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學下《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之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13年以來,國產電影頻頻發力,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的火爆,帶動青春題材電影的崛起,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鄧超的《分手大師》、張一白的《匆匆那年》等影片一再刷新票房紀錄。閆非、彭大魔的電影《夏洛特煩惱》正是在此背景下利用自身題材背景的優勢成功破局之外,重視傳播學角度的立意也是其實現影片突圍的關鍵。
一、經典母題的運用
母題,是指一個主題、人物、故事情節,一再出現在作品中,成為利于統一整個作品的有意義線索,也可能是一個意象或“原型”。電影《夏洛特煩惱》正是采用母題的方式將影片的精神內涵融入于母體之中,使受眾在觀影過程中自然接受影片傳播的理念。
(一)逃離與出走母題逃離與出走是青春文學常用的母題之一,是青年人精神狀態的一種反映,是他們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的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妥協辦法。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馬小軍的一次次精神上的幻想亦是早期電影中有關母題逃離與出走的寫照?!断穆逄責馈芬膊捎昧诉@樣的敘事策略,夏洛在一場無法收拾的鬧劇之后,逃離了當下的生活,回到過去。與其他影片不同的是,這是一種先知型的,參照著之前生活的經驗,逃離現在的生活,將設想中的生活全部過一遍。當發覺失去意義之后,他又想逃離第二次,從而發現對于之前生活的眷戀和不舍,使得逃離和出走最終變成了回歸和懷念。讓占據票房群體大多數的青年人找到共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得到更多的受眾認可度。
(二)愛情母題愛情母題以其絕對的普遍性和神秘性,自古以來就是永恒的命題,更是影視作品在選題制作時的經典母題。作為一部經典商業片,《夏洛特煩惱》也不例外,但又不同于其他影視作品,它側重的愛情更像是一種中年式愛情危機——青澀過了,激情過了,只剩下漫長的,日復一日的生活瑣事,當愛情漸漸地被磨平,中年人該如何找回最初的美好。影片以講述這樣的愛情為基調,獲得了極其廣泛的關注度和討論度。另一方面,影片在敘述愛情時,注意抒情浪漫與幽默搞笑相結合,影片中充滿了大量幽默搞笑的場景和橋段自然是滿足大多數觀影受眾的保障。
二、游戲化的敘述方式傳達思想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認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1]本片的游戲色彩極其濃烈,首先,在情節上,就有著游戲式的回到過去設置,讓主人公以未來人的身份再次回到過去。本片以戲仿、滑稽和幽默的手法還原了那個年代的經典事件,讓主人公以一個全新的、旁觀者的視角去見證,去親身經歷過去的事件,如樸樹和許巍的走紅、周杰倫的選秀舞臺以及那英的《相約九八》等。因為“回到過去”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偽命題,所以,這樣相悖的情節設置就有著極其夸張的游戲意蘊。在語言方面,也有著濃烈的游戲色彩。不僅用一些代表性的語言和情節去調侃《中國好聲音》之類的選秀類節目,還利用背景音樂和話劇式夸張的肢體動作去模仿了那個年代的一些電視劇的經典橋段,如袁華被秋雅拒絕時,場景《射雕英雄傳》的模仿和費玉清歌曲《一剪梅》的混搭使得既連貫了影片的前后敘事,又輕松搞笑和充滿張力。游戲化的敘述滿足了當前受眾對影片的一種差異性和共同性需求,喚起人們對影片內容深層次的審美期待,而這種審美期待正是影片吸引受眾注意力和傳播影片精神訴求的絕佳場地。
三、重視受眾對電影媒介的精神需求與期待
期待視野是指接受者由現在的人生經驗和審美經驗轉化而來的關于藝術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定向性心理結構圖式,是審美期待的心理基礎,包括三個層次:文體期待、意象期待、意蘊期待。[2]電影《夏洛特煩惱》充分運用三個層次的受眾期待心理進行影片精神訴求的傳播。
(一)喜劇精神本片的喜劇精神并非偶然得之,而是經過了大量的受眾的檢驗。主演沈騰和馬麗科班出身,對于觀眾的喜劇需求有著極強的閱讀力和洞察力。此外,春晚舞臺上沈騰的完美塑造,使得他在影片中一舉一動都有著“郝建”式的喜感烙印。另外,本片中的喜劇精神不是低俗、粗俗、媚俗的代名詞,而是將主人公夏洛的生活以一種健康的、積極的、快樂的方式去表達出來,讓受眾感受到一種樂觀的力量,哈哈一笑的基礎之上,更多了幾分來自于內心的輕松和愉快。這樣的喜劇化的表達方式通過主人公自身的意象和意蘊形象形成期待,不僅較好地滿足了受眾群分市場的需求,還在很大程度上對受眾的觀影形成了專屬化的期待需求。
(二)正能量主旋律并不是只有講述重大題材和偉大歷史人物的題材才叫主旋律,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仲呈祥認為,主旋律是個包羅萬象的筐,只要有利于社會主義發展建設以及人民和諧的內容,都可以往里裝。具體到電影《夏洛特煩惱》來說,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物欲橫流,金錢至上。受眾需要一個理由去讓他們沉下心來,摒除自身的浮躁之心,尋找最為本真的自我?!断穆逄責馈非宄卣J識到了這點,牢牢地抓住了受眾需要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心理期待,將主人公逃脫名與利的枷鎖,尋找最初的溫暖,弘揚真善美的大眾心理期待,以輕松詼諧的方式逐次由文體期待、意象期待、意蘊期待呈現給受眾,張弛有度,牢牢地吸引受眾的觀賞欲望,也更加完美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
電影《夏洛特煩惱》的成功既有當下國產電影順應市場需求在選題和制作等方面大刀闊斧改革的成果,也有其在影片制作上大膽改編的因素,更多的還在于對影片本身所蘊含的傳播學理念的把握,這種理念的把握不僅僅是影片中所呈現的母題運用、游戲化敘事和期待心理的捕捉,更在于其將傳播學理念的方式融入于影片的基本敘事和精神訴求的闡釋,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產電影在面對海外大片圍堵時的破陣之路。
作者:張繼平 張瑩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