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產生了很多新業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與各大領域深入融合不僅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且豐富了資源和擴大了市場,實現了消費升級和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互聯網也在深刻改變著傳媒行業,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傳媒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進行全方位的變革,搭上“互聯網+”的時代快車,通過創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融入互聯網方面的相關內容、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系統、改善創新創業教學形式、引入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等措施,更好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展開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氛圍;課程系統;教學形式
“互聯網+”主要是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內容,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有機地結合,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為各行各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傳媒院校主要教授關于廣播、電視、電影、編導、出版、廣告、影視傳媒、新媒體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所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電視臺、影視公司、出版社等單位就業。在當前“互聯網+”的背景下,為這些專業的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傳媒院校應該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會,運用更有效的方式實施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當前智能設備已經普及到城市和鄉村的各個角落,5G技術也即將大規模的商用,這都為“互聯網+”與傳媒的結合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本文主要從影視傳媒方面探究在“互聯網+”背景下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1]。
1“互聯網+”背景下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生產和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刻改變了各行各業的業態和運營模式,對于傳媒行業的影響和沖擊也日漸提高,因此傳媒院校不應該故步自封,應該積極地擁抱互聯網,積極地擁抱新時代中的“互聯網+”,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實施新型的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對于影視傳媒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更應該積極地進取,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學習“互聯網+”相關的知識,積極地思考影視傳媒與互聯網結合的方式方法,從而為將來更好地就業創新做好充分地準備。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傳媒院校的教師和學生應該具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時代深刻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方式,我們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也要緊隨時展的步伐,從思維方式上做出改變,向著互聯網思維方面發展。互聯網思維終將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成為社會中的主導思想之一,將會更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曾經說過,在時代的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并總結了互聯網的五點方法論,分別是專注、極致、口碑、快,這對于傳媒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互聯網思維總體可以總結為用戶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與跨界思維等,尤其是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興起后,這些思維得到了更大規模的運用和展現。對于數據思維而言,主要體現在大數據方面,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無不是通過各種平臺和應用搶奪用戶,在通過用戶的積累獲得大量的數據,為開發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和今后更好地發展做好鋪墊[1]。對于很多熱賣的電影而言,雖然其內容不盡如人意,但是卻利用大數據思維取得了很好的票房,通過運用互聯網中的大數據對受眾群體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據此做好了投資、制作和營銷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跨界思維則是互聯網思維中非常經典的思維,在影視傳媒專業中,根據互聯網的跨界思維,可以實現“影視+廣告”、“影視+旅游”、“影視+游戲”的跨界合作。用戶思維則注重粉絲效應,讓普通客戶變為粘性客戶和忠實客戶,比如各大牌明星都有眾多的粉絲群體,在數碼科技行業中則有著“米粉”、“花粉”、“魅友(煤油)”、“加友(加油)”等稱謂,個人自媒體則利用粉絲吸引廣告和變現等,粉絲效應和粉絲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很多行業更好發展的強大力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傳媒院校的學生應該積極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在“互聯網+”的環境中,為傳媒專業特別是影視傳媒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很多非專業群體已經通過自媒體獲得了很客觀的收入。互聯網背景下,能夠更好地拓展融資渠道和獲得創業資金,比如將影視版權預售給專業視頻網站以獲得投資,比如通過眾籌的方式獲得投資;互聯網背景下也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降低了相關的準入門檻,比如學生可以通過制作優秀的視頻主動的上傳到B站、今日頭條、優酷、騰訊視頻等各大視頻網站中;互聯網背景下也拓寬了創新的內容和創業的方式,比如學生可以自己制作美食制作、美食探店、游記、游戲直播、電影評說等方面的短視頻或者微電影[2]。所以,針對以上分析,傳媒院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地擁抱“互聯網+”,順應時展的趨勢,運用互聯網思維展開具體教學。
2“互聯網+”背景下傳媒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
2.1創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實施好創新創業教育,首先需要創設出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氛圍的影響下激發出創新精神、創業意識,促進學生具體實踐創新創業的行為。一是傳媒院校應該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建立教師績效考核評分體系,實現教師績效與學生創新創業學分的聯系,要求教師積極地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活動;二是通過校園廣播、校微信公眾號、校微博、宣傳欄等做好互聯網創業方面的宣傳工作,通過對互聯網創業人才和事跡的展現,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互聯網創新創業方面的知識,鼓舞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學校應該盡可能地加入本校學生的互聯網創業事跡,使之形成模范作用;三是組織建設與互聯網創業有關的平臺,比如自媒體學會、攝像攝影協會、微視頻和微電影協會等,通過激勵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地加入其中,并為其提供一些資源鼓勵這些協會進行合作制作相關內容。通過制度、宣傳、平臺等方面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創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投入到互聯網創新創業中[2]。
2.2融入互聯網方面的相關內容
學校和教師還應該根據目前互聯網發展現狀,為學生介紹有關互聯網方面的內容,特別是與傳媒行業相結合的內容。一是可以為學生總結和歸納傳媒專業的學生所應該具備的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運用能力,比如影視制作能力,包括拍攝、剪輯、加入字幕、音效調節等基礎內容,以及互聯網平臺的播放和宣傳能力等,總體來看,相關的互聯網思維能力可以總結為產品思維能力、用戶思維能力和市場思維能力,即做好產品和內容、吸引用戶和粉絲、做好營銷推廣等,其中內容是關鍵,只有做好了內容才能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粉絲加入、贏得更多的市場;二是教師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多運用一些成功和失敗的教學案例展開教學,從而讓學生從這些案例中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引導學生通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三是互聯網方面的內容應該融入到傳媒教學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創新和創造思維,以及互聯網思維[2]。
2.3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系統
傳媒院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學中,應該秉持開放化和融合化等原則,積極地與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等展開合作,豐富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系統。比如與影視公司合作開發具有導向性的模塊化創新創業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將互聯網思維、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意類教學內容等融入到專業課教學中;通過將互聯網新知識、新內容和視頻制作的知識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并通過微課視頻、在線課程的方式展現,讓學生可以在海量的資源中自主地學習和創作[3]。
2.4改善創新創業的教學形式
傳媒院校和教師還應該對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創新,更好地改善創新創業的教學形式,使之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此教學更為有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模擬相關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環境氛圍,更好地學習到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學校的設施,模擬電視臺直播、電影拍攝、影棚、錄音棚等場景或情境,讓學生扮演導演、演員、攝像等角色,使得學生能夠在具體場景中更好地體驗、感悟和學習。教師還應該融入與創新創業方面有關的課程,比如通過一些軟件模擬企業注冊流程、人員管理方案、財務管理和公司運營等內容;并通過設置一些案例,教授學生如何做好風險控制、客戶管理;加入營銷方面的課程,指導學生如何營銷和宣傳自己的作品,如何更好地吸引用戶等。在這個過程中,案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幾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經典案例和網絡公司的創業成功案例,通過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總結其中的經驗教學,激發出相關的創業靈感[4]。比如,針對自媒體的創設和短視頻的制作,教師可以引入papi醬的案例,通過對其視頻風格、宣傳策略、營銷策略等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其成功經歷;還可以引入科技評測媒體“科技美學”的案例,通過與其他相關自媒體的對比,為學生分析其如何實現單視頻平臺粉絲超百萬的原因。
2.5引入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能夠實現信息的便利性、即時性傳播,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傳媒院校應該積極地與相關企業和政府展開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服務,通過將專業實踐教學活動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更好地教育。學校和相關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更好地創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首先可以建立校內的實踐平臺,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更加便利,比如鼓勵傳媒專業的學生開辦作品展、創意設計交流會、創新實踐大賽等,引導學生創辦傳媒方面的協會,如播音主持協會、出版協會、電影協會、微視頻協會、廣播電視協會等;其次是積極地與廣播電視中心、影視公司、視頻媒體等展開合作,創立創客基地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通過引入社會的力量和資金,不僅可以讓學生有了更真實的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而且能夠讓學生學會更多地實際內容;三是要積極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展開自主實踐,即讓學生自己注冊傳媒類的公司,或者開辦自媒體,為學生提供便利的資源和免費的服務,從而更好地支持學生創業,比如為學生提供拍攝場地、設備,讓相關導師指導學生制作視頻等內容,學生在此基礎上便可以自己選題制作各類視頻,比如微電影、情景劇、美食探店等,從而取得更好的制作效果[3]。
3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傳媒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此背景下,傳媒院校的教師和學生應該具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比如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和用戶思維等,還應該積極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展的需要。傳媒院校應該通過創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融入互聯網方面的相關內容、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系統、改善創新創業教學形式、引入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等措施,更好地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望秀,李華新,李麗華.“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型影視傳媒人才培養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7(3):80-83.
[2]高有祥.論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和傳媒藝術教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現代傳播,2017(3).
[3]許永坤,周紅海.傳媒藝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16(20):13-14.
[4]李莉,唐杰,謝磊,等.“互聯網+”時代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研究[J].明日風尚,2017(7).
作者:孫陽 賈榮玉 單位:山東傳媒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