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新媒體技術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探索新媒體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數理統計法對廣西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和使用新媒體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結果]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取的信息中,體育類信息排在第4位;通過新媒體獲取的四類體育信息比例差距不大;新媒體能夠快速讓學生了解體育信息,學習所需體育知識,也暴露了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結論]新媒體對廣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有促進作用,有利于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廣西高校;體育鍛煉;新媒體;信息傳播
新媒體作為科技迅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一個產物,包括了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客戶端、運動類app等一系列手機傳媒,走在時代潮流前言的大學生對新媒體更是依賴,獲取的信息廣泛,對于學生依據自己個人愛好去接收信息提供了方便,同時又呈現出碎片的形式,對學生對知識的整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體育參與方式上,學生與外界之間交流方式較少,接受信息主要來自于書本、課堂及同伴間的口口相傳,體育知識狹隘有限。隨著科技的進步,每個人手中的手機逐漸替代了紙張所作為的主要媒體,學生學習和鍛煉的知識來源也隨之開放,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體育快訊,觀看比賽視頻,進行運動技術學習,對體育的認識也進入一個新的層面。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廣西各高校中選出八所院校,分別是: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百色學院和河池學院,共隨機篩選出八百名學生進行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知網和期刊搜索相應文獻,了解新媒體、廣西大學生體育鍛煉等有關信息,為后期的研究做準備。
1.2.2問卷調查法
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相關信息,作為本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
1.2.3訪談法
在各高校中選擇一名體育教師了解有關問題。
1.2.4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對問卷回收的數據進行統計,并形成圖表。
2結果與分析
2.1新媒體分析
2.1.1新媒體的類型
通過對現有新媒體的綜合分析,可以把新媒體的形式概括為以下幾類: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客戶端、運動類app和視頻類客戶端,雖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這幾類新媒體在傳達訊息的時候,都存在內容互相包含,形式互相借鑒的現象,使現在的UI交互越來越人性化、舒適化。
2.1.2新媒體的特征
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在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信息源比較固定,不利于人們隨時隨地觀看瀏覽,與之對應的新媒體則應用了新的技術支持,包括信息傳輸的光纖化、無線網絡的普及、視聽媒介的數字化、軟件應用的人性化設計和手機嵌入式系統、app的設計,才使其能夠迅速被我們接受。其次,新媒體增強了人與信息的互動,在接受傳來的信息時,通過短時間反饋、目標信息的搜索和虛擬社區的建立及應用,都使得新媒體的人性化和應用效率逐漸提高。在與傳統媒體對比中,新媒體的特征也體現在了新的形式上面,時事類短消息、微視頻在人們碎片化閑暇時間閱讀觀看,受到歡迎,人工智能在多平臺搭設的普及化更是為新媒體增添了幾分“姿色”。
2.2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
如表1、表2,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很高,有87.6%的學生每周都會參加體育鍛煉,從參加次數和運動時間長度上來看,男生要明顯好于女生,4次以上的體育鍛煉在男生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約占男生總人數的69.2%,女生鍛煉次數主要集中在2-4次,約占女生總人數的44.5%,而男生的運動時間長度大部分集中在1-2h,相比較女生的30min左右要多出很多鍛煉時間。球類運動幾乎是所有學生共同的參加課外鍛煉喜歡的項目,籃球、排球和羽毛球是學生首要選擇的項目,分別占了57.3%、43.7%、和47.5%,這跟球類運動游戲的樂趣和吸引力較強有關,女生多數集中在氣排球、羽毛球和跑步等三項,運動的激烈程度不高,出于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能兼顧鍛煉身體。從每天的運動時間段來看,大部分學生參與鍛煉的時間段有兩個,一個是集中在下午3點-5點,球場沒有課的情況下大家會通過籃球、排球或羽毛球鍛煉,晚飯后6點至9點。在早晨和中午兩個時間段參加鍛煉的人較少。
2.3利用新媒體參與體育生活的情況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把智能手機中的通話和短信功能逐漸的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沉浸在了網絡的社交、信息汲取和通過游戲度過余暇時間的功能上面,手機中的APP越來越多樣化,所涉及的領域和功能也越來越齊全,使得新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全面,隨時隨地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所需信息。其中體育類的APP或是資訊板塊在學生生活中成為了一個了解體育資訊、學習運動技能及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部分。在學生使用新媒體了解信息分類的表4中可以觀察到,娛樂、新聞和文教類信息是當下最受學生歡迎,想要了解的,而體育是所有類型信息中的第4位,相比較軍事、科技和旅游更被學生喜愛,這也是與學生在校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通過新媒體參與體育生活主要是有以下幾種用途:(1)了解體壇快訊,(2)比賽和教學視頻,(3)網絡社區參與討論,(4)通過體育類APP協助鍛煉等,這些也符合了體育生活方式,如圖1顯示學生利用新媒體多用來觀看比賽和教學視頻,其次是體壇快訊和協助體育鍛煉,這說明現在新媒體在融入生活過程中,也為體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方便,為學生參加體育生活提供了便利。
2.4新媒體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
2.4.1積極影響
在調查中顯示,新媒體的運營通過積極的信息和良好的宣傳向學生傳達了一種優質的價值觀,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也養成了他們對體育好的態度,從不排斥到主動參與這樣一個明顯的改變。隨著時間的增長,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參加體育鍛煉,類似跑步和球類運動,也開始出現了同學間運動數據對比、在運動類APP學習技能再加以實踐等新媒體協助的參加原因,這說明在傳統參與鍛煉基礎上,新媒體對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2.4.2消極影響
縱觀新媒體在學生手中了解體育信息的情況,體育類信息從基礎動作到競技比賽再到娛樂新聞,范圍廣泛,對體育的整體認識處在一個泛泛階段,對于體育的了解處在一個初級的發展階段,對很多項目都有了解,但是單一項目認識不深,運動知識多是碎片化,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體育類基礎理論知識缺乏,例如運動解剖和運動生理,學習起來也只是單一知識點的掌握,應用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對于項目的系統學習不足。體育資訊或視頻方面,學生觀看到的少數虛假信息對學生有誘導性錯誤,多數學生沒有鑒別能力,造成了價值觀和體育認識的養成出現問題。
2.5學生通過新媒體參與體育的問題
在使用新媒體參與體育過程中,除依靠運動類APP協助鍛煉外,其他多是體育生活的參與,這在學生體育價值觀的養成中顯得很重要。在調查中,在校學生對于從新媒體中獲取的信息認識受媒體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經制作傳播的體育類節目文化成分不足,除比賽外學生觀看中多為娛樂新聞或體育簡報;(2)體育媒體信息在制作過程中種類少,涵蓋內容覆蓋面低;(3)媒體傳播人為吸引關注、奪人眼球,多報道夸大甚至不實消息,誤導學生。作為媒體信息制作和監管兩方面分析,學生作為接受新媒體的“受體”,只能進行有意識的選擇,在前面分析中提到現階段學生體育知識不充分,多數缺少正確體育信息識別能力,所以學生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新媒體的使用已經廣泛存在于廣西高校學生中,成為快速獲取信息的工具,校園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存在著新媒體的身影,體育作為其中比較占優的一類信息,主要使用網頁、媒體、短資訊和體育類APP等途徑進行了解學習,在獲取信息類型上,以體育領域簡報和視頻為主,成為在校學生中除書本課堂外一個重要的途徑。學生對于新媒體傳播的體育信息認識程度參差不齊,其中包含一些負面甚至是虛假的信息,易受標題吸引并且辨別能力較差。另一方面,體育節目多刺激精神和調動情緒類,節目本身缺少文化內涵,在依賴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娛樂成分較多。
3.2建議
注重新媒體信息的作用,運營新媒體的工作者在編輯信息的同時,增加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新媒體運營的管理者,如政府、體育傳媒和校園媒體等,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體育的行為、運動項目系統知識和價值觀的養成,從體育類信息的搜集到傳播做好完整的分類編輯工作,使學生在使用中能夠簡單受益。面對負面甚至是虛假的信息,應建立以媒體為主、高校為輔和政府監管的三方聯合有效機制,保證體育信息傳播的同時,積極促進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和認識的養成。新媒體在學生手中應用廣泛,體育類信息的傳播并不算占優,究其原因主要是體育節目、資訊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在消息傳媒中,媒體應聯系高校共同推出體育類信息。這樣信息更加貼近實際,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關注度也會隨之增加。在學校課程中,教師應多加引導學生使用新媒體,在借助自身專業實力的同時,科普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新媒體中學習、鑒別體育信息,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培慶,楊友洪.廣西高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8).
[2]王美翔.當今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效果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14).
[3]周穎.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體育節目的創新研究[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15(7).
[4]高紅波.視聽新媒體節目的類型與特征[J].編輯之友,2013(9).
[5]房鈺深.新媒體環境下的體育科普傳播特征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4.
[6]張貴婷,靖橋.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因素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
[7]張國峰.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動機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12).
[8]安宇.廣西大學生課余體育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2008(9).
[9]林娟.廣西大學生體育生活現狀的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2006(3).
[10]宋琦.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堅持性的影響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6.
[11]洪肖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4(4).
[12]胡玉彬.移動應用軟件對大學生體育活動的影響—以天津市4所高校調查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5(8).
作者:嚴劍葵;李長炳;吳春燕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