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評論可表達性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習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又一次提出:“大力糾正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yōu)良文風,已成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一項重要任務。”好的新聞評論,是思想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兩者不可或缺,更不能厚此薄彼,否則,文章不鮮活、不生動,難以吸引大眾。
電視新聞評論,首先要在內容上求“新”。在選題上,要善于抓住最具時效性的新聞報道,并及時做出分析和評價;在立論角度的新穎和觀點的獨到上,能夠從新的視角觀察事物,做出與眾不同的分析并得出具有個性的見解和結論;還要善于引入新的論據(jù),采用新的表述方式,使評論給人以新的信息和新的啟迪。
電視新聞評論,也要在形式上求“活”。分析說理應該生動引人,運用多種議論手法使文章富有生氣;結構方式應靈活多樣,依據(jù)不同的評析對象變換文章開頭、結尾與謀篇布局;語言文字也應生動活潑,使其在言之有物的同時生動風趣。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新聞評論也呈現(xiàn)出大眾化、草根化和普及化的特色。這無疑是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形式,對于新聞評論界思想的繁榮、文風的進步有促進作用。這樣的評論讓我們主流媒體放下架子,形成清新自然、生動活潑的創(chuàng)新風格,這樣的新聞評論,才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才能吸引觀眾。
體現(xiàn)電視評論的電視性,關鍵在于電視手段的有效運用
聲畫合一、聲形并茂是電視最為顯著的特點,有著廣播報紙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畫面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和語言,它和解說詞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電視評論在注重文字解說的同時,也要注重畫面的運用,做到既要“以話引圖”又要做到“以圖說話”。像給城市不文明行為曝光,可以用畫面語言來表現(xiàn),行人不走人行道、汽車闖紅燈、隨手扔雜物、擁擠的汽車站點、亂貼小廣告等等,這些都是評論強有力的事實依據(jù),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在電視評論里,畫面形象、被采訪當事人的講述和記者的現(xiàn)場介紹,無不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和現(xiàn)場感。要使記者現(xiàn)場主持、解說詞的運用以及被采訪當事人的講話三個構成要素有機結合、相互呼應,除了注重文字解說、畫面的運用外,還要把握好記者或主持人與被采訪對象同期聲的運用。記者或主持人在電視評論中,他既是評論節(jié)目的主持人,又是現(xiàn)場采訪記者,同時又是論證主題的評論員。他表露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xiàn)黨和政府的觀點。因此,記者或主持人采訪時切忌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及使用質問的語言來提問,應以黨和政府代言人的身份,與觀眾進行有效溝通,以動聽的語言和感人的現(xiàn)場打動觀眾。而被采訪者,其言談可以不受更多的限制,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剪輯人物同期聲時,允許被采訪者在不違背客觀事實的前題下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但這種意見和見解都要為主題服務,服從于輿論的正確引導。(本文作者:田飛單位:阜新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