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影響著人們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擴充其視野,找到了新的轉型路徑。因此,本文闡述了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簡要分析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的轉型正確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的生活、交流方式、學習方式逐漸發生轉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內容枯燥、方法單一和預期效果不佳從而逐漸被高校所淘汰。在此情況下,新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令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生機。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概述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突破與普及應用,人們使用互聯網的頻率越來越高,新媒體的時代已經到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新媒體時代出現變革。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受教育的方式與教育者的教育方式逐漸發生轉變,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渠道也出現變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的發展下,應積極采取更為有效的網絡政治教育,以此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
(一)新媒體時代原理概述新媒體一詞的由來具有歷史性意義,哥倫比亞網絡技術研究所長曾于1976年提出新媒體的具體定義,并編著《關于開發電子錄像商品》,該計劃書中將電子錄像這一詞匯以新媒體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從而出現新媒體這一詞匯。隨著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突破,人們在傳播信息的途徑與效率上有了長足進步,但新媒體的具體概念仍然沒有確切定義。國外一些學者們將多媒體用于印刷報紙之類的區別之分。例如網絡、廣播、電視等。而我國的學者們認為多媒體包含眾多支線。如電視、視頻、數字網絡等。在新媒體普及應用后,最大的變化則為傳播方式中的互動性。從互動性方面來對新媒體進行定義,可以認為新媒體具有網絡傳播和數字化基礎,以此實現雙向性與交互性的傳播方式。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其信息資源逐漸擴增,傳播技術也逐漸也有突破,傳播主體與傳播方式和相互作用更為多樣化,傳播對象可根據自身所需采取相應傳播方式。新媒體在不斷突破的過程中產生十分多樣的創新形式。例如微博、小視頻、博客、貼吧、瀏覽器、論壇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概述隨著人類的科技文明的不斷進步,文化、思想也隨之不斷變化,從而出現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培養人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其他科目教育效果,提升學生人文思想。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接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所采取的溝通方式,在科學合理的溝通之中增強雙方情感的一種互動基礎,激發接受教育者對其他科目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樹立接受教育者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馬克思認為,人們的奮斗目標與利益相關。在針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令學生更為深入理解教育理論,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讓思想政治教育更為有效。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免出現一些不足之處,從而導致教育效果過于單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逐漸喪失教育主體地位。
二、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沿用了以往教育方法中的有效之處,并在此基礎上融合網絡技術、數字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等優勢,以此結合原有教育方法與現代化技術,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效性、活力和生機。
(一)時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可將其認作為人們在社會環境中對人類思想的總結與歸納,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從現代社會環境中進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依然無法避免脫節于現實社會,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教育方法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卻遭受到時展的束縛。因此,高校只有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理論,以此結合新媒體時展優勢,并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反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依舊秉承之間的教育方法不作出轉變,則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駐足于原有教育價值之中,無法體現出時代性效果,從而阻礙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時俱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備實效性,如若高校無法跟隨時展腳步,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改變其教育形式,則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教育意義。這里所指的時展腳步,即為思想變化、社會變化、政治環境變化、道德變化與輿論變化。同時,新媒體技術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便捷性,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互動交流頻率,進而擴充信息獲取渠道。因此,想要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便需要及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在保留思想政治原有價值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創新舉措。
(三)學生思維發展需要思想政治轉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可以從新媒體中獲取與思想政治相關的知識資源,而新媒體則通過自身特性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學習方式。新媒體中具有的廣泛信息資源與高效的互動特性優勢讓高校思想政治具有更為廣闊的教育空間,學生在新媒體的影響作用下思維觀念也隨之產生變化,這是由于新媒體科技技術中的交流方式與學習方式所導致的。因此,如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秉承原有教育理念,則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喪失原本價值作用。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策略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突破,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轉型機遇與挑戰。在此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積極抓住新媒體的優勢,把握住此次轉型機遇,以此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因此,想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需積極探索新媒體技術,并將其應用與創新。
(一)強化學生個人媒介素養新媒體時代令高校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媒介素養,想要有效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需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以此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校提升大學生個人媒介素養,需以開展媒介教育方式進行,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意識觀念與道德行為規范,正確在媒體中規范自身行為,以此實現新媒體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各大高校可根據當前實際教育情況與學生當前應用新媒體的需求設置相應課程內容,并鼓勵學生將新媒體融入于自己的生活與學習之中,將學生個人媒介素質的優劣作為評定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組成部分。最后,高校需增強大學生自我反思能力。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繁榮,大學生思想、生活、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轉變,他們可從多媒體中獲取更多實時消息與新型學習資源。因此,高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此調動大學生學習興趣,并在網絡意識形態中不斷反思自身思維動態,實現自我教育功能。
(二)有機結合新型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傳遞的相關信息與教育內容,并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用來教育學生。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需積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增強建設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深入開發新型教育軟件,以此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多媒體結合的實效性,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架。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還加快建設舊載體中的互動能力,并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與新媒體有機結合,以此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中的最大功效,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基礎上深入創新與發展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素養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最終的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教師的每一個行為、語言、思想和自身的道德素質、知識底蘊都將影響著學生的思想發展。因此,高校需著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以此提升高校整體思想政治文化水平。最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教師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道德素養都將直接影響最終教育成果。首先,我國高校想境界處于思極為先進的一個領域,大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新媒體技術可被大學生所掌握并喜愛,將其化為新型學生方式當中。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積極應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并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有機結合新媒體技術,以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針對學生不同的發展層次進行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中的互動能力,實現教學與新媒體結合的創新型思想政治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應將新媒體作為新型教育途徑,并將其有效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以此實施多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開放大學生思想觀念,由此擴充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參考文獻】
[1]馬昌群.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模式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25):24-25+41.
[2]韓琦冰.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黑河學刊,2019(3):149-150.
[3]郝連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理論創新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7(3):4-7.
[4]姚志友.新媒體時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7(6):80-82.
作者:黃鑫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