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傳媒在傳播理念上的差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經濟與國際逐漸接軌甚至在國際上領跑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升。在這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文化與外來的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但在這個融合中,中西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傳播理念出現了差異。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現代傳媒代表的電視、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電視和網絡傳遞的信息不計其數,但在向世界傳遞相同的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傳播理念的不同,統一信息的傳播方式和內容都不盡相同。因此本文從中西文化差異視角出發,通過比較西方代表媒體BBC和我國的CCTV,分析探究中西傳媒的傳播理念的不同之處,以供參考。
關鍵詞:BBC與CCTV;文化差異;中西傳媒;傳播理念
傳媒是信息傳遞的媒介,從傳媒出現以來,都一直受到各式文化的影響和沖擊,不同文化所誕生出來的傳媒在報道信息時都有著不同的形式、內容、理念和傾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媒體傳播的信息。信息媒體在如今這個信息時揮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傳媒在被文化影響的同時,反過來也在影響著文化,在報道信息的同時也在發揮著自身引導社會輿論、傳播信息、促進社會進步等社會功能。因為歷史、環境、人文等多個因素,中西方文化在觀念上相差甚遠,進而導致我國和西方國家的傳媒功能和傳播理念都不一樣,BBC和CCTV分別作為中西方傳媒代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中西傳媒傳播理念的不同。
1BBC和CCTV的簡介
1.1西方的BBC
BBC全稱為英國廣播公司,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傳媒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媒體之一。BBC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經營媒體,而是一個在西方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誕生出的傳媒,它服務于整個商品經濟,在很長時間的一點時間內,BBC都壟斷著英國的電視。從20世紀末開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擴展,傳媒業開始逐漸商業化,并且在這個商業化浪潮中傳媒業的組織結構也在潛移默化地私人化。越來越多的私營傳媒涌現且在商業化浪潮中逐漸繁榮發展起來,打破了BBC壟斷的地位。BBC在這個浪潮中陷入了很多危機,如主持人性丑聞等危機,作為公營傳媒代表的BBC來說,其傳播方式、內容形式等一系列的改變是必須的,西方傳媒就是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潮流中誕生的,具有極強的商品經濟的特性。一個媒體的傳播理念是要從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制度,以及政治制度所決定的。西方新聞媒體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物,自然是傾向于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并在傳播新聞信息的理念中是維護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但由于西方傳媒的政黨性沒有經濟性來的強烈,進而促使西方傳媒如BBC在報道新聞事實的時候是在追逐經濟利益,并且為了不斷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西方傳媒一直在變革以尋求受眾的關注。
1.2我國的CCTV
CCTV全稱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是我國傳媒業的領頭軍,屬于體制內的事業單位,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中央電視臺也一直秉持公益報道的理念,盡力打造CCTV品牌影響力,用品牌的力量去實現信息傳播的推廣、國家品牌的培育。同時CCTV是我國的新聞報道輿論陣地,在引導輿論、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和諧方面有著不可替代作用。在我國,傳媒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傳媒業的市場受嚴格監管,而對傳媒行業的經濟效益以及運營來說,不單單要看這個傳媒組織的經濟效益和盈利,更要看是否發揮了傳遞信息的功能性,其社會效益和社會效應如何。我國傳媒必須要牢牢記住自身作為媒體去傳播信息的作用和功能,黨的領導,順應國家的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CCTV在政治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一直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發揮了其喉舌作用,為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社會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2BBC和CCTV在傳播理念上的差異
中西傳媒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兩者在傳播理念上有差異與文化差異有著緊密的關系,以BBC和CCTV為例,兩者在傳播理念上的差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語言表述方面的差異
語言是一個文化最直白的表現,也是一個文化的歷史文化沉淀和精華,語言隨著歷史發展不斷發展變化著,歷史進程不同使得地區文化差異增大,中西方的語言差異就在于此。在商品經濟社會,每個人都在追逐利益,但是很多人也會被利益所戲耍,從而陷入個人經濟危機甚至市場經濟危機,而西方傳媒就是在這種社會環境里去探求人的生存狀況和物質社會的浮躁。中華文化一直重視禮節,這個在中文中就很容易找到例子,如您、令堂、令尊、家父等等,關系不同、等級階級不同、年齡不同,在中文中都有著詳細的稱謂,但英文就不同了,稱謂只有you、I、he、she等單詞。CCTV中的新聞報道在報道人物傳記時就會重視人物時稱謂,但是BBC在報道信息時就不會過多重視人物稱謂,而會更重視信息的詳細性,以及經濟信息的即時性,不同制度讓中西方媒體在傳播理念處處表現出差異,而這些種種差異,使得中西傳媒進行信息傳播的時候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觀念。
2.2新聞內容風格上的差異
社會是信息傳播的基本環境,如上文所言,社會環境對于傳媒發展的傳播理念有著決定向的意義。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得不同國家的國家體制、制度、經濟、政體都不相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在本質上就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汶川地震等災難性的報道上,以CCTV為代表的國內媒體更加注重在內容上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如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抗險情,而以BBC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則更加注重災難所帶來的傷害,諸如傷亡人數、財產損失額等,這些往往給人帶來沉重的打擊。此外,CCTV在報道上就會重視政府的即時政策和法律條文,并且傳播信息方面更側重于民生以及政治新聞等。BBC在報道上就會去追求手中感興趣的新聞報道,在新聞報道信息上更重視接近受眾。而傳媒作為信息時代強大的“武器”,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發揮的作用都不一樣,社會環境不同、致使社會經濟的不同。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BBC和CCTV傳播理念的不同在內容風格上表現各異。
2.3報道思維上的差異
新聞報道的中西差異還會體現著報道思維上,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靈魂,所以無論是我國媒體還是西方媒體,在新聞報道時都會注意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遵從新聞職業原則去報道。真實性得以保障,但在報道思維上中西差異就十分明顯了。我國的媒體在采訪報道新聞時都傾向于歸納新聞事件,從事件整體出發進行報道。CCTV在報道會議時會總體介紹有哪些參與者,以及會議主題是什么和結果。西方媒體在這方面就不同了,講究對事件進行分析報道,通過媒體向受眾傳遞事件的還原過程,并提出些許媒體的觀點幫助受眾理解。
2.4報道主體上的差異
中西傳媒差異還體現在報道主題上的不同,CCTV在報道一些社會新聞時,會很明確闡述整個報道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背景原因,報道主題是新聞事件本身,并且就事件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探尋問題的解決辦法。報道時會重視新聞事件主題的共性,從而擴大到一個群體,向人們傳遞這個群體的消息,并且在報道后有一定可能在網上引起熱潮,如教師群體、外賣小哥群體等等。BBC在報道上更傾向于報道新聞的個體,大量對新聞事件主體的采訪,突出個人,通過對事件任務的報道來反映新聞的背景或者結局,認為這種報道更能夠吸引受眾并貼近受眾。
3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簡單分析,不難看出不同文化對媒體的新聞報道有著近乎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表明了新聞傳播理念是在傳統文化價值觀下誕生和發展的。而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和經濟發展、國家制度、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經濟、制度都影響著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也就是指這些因素在對媒體的傳播理念上也有著或多或少的決定性作用。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創新,中西方傳媒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都會受到文化創新帶來的傳播理念變革。中西方傳媒只有在文化創新中發展,在變革中做到報道實踐,進而使得傳播理念才能得到真正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杜艷如,王曉玲.淺議中西文化差異[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4):67-68.
[2]陳亮.中西方媒體報道信息不對稱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5(77):21.
[3]葉馨.中西文化差異下的文化義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22(5):122-124.
[4]黃劍,戴麗華,涂雨晨.中西文化差異與理解的融合[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2(6):26-30.
[5]單波.中西新聞比較的問題與方法[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9):33-49.
[6]李丹潔,吳相如.中西文化價值觀念差異與新聞寫作比較[J].旅游研究,2008,19(3):64-66.
[7]袁艷,王金禮.中西新聞報道觀念的差異及其文化成因[J].湖北社會科學,2004(7):49-51.
[8]張英.中西體育賽事新聞報道差異的比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4):22-24.
作者:劉倩穎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