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教學模式的醫學統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調查對象和抽樣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式,以預防醫學系預防醫學專業2007級全體學生共101人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問卷對其進行調查,根據計算機產生的偽隨機數隨機抽取1、2班為實驗組,3、4班為對照組。
2教學方法
在理論課教學方式上,實驗班和對照班均采用多媒體傳統教學。而在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上,對照組的實驗課程仍舊沿襲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即“回顧理論課知識點→練習教科書中對應的思考練習題→課后復習”,學生被動參與。實驗組在實驗課程中則以案例討論分析為核心,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即“課前復習理論知識→提出案例→互動交流分析→案例解析→教師總結”,通過對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使得同學們有機會運用理論知識對文獻中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探討,達到從實踐層面上鍛煉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調查方法
教學效果主觀層面學生自我評價: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個人一般情況、學習效果自我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評價以及對實驗教學的建議和意見。經預調查后,調查表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統一發放,學生當場填完,經核實無漏項當場回收。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1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有效回收率98%。教學效果客觀層面評價:為客觀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老師特意命制了具有調查目的的試卷,以期末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試卷分兩部分,前半部分為基礎知識部分,后半部分為綜合運用部分,滿分100分,由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除兩人緩考外,其他所有試卷當場收回,回收率98%。
4統計分析方法
資料經統一編碼后實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錄入的方法,2人分別錄入再進行對比,對數據進行邏輯查錯后經整理形成最終數據庫,數據分析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包括算數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描述,以及統計推斷如t檢驗,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等。
5結果
5.1一般情況比較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實驗組49人,對照組50人。兩組同學入學前的性別、來源地、戶籍構成、和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資料人口特征上有可比性,均衡性好。
5.2理論知識認知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情況,包括T檢驗、方差分、統計圖表、直線相關回歸、多元線性回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5.3教學效果自我評價情況
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中,交流能力、表達能力、獲取信息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而學習效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4期末成績客觀指標
為客觀評價教學改革效果,老師特意命制了具有調查目的的試卷。試卷分為兩部分,前50分為基礎題,題目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基礎;后50分為實際運用題,需要靈活運用書本知識,難度相對較大。實驗組與對照組基礎知識部分得分、綜合運用部分得分、總分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
6討論
隨著醫學科技以及衛生事業的發展,社會對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醫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以案例問題分析為基礎的教學是順應教學改革潮流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通過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式下,通過對不同實驗教程的教學效果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對統計學知識認知方面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同學在獲取知識的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學習效率方面自我評價,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同學期末考各方面得分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1)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
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進行案例分析。其前提是需要對書本理論知識要有一的理解。學生由于缺乏主動性,在上實驗課程之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沒有在實驗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預習,包括收集資料、查閱文獻、全面透徹的理解書本知識。致使在實驗課程中不能積極的投入到討論之中。同學們應在課下即使鞏固知識,在對書本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案例分析,才能融會貫通地提高對書本知識的靈活運用。
(2)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醫學統計學理論和系統性較強,章節內容比較枯燥抽象,公式難以辨別和識記,同時同學們的數學演算和推理能力較弱,因此同學們對統計學的認同程度較低,普遍存在畏難和煩躁情緒,案例分析要求每個同學都積極加入到討論中,同時主動發言,回答相關問題。實驗組同學普遍反應壓力較大,學習負擔重,這樣更能激起同學們的排斥情緒。可見,同學們的不良情緒對本次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影響。
(3)實驗組缺乏課后的鞏固練習:
對照組的實驗教學模式以課后練習為重心,在理論課程之后,對具體的課后練習題進行解答,這有助于同學們對理解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實驗教學采取案例分析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但是僅僅通過課堂的短短幾十分鐘是遠遠步夠的。學好統計學除了需要識記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而適量的課后練習則是通向融會貫通的橋梁。統計學是一門應用的學科,實驗教學組同學在案列分析之后,要做適量的練習題鞏固知識,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7結語
實驗教學課程的改革使得學生在交流、表達、獲取信息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這主要歸功于案例分析給予了同學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同學們暢所欲言,個人綜合能力得到鍛煉。但是在改革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除了教學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從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筆者認為可以著眼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整:
(1)實施前老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增強了學習動力和信心。同時同學應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前準備更充分些,多讓學生望參加現場數據收集工作,增加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在實際工作中帶著濃厚興趣去學習將有助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實施過程中,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后的學習監督。努力把學生的觀念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生學習不夠主動,課堂討論吃力。老師可以定期抽查學生的分析筆記,鼓勵學生課外時間多做相關練習,即使深化所學知識。只有內容和形式都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實驗教學改革中,才能真正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作者:賈賢杰汪一心吳學森朋文佳羋靜周占偉單位:蚌埠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