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電視新聞的審美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遵循新聞真實美
“美”是一個崇高的和特性過于微妙的概念,各個領域都在努力探索研究。電視新聞美既是特定的,又是具體可感的。它遵循電視新聞的要求和規律,通過獨具特色的手段反映客觀的形象美,深化新聞事實的哲理與情感,進而與受眾產生審美共鳴,共享其樂,體現新聞審美的價值感受。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取之于民的根本,這是新聞的原則。尤其以視覺形象為主要載體的電視新聞更是如此,因為只有真實才能喚起人們的美感體驗。如果新聞不真實,就改變了新聞美的規律與基調,談何審美。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道德觀察》等節目具有廣博的受眾群、基礎就在于真實的感染力,長盛而不衰。電視新聞只有將現場的事態、行為、感情、語境如實的采錄與傳播、畫面本身才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沖擊力,使受眾從視覺感知過程中進行理性思考和審美升華,這是電視新聞美的本質所在。當電視上播出抗洪抗震搶險救災感人現場時,觀眾的關切心、同情心、焦慮心隨著收視過程受到震撼和感染。當電視屏幕出現我國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時,五星紅旗伴隨著嘹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冉冉升起火炬點燃那一刻,人們歡呼雀躍、心情振奮。這就是電視新聞真實力量,這也是觀眾由畫面提供的真實內容與內心相融合所產生的震撼力。新聞真實美的體現。記者必須深入實踐,深入生活,培養新聞敏感性和洞察力,保持對生活的興趣,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近年來,我們獲獎的節目或稿件,都是記者深入生活中捕捉的好選題,好素材。尤其是反映口岸城市改革變化,挑戰市場的好新聞,都是市場意識,科技意識提高的具體表現。所以說,記者深入生活,提煉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提高是創優作品產生的基點。
二、體現拍攝技巧美
對新聞事件作現場采訪,現場報道,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記者在現場采訪拍攝時應該有意識把自己的審美意識揉進去,對多種多樣的畫面形象有意識地進行選擇,把最能反映新聞本質的畫面實景拍下來,因為現場場景畫面最真實最珍貴,如果漏掉有價值的畫面無法補拍。所需畫面沒搶抓到,無用的圖像沒少拍現場采訪的忽視,所需的珍貴畫面沒抓到,就會造成失誤,現場采訪就會失去美感。但是突發性的現場采訪就無需苛求鏡頭是否規范,而重在實錄現場氣氛。鏡頭晃動、焦點虛實,場景雜亂都是難以避免的,這些殘缺不全的畫面或許更加突出現場氣氛,給觀眾留下一種真實的美感,增強了現場真實性。為觀眾提供最能反映主題內容的典型鏡頭,不僅僅是內容的需要,而且是審美享受的體驗。電視新聞的真實美表現于拍攝的技巧。以往在一些新聞中常出現因拍攝手法不當而把真事拍假的現象,從播發的新聞中出現了虛假痕跡。使觀眾對新聞事實失去信任。有的記者總想擺弄現場擺拍的游戲,導演新聞人物“演出”,結果是弄巧成拙,漏洞百出,失去了新聞真實性的價值。使新聞難以與觀眾的口味吻合,因為在新聞中最能打動觀眾的心、最能與觀眾審美心理相呼應的是新聞人物,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感,脫離真實感,就很難達到電視新聞美的目的,削弱新聞宣傳的價值。
三、展示畫面造型美
視聽結合是電視新聞的獨具優勢。通過圖像將環境氣氛,人物情感等客觀事物生動地傳達給受眾,使受眾從視覺感知過程中受到啟迪和教育。畫面造型是電視新聞的一種特殊語言構成方式,包括運動、節奏、剪輯等多元素。畫面造型,如構圖,拍攝角度的選擇,色彩光線的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環境與環境之間的比例,運動結構的掌握及人物細微動作的展示,都可以增強電視的敘述和表現能力。畫面的構成方式,寄托記者的審美情趣,不但有視覺上的感知價值,同時更具有美學價值。許多成功的記者都在苦苦探索畫面造型美的價值內涵,拍攝出了許多觀眾難以忘卻的電視新聞,豐富了電視新聞內容。當前,有些記者往往忽視畫面在新聞中的作用和地位。或對畫面造型諸多元素掌握理解不透而出現問題,畫面左右晃動,色調內容不一,亮度忽明忽暗,線條凌亂,隨意推拉搖移削弱了畫面造型,語言能力。作為電視新聞傳播的基礎畫面,記者面對現場事實,在構造畫面形象時,要對畫面的造型元素、線條、色調、形狀等有直覺地把握,對造型元素的表現力有準確的理解并能熟練地表現出來,以畫面以外的形式給觀眾以美的感受。喚起人們審美情感。電視新聞還要注意聲音在畫面造型中所起的作用,這是電視新聞記者不可忽視的一點。電視視聽一體的特性決定聲畫不能分離,畫面為聲音提供形象與氣氛,聲音為畫面創造意境與想象表達畫面無法表達的事情,使之兩者互為一體、融為一體,體現電視新聞的感知美,進而展現屏幕聲畫滾動節奏的有機結合。
四、把握節奏形態美
節奏是運動的產物,有運動就有節奏。電視新聞是由一長列連續活動的景象排列組合而成,自然也有節奏的產生。節奏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內在節奏,即由情節發展的內部矛盾沖突或人物內心情緒起伏而產生的節奏。另一方面是外部節奏,即境頭運動所形成的快慢,長短,強弱,明暗以及播音輕重緩急所形成視聽節奏。所以,內外在節奏要和諧統一,不可分離。內在節奏是第一因素,外在節奏是內在節奏的外化,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構成電視新聞的節奏美。除此之外,電視新聞要以“新”奪人,以“新”取勝,新鮮的新聞事實才能引起受眾關注,“活鮮”能調起食者胃口,而“死魚”就味同嚼蠟了,當然也不會有其審美價值。電視新聞語言與畫面有機互補,結合同期聲形成一個有序的不可分割的完整空間。文字語言的準確,生動,鮮明,精練;字正腔圓,優美的語音語調,播音員的形象端莊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綜合聲道立體化的形態美。電視新聞還力求意境美。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新聞特寫等作品能否打動人心意境美是重要因素。講求意境美,內容和手法上需要講求節制,這不僅是方法論,而且關聯著美學觀。適可而止,勿太滿,忌過火,不透底,給觀眾留有想象的余地并產生聯想,形成意境。同時,主題要適度點化,側重情感因素的流露,掌握情理分寸的表達,并通過構圖,光效,音響,節奏,解說等多種手段使之得到強化和升華。使觀眾去領悟內涵,接受美感,使之達到整體形態美,受到審美教育和綜合美的藝術感染。
電視新聞與美的關系既很緊密又很復雜。在實踐運作中真正把握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真實自然,畫面流暢,富有節奏感是新聞美的基調。提高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美學素養是關鍵。這就要求電視人品正,博學,創新,敬業才能提高美學素養,真正達到提高電視新聞的審美價值的最終目的。進而達到電視新聞宣傳創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姜鵬、王曦單位:滿洲里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