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教學改革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數字化醫學技術在高等醫學院校學生骨科教學實習的應用效果,為日后臨床教學提供參考。方法選取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骨科實習的臨床本科學生12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教改組及對照組,每組學生60人。教改組應用數字化骨科技術進行教學,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方法,對比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成績。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對兩組實習生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教改組學生理論知識考試分、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數字化醫學技術在骨科臨床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助于醫學生學習復雜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字化骨科技術;骨科學;教學改革
骨科學知識點多,解剖結構立體性強,學生難以充分理解、記憶,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醫學實習生在骨科學方面的學習需要。所以,隨著數字化醫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廣泛應用,數字化醫學技術已經成為國內外醫學教育的熱點之一,使得臨床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字化骨科技術可以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習效率及教學質量,通過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對骨科實習生展開全面的培訓。因此,本研究主要討論數字化醫學技術在骨科臨床教學的應用,為日后的臨床教學提供參考[1]。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臨床醫學專業120名學生進行教學研究,其中,男生54名,女生66名,分為教改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人校成績等基本資料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參與研究的學生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教改組采用理論大課加新的數字化骨科技術教學法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比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成績。
1.3教學實施
(1)課前資料準備:從我院選擇典型Colles骨折、骨盆骨折、跟骨骨折手術病例各1例,完善術前和術后X線片、MRI、CT等檢查。根據所選擇的3例臨床病例,通過術前CT原始數據,將影像學數據輸入Materialise公司生產的MiMics11.0三維重建軟件進行三維圖像生成。錄制以上3例患者手術操作影像,建立手術錄像視頻資料。采用三維可視化教學:使用三維動畫制作軟件模擬Colles骨折損傷的動畫場景,制作Colles骨折的三維可視化模型。(2)對照組教學安排: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對學生進行教學,按照教科書的順序,促進學生對骨科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技能的提升。第一部分:完成理論大課學習,包括教科書上Colles骨折“餐叉狀畸形”受傷機制,骨盆、跟骨骨折分型等。第二部分:講解臨床資料和診療要點,骨折分型及相關治療,展示手術錄像視頻資料,針對病例進行提問,記錄學生回答情況。(3)教改組教學安排:完成課前準備后安排教學過程,第一部分與對照組相同,第二部分使用三維可視化模型,使學生完全了解Colles骨折的損失機制。在使用MiMics三維可視化技術可以向學生動態展示跟骨、骨盆骨折的各種分型,學生可根據自己興趣,結合課本的分類標準,對各種類型的跟骨、骨盆骨折進行自我操作和三維觀察。
1.4教學結果評價方法
兩組學生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標準,教學結束后,采用理論考試和滿意度問卷調查方式評價教學結果差異。理論考試分別對兩組實習生進行考核,方法為閉卷考試。根據實習期內的骨科內容自行命題,需要學生對其損失機制、臨床分型、治療原則與方法等做出回答。所有學生均完成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
1.4.1理論考試結果分級分為4個級別:超過90分為優(較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及臨床技能);75~89分為良(能夠熟練的掌握臨床技巧,理論知識體系豐富);60~74分為及格(能夠掌握基礎知識,但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學習);小于60分為不及格(實踐能力和理論成績都不理想,需持續學習)。
1.4.2滿意度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對教改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發放自制調查問卷,發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百分之百,有效率百分之百。該調查問卷包括:資料滿意度、課程滿意度、結果滿意度、綜合滿意度4方面內容,每個滿意度方面有5個問題,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計分,5分表示非常滿意,4分表示比較滿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滿意,1分表示很不滿意,各滿意度調查部分中的5個問題的總分為最后得分,15分以上為滿意,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5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試分級成績
教改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教改組實習生的平均理論成績為(76.7±11.3)分,對照組為(70.3±1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教改組:成績優良31人、占51.67%;成績及格26人、占43.33%;成績不及格3人,5.00%。對照組:成績優良24人、占40.00%;成績及格22人、占36.67%;成績不及格14人、23.33%。兩組中優良率、及格率、不及格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問卷調查結果
對照組在資料滿意度、課程滿意度、結果滿意度、綜合滿意度方面的評分均低于教改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3討論
數字化骨科技術可以使用三維動畫制作軟件模擬一個動畫場景,幫助臨床本科生充分理解骨折的損傷機制,本課題使用了這種辦法模擬了Colles骨折損傷機制,給學生以直觀、立體的感覺,效果滿意,雖然教科書上描述了遠折端向橈側、背側移位,但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餐叉狀畸形”。使用Colles骨折的三維可視化模型授課后,讓學生看清遠折端移位的方向,因此可以牢牢記住“餐叉狀畸形”的樣子,這樣使學生能直觀地根據模型的形態和位置,明確損傷類型,進一步加深對影像學資料的理解,提升閱片能力。黃義星[2]等人制作三維動畫模型獲得了同樣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使用三維可視化模型授課教學效果滿意。數字骨科技術的教學創新在臨床本科醫學生的臨床見習中顯示出明顯優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有助于學生臨床技能培養,完全符合醫學生培養要求,在骨科臨床教學方面應用前景廣闊。骨盆、跟骨骨折是分型復雜的骨折,以往教科書主要通過平面圖片進行闡述,學生常常反映無法對該部分進行很好的理解,重點不容易掌握。李萌等人使用數字骨科技術講授踝關節骨折分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教學中,應用MiMics三維可視化系統對臨床本科生進行骨盆、跟骨骨折的講解,獲得了較好的效果。該系統可以向學生動態展示骨盆、跟骨骨折的各種分型,而且學生可根據自己興趣,結合課本的分型標準,通過計算機進行骨盆、跟骨骨折自我操作和三維觀察。因為在MiMics的操作窗中,可以360度旋轉整個骨盆、跟骨結構,各個骨折部分間可以進行拆分和組合[4]。這樣不但使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更加直接和容易,而且促進了教學模式的提高。另外,由于學生能自行操作軟件,調取資料進行分析,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后的反饋問卷調查中,學生普遍認為,借助MiMics軟件可以更形象和更細致地描述疾病特別是骨折發生的情況,明顯縮短學習周期,有利于理解書本中的文字描述。綜上所述,數字化醫學技術在骨科臨床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數字化軟件、MiMics三維可視化系統、三維動畫制作軟件等逐漸成為骨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如直觀的語言、真摯的情感交流等,都是數字化骨科技術等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在骨科教學中,只有將傳統教學與數字化骨科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相輔相成、與時俱進,才能夠更加高效地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廣武,李鋒,陳安民,等.3D打印和計算機建模技術在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36(5):728-760.
[2]黃義星,池永龍,郭曉山.數字化醫學技術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92-93.
[3]李萌,邱裕生,馬興,等.八年制醫學生骨科教學中基于數字骨科技術的教學創新[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12):1201-1205.
[4]王簕,張志,張亮,等.MiMics數字化軟件在臨床骨科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和體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5):527-529.
作者:何凱 張金花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