己的社會統計學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可能確立本土的社會工作專業特色。
(二)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社會統計學課程的教師可以根據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斷挖掘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具體實踐中,社會統計學的教師可以選用多媒體教學法,社會統計學課程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安裝SPSS和STATA軟件輔助教學。由此增加課堂容量,讓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所取舍地講解知識,做到詳略得當。同時,還能布置和編輯一些課后習題。同時還有案例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二項分布這章知識時,應該通過具體的應用加以體現,鼓勵學生思考和探討,正確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對于自己不會的知識要及時反饋給教師。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利用美國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創建的基于問題學習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PBL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題,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發揮輔助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此教學方法的精髓在于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可以鍛煉學生主動查找文獻,探討問題和分析問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推理和邏輯表達能力,為學生以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4]。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企業、社區和學校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社會統計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工作專業和未來工作的需要,課堂教學的實踐畢竟是有限的,真正的實踐應該是讓學生帶著知識去企業和社區中鍛煉,所以在社會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和企業、社區合作,把學生帶入企業和社區,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布置相關性的課題作業,還要讓學生主動探索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把知識真正地應用到工作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三、結語
社會統計學是高校統計學專業的骨干課程,該課程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為了能夠保障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分析現階段存在于統計學課堂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制定措施,這樣才能提升社會統計學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劉夢.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J].社會建設,2017(7):24-27.
[2]王愛華.社會統計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教學研究,2011(5):86-87.
[3]徐軍輝.社會統計學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統計教育,2007(1):33-35.
[4]陳麗虹,周莉,吳清泉.PBL教學模式效果評價及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3(1):70-73.
作者:石海波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