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互相作用的動態社會,這種動態的主要實現方式是網絡傳媒。高校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傳媒的興起不可避免地對高校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有利方面,網絡傳媒為高校教育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技術手段,也為學生提供了書本之外獲取知識的平臺。不利方面,網絡傳媒不免會傳播與核心價值觀有悖的信息,同時由于知識者的局限性,網絡上的知識也有部分是錯誤的。因此,高校既要充分利用網絡傳媒的先進性成果,又要積極應對其弊端與問題,揚長避短,發揮出網絡傳媒先進、有利的一面。
關鍵詞:網絡傳媒;高校教育;知識平臺;利弊
互聯網剛進軍中國內地之時,人們往往稱網絡世界為虛幻的世界。但這一傳統認識,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已經不再被人所接受。因為當前的網絡傳媒正在以自己的優勢,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可以說,網絡傳媒已經與傳統傳媒構成分庭抗禮的格局。以高校教育而論,以往的高校教育往往需要兩類硬件來完成,一為教室,一為教師。但在網絡傳媒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高校教育模式已經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網絡傳媒借助自身優勢與特點,令高校教育的發展呈現新的模式與方向。在這種語境下,探討網絡傳媒對于當前高校教育的影響,便成為一個較有意義的課題。根據傳播學的滲透理論,任何一種觸媒在滲透社會的過程中,都不可能產生純有利或純有弊的影響,而應是利弊結合的。這一理論,也同樣可以用來分析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傳媒有利于高校教育的一面
網絡傳媒的最大優勢體現在技術的便捷化和知識的海量化,這兩個方面的優勢,為其滲透高校教育提供了重大保障,進而提升了當前高校教育的豐富性。
1.為高校教育提供更為便捷的技術手段高校教育是以教授大學生知識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必然要牽涉教學技術的層面。以往的教學模式往往表現為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知識傳授,講臺上老師手持講義,將難懂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學生則在講臺下將需記錄的知識寫到自己的筆記中。從黑板到課堂筆記的模式,可視為傳統高校教育的標志性符號。隨著網絡媒介的發展,高校教育在技術手段方面表現出多樣化和便捷化的特點。這是學習西方高校,并結合了我國現實教學情況的結果。例如,現在不少南方高校推出一種全新的上課模式,教師在家里利用視頻軟件傳授知識,這一視頻軟件也被安裝在學生的電腦中,這樣就實現了足不出戶便可學到知識的效果。在2016年武漢發生大澇期間,多所大學便采用這種方式授課,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因自然災害而推遲課程的困境。傳授知識的過程恰好因為這種網絡媒介的滲透而得到很好的延續。再如,有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會在去海外進修課程,從而獲得雙學位。這類學位獲得者的畢業論文答辯,往往需要本校導師和外校導師聯合進行。按照以往的傳統,海外導師需要漂洋過海來到該生所在學校,但現在依托網絡傳媒的視頻對接功能,海外導師只要在安置了攝像頭的辦公室,便可實時觀察到所指導學生在本校的答辯情況,而且可將自己的點評意見通過視頻形式予以發送,進而加快了此類學生獲得雙學位的進程。此外,網絡傳媒還為教學模式的豐富性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能通過機械的黑板與粉筆,將自己的知識傳授出去。網絡傳媒提供的海量圖片、鏈接、視頻等新事物,為當前高校教育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學生們完全可在教師選用的網絡資源中,更好地領會需要學習的知識。靈活的教授方式,往往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種成功,正是借助網絡傳媒實現的。
2.為高校師生提供書本以外的知識平臺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道:“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本意強調老師是傳道士,老師在哪里,道就在哪里。實際上,這句話還暗含一種不可忽視的信息,即老師的知識素養決定了他所傳“道”的深度。如果老師具備深湛的修養,他所傳授的道也自然深刻;老師本身水平有限,自然不可能傳授深刻的知識。因此,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廣度深度,都深受教師水平的限制。現在有了網絡傳媒,直接為學生的知識求索打開了天窗。任何一位善于思考的學生,一旦在課堂上對老師講授的內容產生困惑或懷疑,都可在網絡中進行搜索。正確答案與課堂傳授不吻合的話,學生可以找出課堂傳授具體在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如果正確答案與課堂傳授吻合,那么學生便可更加堅定自己對于教師水準的信心。網絡傳媒對于高校教育的發出者——教師——也有相同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備課中發現有些難以講明的知識點,可在講課之前對該知識進行搜索,廣泛參考專家意見,進而在課堂中將需要講明的知識講解明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加深了對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所以,無論是講授知識的教師,還是接受知識的學生,通過網絡媒介,均可將自己的知識面拓展開來。由此可見,網絡傳媒的滲透的確為高校師生提供了書本以外的知識平臺。教師借鑒該平臺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在利用該平臺擴大了知識儲備。
二、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的不利影響
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還存在消極的影響。從思想性來看,網絡傳媒有不少負能量的信息,與當前積極的價值觀相違背;從真實性來看,網絡傳媒中存在部分錯誤的知識。這兩個方面,都是網絡傳媒滲透高校教育時顯現的弊端。
1.部分內容與核心價值觀相悖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網絡傳媒充當了兩個角色,一個是知識的提供者,一個是信息的傳播者。前一角色往往決定了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有利的一面,后一角色則牽扯到不利的方面,因為其中不少內容的傳播對高校教育產生了較為惡劣的影響。首先,一些網絡媒介依靠帶有色情引誘的廣告或網頁來牟取利益,部分學生有可能會在此類信息的誘導下誤入歧途,甚者導致犯罪事件的發生。此類色情信息,與健康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對于高校教育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作用。近些年來,這種不良習氣還蔓延到教師群體,有部分高校教師因桃色新聞而為人所關注。這些都值得反思與警惕。其次,網絡媒介中還有部分信息屬于謠言。造謠者刻意制造虛假新聞,以引起網民的關注,更有甚者,還散布誣蔑政府的謠言,以激起民眾的不滿情緒。此類信息的發出者居心叵測,高校師生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知,極有可能被這些信息所蒙蔽,進而對形勢作出錯誤判斷。毫無疑問,此類信息與核心價值觀勢若冰炭,高校師生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再次,網絡媒介對于暴力元素的宣揚也是誘發師生走向犯罪的原因。近些年發生在高校的某些暴力事件令人發指,由于自身修養的缺失,當事者在面對矛盾時往往無法采取明智的解決措施,而選擇了后果嚴重的暴力手段。據相關人士反映,凡具備暴力傾向的高校師生,都或多或少地關注過網絡媒介傳遞的暴力元素和暴力事件并深受其影響。
2.傳播的部分知識有錯誤色情、謠言、暴力等信息通常是網絡媒介責任人惡意主觀傳播出來的,性質惡劣。除此之外,網絡傳媒還有部分錯誤信息是由信息者自身知識的局限造成的,而并非有意傳遞負能量。對這類錯誤也需加以辨別。較有代表性的知識錯誤體現在對養生知識的宣揚上。養生知識日漸興盛,主要源于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后,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養生便多了一分關注。這本是有利于提升全民族身體素質的好事,但網絡中常有宣傳較為夸張的養生知識的條目,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源于者的知識匱乏。例如對于木瓜可以美容的描述,現在的實驗數據已經予以徹底否定。者對于木瓜成分并沒有進行科學考察,道聽途說,了這一錯誤知識。不少專業領域知識普及也存在一定的錯誤。不少高校的人文學科教授都指出網絡百科提供的專業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不可相信。例如對于《紅樓夢》的成書問題,直接斷定高鶚為后四十回的作者便有失偏頗。對于學術界已經證實的知識,如果網絡傳媒還堅持舊觀點而不作改動,很可能會造成以訛傳訛的局面。此類知識上的錯誤,高校教育如果不加以重視,在知識接受的真實性方面便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正確的知識反而會被越來越多的知識人漠視。
三、結語
網絡傳媒對于改變傳統高校教育的模式有著極大意義,但同時也存在不利影響。高校教育在有效吸收網絡傳媒先進性成果的同時,應對其弊端加以規避。只有用其所長而避其所短,才能將網絡傳媒先進的一面更好地發揮出來。將網絡傳媒與傳統高校教育有機結合,科教興國的目標才會在更高的層面與更深的廣度中得到實現。科技生產力是國家發展的有效保障,但科技是雙刃劍,它必須得到理性、適度的應用,才能為社會發展貢獻積極力量,否則反而會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對于網絡傳媒對高校教育影響的利與弊,只有保持清醒認識,才能更好地揚長避短。
作者: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