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傳播學探求視覺修養培養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大量的視覺信息充斥在我們的周圍,視覺信息的傳播技巧和策略也逐漸占據了傳播學研究的一席之地,因此觀看和解讀視覺信息的能力成為了讀圖時代的必備能力,因此視覺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
視覺素養是對視覺信息的解讀、應用、創作和交流的能力,人與生俱來的是看的本能,而非看的能力,本能與能力是不同的,生理器官賦予了我們看的本能,需要經過后天的訓練才能具備看的能力和人文素養。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研究結果表明:一般人“視而能見”的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視力跟語言一樣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的能力。[2]概言之,視覺素養并不是簡單的看,而是看懂和看好的能力,是人類視覺思維的開始和持續。傳播學旨在利用系統的觀點來探究社會信息及其運行規律。本文也試圖用傳播學的理念來指導和分析視覺信息的創作、觀看、解讀、交流以及重構和創造的能力,借此來探索視覺素養教育的各個構成要素和有效培養策略。
一、傳播學與視覺素養教育之聯結
所謂傳播,實質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這種社會互動必有某種信息的傳播,信息傳播的目的是共享意義對受眾產生的某種影響,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傳播是借助于相關的信息來傳播意義和對他人產生影響。
簡單地說,視覺素養即對視覺信息的一系列處理過程,包括對視覺信息的獲取、處理、理解、欣賞、交流、使用、創作和評價等等,而視覺素養的培養,則指通過對人們視覺思維的培養,對視覺信息的有效獲取(讀懂)、處理、理解、欣賞、交流和使用,進而能夠評價和創作視覺信息的能力。我們暫且認為視覺信息只是信息的一種形式,據此可以將視覺素養的培養與傳播學的核心理論聯系起來。傳播學的核心理論即信息的形成、信息意義的生成、信息的交流、信息意義的重構與創作等。[3]
信息及信息自身的意義聯結了傳者與受眾,使信息不斷被解構、重構以及創新,致使新的信息能夠不斷被創造、傳遞、解構、重構和再創造,從而使人類的傳播行為能夠持續不斷地進行。依據南京師大張舒予教授關于視覺素養的理論,將視覺信息的傳播過程分為視覺思維、視覺表達、視覺交流、視覺信息重構、視覺信息的創造等五個環節。傳者和受眾通過視覺信息來表達、交流和共享視覺信息意義進而對雙方產生影響,達到提高傳者和受眾視覺素養的目的。以下我們將傳播與視覺素養的培養用圖1來表示。
1.視覺信息的生成
傳播得以開展,必然要有信息的流通和意義的共享,故視覺信息的生成必不可少。視覺信息的生成要借助“視覺思維”與“視覺表達”,視覺思維即在我們的腦海中用視覺圖形、圖像等諸多視覺符號來思考所感知或所看到的信息和物理過程的意義,代替使用抽象文字進行思考的方式,從廣義來講文字也可以納入視覺符號的范疇,因為遠古時代的象形文字起源于圖畫,是圖畫的一種高度凝結,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抽象文字,盡管如此我們只將有助于傳遞相關聯信息的圖畫、圖形或圖像看做視覺思維過程中所使用的視覺思維載體。
在視覺思維環節,我們試圖改變傳統的采用文字作為思維載體的方式,從源頭上來培養信息傳播主體的視覺素養,即引導思考主體掌握用各種視覺符號來思維的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展現各種形象的視覺信息,進而能夠在視覺表達階段順利地將所想到的視覺信息用可表現的形象方式呈現出來。
視覺表達也可以稱之為視覺表征,即視覺思維的下一個階段,可看做是傳播主體借助視覺符號表達視覺信息和學習的過程。這一環節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可視化視覺符號來幫助表達視覺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如威爾曼列出了12類能夠提供視覺表征的教育訊息,它們包括:具體事實、循序漸進的指示、過程、數據、比較數據、組織結構、地點、年表或時間表、概括或理論的示意圖、感情或態度的表征。再如較常用到的mindmap、mindma-nager、inspiration等思維表達的工具軟件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更加形象地表達,視覺表征“一目了然”,淺顯易懂。但某些情況下我們并不能夠很輕松地將思維結果用視覺符號表達出來,由于我們在視覺思維階段并未能夠成功地將各種思想、觀念和信息轉換成完整的相關聯的圖畫、圖形或圖像,因而導致視覺表征階段無法進行和完成,這時應繼續退回上一階段培養視覺思維能力。視覺思維是視覺表達的前提和關鍵,我們應重視視覺思維的培養和鍛煉。
2.視覺信息的交流與共享
視覺信息能夠借助各種視覺符號表達出來,其目的之一是能夠與他人交流和共享。視覺信息的交流是視覺信息重構的基礎和前提,視覺信息的交流能夠拓展我們對于視覺信息解讀的深度和廣度,不僅能夠從視覺信息的能指看到所指,同時能夠看到所指的更高層次。如著名民歌歌手鄧麗華在演唱《映山紅》時無法理解映山紅開的時候為什么就是紅軍來的時候,映山紅如何能夠與潘冬子的父親聯系到一起,于是她在對照電影和歌詞以及在他人幫助和指導下從一副鮮紅的映山紅的畫面中看到了紅旗,看到了潘冬子的父親,看到了紅軍勝利歸來的場景,于是借助畫面讀懂了歌詞,也讀懂了映山紅是如何與紅軍產生聯系的。視覺信息的交流與共享能夠順利開展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取決于視覺信息交流雙方的視覺信息的表征能力和對視覺信息的解讀能力;其次,取決于雙方的視覺思維能力,能夠借助于視覺表征進而有效地思維,給視覺表征賦予合理的意義,使視覺信息的交流能夠順利進行,能夠使雙方互相產生影響,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傳與受,要能夠使雙方同時受益,能夠增加對視覺信息所指的更加深層次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從而為視覺信息的重構做好準備。
3.視覺信息的重構
視覺信息的重構有賴于視覺信息的交流與共享,視覺信息的重構基于不同的視覺信息解讀者對于視覺信息的不同理解和感悟,從不同層面和角度賦予視覺信息有價值的意義和內涵,最終使視覺信息能夠獲得更加完整和全面的解讀。但不管視覺信息被解讀的最終意義如何,都與視覺信息最初的創作者所處的背景、環境、心境以及要表達的意義密切相關,最終重構意義正確與否也取決于以上諸因素,所以意義重構的正確全面與否是由創作者本身、視覺作品的水平以及解讀者自身的視覺素養決定的,視覺信息的重構能夠從多角度、多維度訓練和培養我們的視覺素養。
4.視覺信息的創作
視覺信息的創作與視覺信息的重構不同,視覺信息的創作比視覺信息的重構更高一層,視覺信息的重構是基于原有的不同主體對于視覺信息解讀的不同含義,綜合理解重構對于視覺信息的意義;而視覺信息的創作則是在以上視覺思維、視覺表達、視覺交流和共享、視覺信息的重構等諸能力的基礎之上,培養出來的視覺信息或視覺符號的創造能力。能否具備一定的視覺信息創造能力取決于創作主體的視覺文化修養、視覺信息的表達能力、各種視覺媒體的運用能力等等,能夠創造出優秀的視覺作品是視覺靈感的體現和瞬間意義的捕捉,更是良好的視覺素養的表現。
二、傳播學視域下視覺素養教育的策略分析
根據前一部分的分析,我們認為視覺素養教育應該從視覺思維的能力、視覺表達的能力、視覺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能力、視覺信息重構的能力以及視覺信息的創作能力等方面來入手,下文將圍繞這幾種能力的培養來探討傳播學視域下視覺素養教育的若干策略。
1.視覺思維的培養策略
視覺思維與常規思維的本質區別在于思維載體的形式不同,在視覺思維過程中,借助的是各種視覺符號在人類的大腦中不斷地進行思考和自我交流,好比這個世界就是由豐富多彩的視覺符號構成的,根本不存在抽象的文字。如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小主人公根本不識字,在他的思維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字母、數字等抽象的字符,因此他甚至可以把抽象的字母想象成跳動的音符和各種各樣奇怪的視覺符號,他也只能透過具象或形象的視覺符號來看待和認識世界,而他由此看到的東西比我們常人多的多。
因此視覺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能夠在思維的世界里摒棄或逐漸地摒棄抽象的文字符號,逐漸過渡到只有視覺符號,想象著把自己置身于一個只有視覺符號的世界里,好比我們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最好的方式是置身于這門語言的世界里,了解其文化和背景,使自己慢慢地融入進去。因此在這里,我們也可以將視覺符號比做是一門新的語言形式,用不同視覺符號的變換來思考我們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或信息,用視覺符號進行自我交流和認知;其次我們要具備最基本的視覺符號的想象能力,視覺符號的想象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同我們學習漢語,要掌握拼音字母、字、詞,句、段、章,掌握各種基本語法規則,而對于視覺符號的想象能力我們也必須具備最基本的視覺符號元素的常識,了解視覺文化的相關知識,像了解文字一樣了解和運用視覺符號。
2.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視覺表達是將視覺思維用有形的符號表達出來,有效的視覺表達能夠傳達更深層次的內涵。視覺符號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式,而無論是靜態還是動態其目的都是用來詮釋或再現傳者對于符號意義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表達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和對他人產生影響。視覺表達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圖形、照片、雕塑、建模、動畫、視頻、影像等等,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夠采取適當的表達形式來傳達意義,所以在視覺表達階段我們所能夠培養的即如何選取適當的表達形式。我們在設計培養視覺表達能力時采取逆向的思維方式,如同語言文字的讀與寫是密不可分的,視覺符號的解讀和表達也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培養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也需要培養視覺符號的解讀能力。我們將從視覺符號細節的讀取、景別(特寫、中景和遠景)、構圖等幾個方面來探討視覺信息表達和解讀的策略。
首先,要能夠看到視覺信息的細節和關鍵,明確視覺信息要傳達的理念和核心思想,抓住細節觀看,并能夠理解細節對于整體的作用及其關系。以《清明上河圖》為例,如果想分析這幅圖像,首先要去注意這幅圖像的各處細節,比如農夫在地里耕田、有錢人掃墓歸來、河上的彩虹等點點滴滴的細節,優秀的圖像作品非常善于用這些細節來傳達關鍵信息。[4]
其次,關注視覺信息中景別的設置,我們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攝像和攝影的基礎知識,人物或景物采用不同的景別所傳達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要明確不同的景別在視覺信息表達上的優缺點,能夠體會到不同的景別在傳達上有哪些差異,如特寫可以著重突出展示事物的細節,但不能表達和周圍事物的關系;中景可以展示事物的某些細節,可以表示和近處周圍事物的關系,但不能突出細節;全景特別能夠突出畫面主體和周圍大背景之間的關系。[4]
第三,視覺信息的構圖主要體現在各個元素之間的上下、左右、水平、垂直、均衡、對稱、明暗等的關系,以及各個元素的長短、曲直、方圓等不同的表達形式。[5]在我國古代繪畫理論中常把構圖稱為“經營位置”,把構圖比做商業的苦心經營,由此可見構圖在視覺信息表達中的重要性。[4]
3.視覺信息交流和共享能力的培養策略
視覺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是基于視覺思維和視覺信息的表達之上的,要想達到交流與共享的目的,交流的雙方需要具備共同的經驗背景。施拉姆曾說過:“所有參與傳播的人都帶有一個裝得滿滿的生活空間———固定的和儲存起來的經驗———他們根據這些經驗來解釋他們得到的信號和決定怎樣來回答。”這里的經驗范圍主要包括生活閱歷和知識構成兩個方面,只有在自己的經驗范圍之內,交流與共享才能實現。[6]因此當交流的一方不具備視覺信息所傳達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時,我們要適時地給予補充,讓另一方盡快地融入進來,即加大交流雙方共同的經驗背景,使雙方對于視覺符號的理解能夠在非語言的環境中得到交流和共享。另外,根據戴爾經驗之塔理論,交流的雙方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適時調整和改變視覺符號的抽象和具體的程度,以使交流更有效。
4.視覺信息重構能力的培養策略
視覺信息重構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視覺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的結果,視覺信息的重構需要具備較強的細節和細微差別的分辨能力,以及清晰的思路和思維能力。因此視覺信息的重構需要在交流之后,能夠重新站在更多的視角上來觀看視覺信息,類比語言文字中的“字里行間”,我們提出“畫里畫外”來說明視覺信息的重構要觀看和思考每一個元素的呈現和整體之間的關系,要能夠將整體所蘊含的抽象理念回歸到每一個元素中去,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升華,即從內到去感悟視覺符號的意蘊。
5.視覺信息創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視覺信息的創作是視覺素養的最高階段,需要綜合以上各種能力,而創作顧名思義是在原來沒有的基礎之上發明出來,因此它除了需具備視覺文化和藝術的基礎之外,還需要具備創作的靈感,而這種靈感是在大量的讀圖和模仿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所以,學習現有的創作技巧和手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是提高視覺信息創作能力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