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電影類型片發展概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于以電視播出為主要市場,電視電影創作遵循的是電視節目的特點,恪守文藝為大眾服務的原則,追求作品的民族性、大眾性、通俗性、平民性,在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堅持導向正確的前提下,竭力打造作品的觀賞價值。因而,具備娛樂品格的類型片和帶類型色彩的作品隨著電視電影的創作實踐和播出反饋,逐步成為電視電影的自覺追求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自2009年開始啟動至今,電視電影產量達一千三百多部,播出六千五百來部次,單片單次收視率達到兩千多萬人的有四百多部次,均為類型化特征較為鮮明的作品。此結果證明,類型化策略是電視電影有效的市場生存之道。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1999—2000年,第二個階段自2001—2005年,第三階段自2006年至今。
1.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的無意識期
1999—2000年是電視電影創作的初期階段,在類型片的類別、風格、數量比例上并沒有特別的設計和運作,出現的一批帶有類型色彩的作品僅為了實現電視電影風格多樣化創作的方針,是無意識的產物。1999年出品的60部作品,出現了古裝片、古裝動作片、言情片、喜劇片、涉案片等六種類型,近二十部,其中有一個四集系列片《鄭板橋故事系列》。初年類型片在總量中占三分之一,類型特征欠典型,藝術和技術質量較平庸,電影化程度欠缺,但演員陣容較符合類型片要求,是當時較有影響的影視演員。如由雪村編導的《鄭板橋故事系列》由張豐毅、劉威、陳佩斯、劉金山主演;由蔡乃安編劇、吳建新導演的涉案片《擒兇記》,主演是當時的打星楊麗青;由徐兵編劇、楊亞洲導演的言情片《婚前別戀》用了當時的新秀曹衛寧、張延。2000年,電視電影產量大增,年產134部,其中類型片創作有四十多部,占總量的30%,質量也大為改觀,出現了一些制作精良、品質較高的類型特征較為鮮明的作品。其中言情片、喜劇片、現實涉案片尤為突出,整體質量較高。言情片如《我愛長發飄飄》(林黎勝編導,韋瑋主演)、農村喜劇如《俊俏媳婦開明婆》(汪之群編劇,薛彥東導演,方青卓、張晗主演)、《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吳鳴、肖蕾編劇,白玉、高希希導演,閆妮、周曉斌主演)、現實涉案片如懸疑片《黑白》(楊葵編劇,李紅導演,艾敬主演)、推理片《對一個聾啞盲人謀殺案的分析》(白宏編導,賈宏聲主演)、警匪片《警威壯賀蘭》(張志國、王宏彬編導,戴彬主演)、刑偵片《山村奇案》(許泰彰編劇,祁德恕導演,丁海峰主演),以及《帶血的銅鎖》、《獵鷹》、《雙重危機》、《極度貪婪》等等。其中,喜劇片和涉案片比重較大,質量也高。除了保持1999年的類型片種類外,2000年出現了新的類型樣式——救援片和驚悚片。前者如《生命列車》和《大營救》,后者如《黑色風景里的女人》、《恩恩怨怨》。在1999年和2000年播映的一批電視電影中,以輕喜劇、古裝動作、戰爭、涉案劇等類型片收視率最高,像《劍少爺》、《別讓我撞上你》、《獵鷹》、《山村奇案》、《三八線上的女兵》、《美夢成真》、《蜜月到永遠》、《民選村官》、《操心家長》、《的哥的姐》等,觀看人數超過兩千多萬。
2.電視電影類型片自覺追求期
前期的播出收視反饋,在一定程度上給電視電影創作帶來了影響。而電視電影這一站在電影和電視劇兩個巨人肩上的新影視藝術樣式,先天有著許多成熟的基礎,故很快在創作實踐和播出檢驗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迅速結束了實驗階段,在制作工藝、藝術創作、美學把握和創作目標等等方面步入有意識的計劃性運作。在這樣的整體發展中,2001年后的類型片創作出現了較大提高,在數量比、選材、風格樣式上有了一定的設計,進入了自覺追求期。2001年,總產103部,類型片近30部;2002年總產112部,類型片40多部;2003年總產110部,類型片40多部;2004年總產109部,類型片有50多部;2005年總產121部,類型片近50部。此階段增加了新的類型品種,如科幻片《里安的奇遇》。2001年在電視電影類型片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也是電視電影充滿創造力、佳作迭出的年份。這年出現的災難片《大沙暴》(孟中、劉一兵編劇,白玉、高希希導演,劉小寧、陸玲主演),涉案片《情不自禁》(魏燕群、林黎勝編劇,方剛亮導演,潘粵明、鄔玉君主演),古裝片《王勃之死》(高峰編劇,鄭大圣導演,劉小峰、池華瓊主演)是電視電影類型片史上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電視電影史上的精品。三部作品均因制作精良、構思巧妙、特色突出將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推向一個新臺階。《大沙暴》的出現,還為電視電影增添了災難片種類。此外,該年還有其他一批市場播出效果良好的諜戰片、輕喜劇作品,如《絕密行動》(楊軒、唐龍潛編劇,毛玉勤導演,劉鈺璇、范春霞主演)、《我和連長》(舒崇福、王一兵編劇,舒崇福導演,范明、江柯主演)。尤其是由尚昌儀、于業華編劇,欒逢勤導演,金鑫、王新民主演的《血浴羊山》;由趙冬苓編劇、楊亞洲導演、馬恩然主演的《法官老張軼事》;由王莉芝、鄭懷興、鄭宜庸編劇,衛翰韜導演,鄭佩佩、李若彤、張智堯等主演的《女兒當自強》、《女將出征》;由魏人編劇,孫鐵導演,王學圻、張晗主演的《刑警張玉貴》和《刑警張玉貴的隊長生活》等,為《法官老張系列》、《共和國名將系列》、《楊門女將系列》、《刑警張玉貴系列》做了高質量的開場,拉開了電視電影系列片大規模創作的帷幕,對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和電視電影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后續創作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之后三年的創作是2001年創作思路的延續,類型片數量保持在較高比例,有關題材和風格樣式的挖掘也在逐步擴大,制作和創作上也在力求精良。此外,還新添了音樂歌舞片等新類型。在這期間《,楊門女將系列》15集全部在2002年完成,《共和國名將系列》又拍出了《曾克林出關》(2003,徐寶琦編劇,安瀾導演,連奕名主演)、《許世友出拳》(2003,徐寶琦編劇,欒逢勤導演,趙福余主演)、《王樹聲征戰豫西》(2004,王強、張東、無名編劇,安瀾導演,馬詩紅主演),《刑警張玉貴系列》又增加了《刑警張玉貴之執法者》和《刑警張玉貴之忠孝兩全》,《法官老張系列》陸續新添了《法官老張軼事之審牛記》、《法官老張軼事之養老樹》。此外,三個新的系列也誕生了,如改編自《資治通鑒》、《史記》和民間傳說的19集古裝動作歷史片《大漢風系列》(周長賦、劉嵐、何耀宏編劇,衛翰韜、邢樹民、黃偉明、林洛平導演,胡軍、楊恭如、肖榮生、吳倩蓮、王剛、李立群、沈保平主演)2004年開始啟動,拍出了《鴻門宴》、《破釜沉舟》、《群雄并起》三部,2005年完成了后18集;名著改編古裝片《三言二拍系列》(鞏向東、王培公、何俊編劇,黃祖權、馮淬帆、藍志偉導演)在2003、2004年拍出了20部;十集抗日槍戰驚險片《遠東特遣隊系列》(聞窿、鄭振環編劇,楊軍、趙繼烈、滕有為、喬和平導演,張甲田、杜振清、褚栓忠、姬晨牧、朗戰利、王卓主演)在2004年全部完成。除了系列片做主打外,一批單片也極大地豐富了此階段的類型片景象,如家庭喜劇《丈母娘來了》(2002,郝過編劇,方子哥、夢繼導演,韓影、方子哥主演)、愛情喜劇《警花燕子》(2005,王磊編劇,張菁導演,湯唯、田雨主演)、農村幽默喜劇《飛》(2005,宋方金編劇、喬梁導演、趙毅主演)、刑偵片《U57次謎案》(2002,李康平編劇、潘峰導演,孫松主演)、言情片《當愛情失去記憶》(2002,劉儀偉編導,鄧超主演)、黑色幽默涉案片《翻身》(2002,徐兵編劇,高希希導演,胡亞捷、周曉斌主演)等等。2002年出品,由廣春蘭編導,穆合塔爾、阿依努爾主演的音樂歌舞輕喜劇《情醉吐魯番》,以絢麗歡快輕松幽默的形態為電視電影增添了音樂歌舞片類型。此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場景發生在山林的抗日槍戰片《狩獵者》(2005,趙冬苓編劇,孔笙導演,王文杰主演)。影片故事場景簡單,故事單純,以復仇和出神入化的槍法為要素,驚險生動。此片自誕生五年來,播出24次,黃金時段收視均超過3%,最高達到3.76%;曾經在晚間兩點播出,占有率達到31.04%,即當時收看電視節目的人群,有31.04%的人在觀看這部作品。《狩獵者》是對2000年山林抗日槍戰片《戰爭角落》的發揚提高,為小成本短周期條件下的戰爭片創立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爭片模式,之后出現的也同樣取得成功的《山林喋血》《、圍剿》《、快》等,都是這一思路的延續。可以說,此階段的類型化作品創造了電視電影的收視奇跡,收視率基本都超過2%,像《狩獵者》一樣創下收視奇跡的不在少數,如《戰爭角落》3.37%、《情不自禁》3.56%、《大沙暴》3.13%、《血浴羊山》3.64%、《U57次謎案》3.97%、《絕密行動》4.39%。《楊門女將系列》收視率都在3%以上,最高達到4.58%,收視人數近5000萬。這個收視成績在當年電視電影中居第一,所有電影中排第四,至今沒有電視電影超越,而且在電影頻道播出的所有電影、電視電影中,只有《舉起手來》、《沖出亞馬遜》、《中華英雄》、《平原槍聲》、《十面埋伏》、《太極張三豐》、《狂龍逞英豪》、《千機變II花都大戰》、《少林寺》、《血性山谷》、《寶貝計劃》、《功夫》、《烈火金鋼》、《通天長老》等14部大電影的收視率超過這個成績。電視電影類型片的收視表現,表明著電視電影已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3.電視電影類型片的成熟期
第二階段的類型片創作和播出,為電視電影的生產運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運作思路,也為類型片創作積累了諸多正反經驗。自2006年后,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進入成熟期,打造類型片進一步增強電視電影的市場競爭力,成為電視電影創作的重要目標。自2006年開始,類型片在全年作品中的數量比有了進一步提高,2006年總產112部,類型片50多部;2007年總產122部,類型片50多部;2008年總產124部,類型片近60部;2009年總產110部,類型片60多部;2010年總產107部,類型片60多部。比例占一半以上,且保持穩定微升狀態;類型種類繼續擴展,每年均保持在十種以上,出現反特片類型和多元雜糅的多類型“混搭”風格的創作嘗試;具備鮮明類型特征的類型片比例大幅提高,高質量作品成批出現,成為絕對靠得住的市場競爭產品。此期的類型片創作,以系列片唱主角。大批系列片的出現,是2006年后類型片創作的重要現象。2006年以后相繼出現的《陸小鳳傳奇系列》(2006,吳崢、馬帥、鞏向東等編劇,鄧衍成等導演,張智霖、張智堯、何潤東等主演)、《女神捕系列》(2007,黃鑒、耿忠民、李寶輝、王晴川等編劇,司小冬導演,尚蓉主演)、《鏢行天下系列》(2007,朱可欣、吳崢等編劇,鄧衍成導演,周群達、吳曉敏主演),標志著電視電影類型系列片走向成熟。自2001年開發的《共和國名將系列》、《法官老張系列》此間不斷有新作品出現,截止到2010年,前者已有二十多部,后者積累了七部。從2003年開始的《三言二拍系列》,在2006年又做了四部,累積24部。自2007年開發的《水滸人物系列》完成了《扈三娘與矮腳虎王英》(2007)、《母夜叉孫二娘》(2007)、《青面獸楊志》(2007)、《雷橫與朱仝》(2008)《、小李廣花榮》(2008)《、母大蟲顧大嫂》(2009)、《拼命三郎石秀》(2009)、《楊雄與石秀》(2010)、《入云龍公孫勝》(2010)、《鼓上蚤時遷》(2010)等十多個人物,且質量呈上升趨勢。同時,一批新的系列片也在這個時期陸續出臺,如《聊齋系列》(2006,王延松、周葵、李靜等編劇,陳權、范冬雨、游飛等導演)、民國探案片《父子神探系列》(2007,劉毅、李嘉音、凌紹藝編劇,胡明凱導演,馬躍、李子雄主演)、民國槍戰懸疑探案片《火線追兇系列》(2009,吳崢、朱可欣編劇,鄧衍成、胡明凱導演,鐘漢良、釋小龍、齊芳、涂黎曼主演)、古裝人物傳奇《大國手系列》(2010,李憲、劉墉、錢道遠、武志剛編劇,蕭鋒導演,程皓楓、章賀主演),以及抗日驚險片《虎頭要塞系列》(2010)、消防兵題材《烈火男兒系列》(2008)、現實刑偵片《西南警事系列》(2010)等等。截止到2010年年底,共有近二十五個系列積累,達二百四十多集。此階段,出現好幾組制作精良、構思巧妙、大膽創新、極富娛樂品格、受觀眾喜愛的類型片系列。這批作品秉承了系列片開端創立的精良、好看的傳統,還在種類、風格、包裝、主題闡釋等方面有所開拓、創新,整體質量有大幅提高。比如《鏢行天下系列》將“英雄夢”的主題靠俠義、成長、勵志、反貪腐、反外敵、懸案等內容進行闡釋,使影片在娛樂品質中增添了思想的高度;《火線追兇系列》將敬業、智勇、堅持、友情等主題通過一個個撲朔迷離的案情的偵破加以呈現,且在類型組合上做出新意,將刑偵、推理、懸疑、槍戰、打斗等類型元素雜糅一身,取得很好的效果,深得市場歡迎;《大國手系列》將古裝喜劇、人物傳奇融為一體,借古諷今,將電視電影古裝片類型又推向一個新高度,彌補了《王勃之死》缺乏娛樂性、《三言二拍系列》制作簡陋的缺陷;《共和國名將系列》在此階段,對該系列之前存在的雷同及模式化等現象進行了一定的改進,類型上有新開掘,如《李志民軍管包頭》(2008,張海龍、劉富道編劇,安瀾導演,劉長純主演)運用反特片類型使“名將故事”別具一格。《徐海東喋血町店》(2009,劉英學編劇,安戰軍導演,許亞軍主演)因人物塑造飽滿生動在名將系列中獨樹一幟。《驚沙》(2010,秦天編劇,安戰軍導演,徐僧主演)在大規模、大制作、大場面以及對殘酷戰爭中的人物刻畫進行了一次形式和內容的全新嘗試。《旋風司令韓先楚》(2011)以文戲為主,描寫了指揮員敢想敢干、慎重謹慎、深思少言的性格特征及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戰前指揮層不同戰略戰術思想的碰撞和最后民主集中制對戰斗方案的確立過程,使這部作品因軍事思想的智慧和人物性格等的魅力為《共和國名將系列》帶來新貌。《水滸人物系列》在故事編織、人物塑造以及武打設計等方面有著顯著進步,將這個系列做出了新意,觀賞性大有提高。尤其是《雷橫與朱仝》(2008,鞏向東編劇,黃祖權導演,郭紹恒武術指導,焦恩俊和吳樾主演)、《楊雄與石秀》(2010,江偉、佟巖編劇,劉信義導演,孟飛、淳于珊珊主演)將精彩的武打、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塑造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作品形象鮮明、武戲精彩、文戲生動。2006年后的類型片除了一批成功的系列化創作外,還涌現出一大批形式多樣、頗具觀賞價值的類型單片,其中一些作品因選材獨特、故事新穎、形象鮮活、風格突出而深受觀眾喜愛。如老年生活喜劇《老媽學車》(2006,陳輝編劇,方軍亮導演,李文玲主演)、鄉村喜劇《村官過大年》(2006,李黎明編劇,邢樹民導演,張洪杰主演)、古裝動作片《血濺三岔口》(2006,范冬雨編導,趙亮和吳樾主演)、驚險諜戰片《飛虎隊諜戰》(2008,彭子強編劇,李舒導演,齊志主演)、災難片《雪狼》(2006,邢原平編劇,高峰導演,呂晶和王雙寶主演)、生命救援片《極限救援》(2008,朱可欣編劇,孔笙導演,李晨主演)、現實驚險涉案片《危險生機》(2007,張策編劇,謝政輝導演,張明建主演)和《督察隊長》(2007,趙冬苓編劇,高力強導演,曹衛宇和李洪濤主演)以及《瘋狂的玫瑰》(2010)、都市言情片《不敢說愛你》(2008,銘心、魏術學編劇,方軍亮導演,林申、童瑤主演)、情感喜劇《愛情秘方》(2009)、《無蟬的夏天》(2010,韋華編劇,苗月導演,呂聿來、田璐涵主演)、抗日傳奇片《誘殺》(2010,潘鏡丞導演,張永建、李曉紅主演)、民國傳奇動作片《快》(2010,劉冠均編劇,潘鏡丞導演,劉歡主演)等等。自2006年起,電視電影在電影頻道黃金時段的節目更新中,逐步成為主要新片源。自播出之日起,類型片就出手不凡,進入成熟期后,更以批量的播出,成為電影頻道收視率的主力隊員。據統計,自1999年3月2日電視電影與觀眾見面到2010年年年底,共播出電視電影近6500部次,收視率過2%的近400部次,這些創下收視佳績的,幾乎都是類型片。尤其是優秀系列片,成為觀眾最喜歡的電視電影片種,無數次重播,如《陸小鳳傳奇系列》、《鏢行天下系列》、《火線追兇系列》,尤其是《共和國名將系列》充分發揮了文藝作品寓教于樂的功能,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二、電視電影類型片特點
1.類型豐富數量多截止到2010年年底,電視電影總量達一千三百多部,其中類型片和亞類型片占近二分之一。電視電影是一個生態極為多樣的園地,在類型樣式上,幾乎包含了新中國電影所有類型片片種:言情片、驚悚片、武打片、古裝片、古裝武俠探案懸疑片、民國探案片、現代刑偵片、戰爭片、諜戰片、喜劇片、音樂歌舞片、災難片、救援片,以及集各種元素于一身的混搭片,(2)還有目前影院電影稀有的反特片。
2.立足本土,材源寬廣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是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縱觀電視電影類型片取材,可謂縱橫古今、跨越城鄉,不拘一格。以文學名著、民間傳說、民國傳奇、革命歷史、名人偉業以及瞬息流變的現實城鄉生活為采擷園地的取材視野,形成了電視電影類型片現實題材、古裝片、年代戲、戰爭片四大區域格局、題材內容千姿百態的面貌。在中國影視界,電視電影類型片較好地保存了民族電影的特色,除了選材,類型片創作在主題闡釋、敘事方式、人物塑造和類型包裝等方面,也恪守中國電影創作的民族化風格,較好地對接了本土文化和大眾審美趣味,較好地保持了中國電影創作的本土化特征。
3.改編片的特點和原則與所有的影視創作一樣,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采取的也是原創、改編兩種形式,在改編中,電視電影類型片形成自己的特點和原則。電視電影的改編方式分兩種,一是改編自成熟的文學作品,如《三言二拍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水滸人物系列》、《楊門女將系列》、《聊齋系列》等等;二是改編自真人真事,如《共和國名將系列》、《大國手系列》、《極限救援》、《生死危機》等,后者有大量的創造性勞動。電視電影類型片的改編選材,一是注重原作或原型的故事基礎和人物性格基礎,二是注重題材的類型基礎,同時要切合時宜,適宜電視播出。如《共和國名將系列》的開掘,驚心動魄的戰事和運籌帷幄的傳奇英雄構成革命戰爭人物傳記片扎實的視聽基礎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戲核;《三言二拍系列》是改編自明代馮夢龍編輯、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書有三百多個故事,選材時充分考慮現實的適宜性,剔除宣揚封建迷信、內容淫穢、腐朽道德說教以及其他不適于改編的故事,精選出二十多個加以改編;古龍的《陸小鳳傳奇》有著非常適宜影視表述的故事樣式和充足的古裝武俠類型元素,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而電視電影在改編時,特別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的緊湊;清代圍棋高手范西平、施襄夏著名的“當湖十局”,既是兩人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兩人故事的傳奇性和趣味性在《大國手系列》中充分地被擷取發揮;生命救援片《極限救援》取材于2005年感動哈爾濱的人物事件:2005年高考期間,因突降大雨影響交通,三萬多名考生受阻于途中。在冰城出租車司機、省交通廣播臺及廣大市民的幫助下,最終使考生們安全、及時地到達考場。其事跡所具有的情節性、動人性、緊迫性、社會風尚,成為《極限救援》的故事內核、風格類型和價值表達。
4.小制作、小場面、小規模,好故事和好形象相對而言,類型片中的古裝片、民國戲、戰爭片在場面規模上相對于一般電視電影要大,資金投入略高,周期也略長。但在中國電影創作中,還是屬于小制作、短周期制約下的創作。目前中國電影,52大制作幾億元,周期一年以上;中制作上千萬元,周期半年以上;小制作幾十萬元或幾百萬元,制作周期幾個月。相對而言,電視電影類型片的制作及藝術質量,總體超過社會上其他同成本作品。電視播出和影院播映是兩個環境,一個是全封閉與世隔絕,音響和畫面能成為重要的魅力元素;一個是開放式的空間,小小的電視機化解了許多視聽效果。故事內容、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演員表演成為電視敘事藝術最重要的吸引觀眾的力量。在資金和制作周期以及播出環境的制約下,電視電影中的類型片為取得好的收視效益,除在制作、類型包裝、音畫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投入外,在故事性、人物形象、敘事、演員表演等方面更要下工夫,此特點在《共和國名將系列》、《火線追兇系列》、《鏢行天下系列》、《極限救援》、《狩獵者》等作品中都有突出表現,其在電視上播出,因故事和人物塑造的優勢而在收視率上遠遠超過多部影院大片。
5.以系列片為主系列片在中國電視電影類型片中占有較大比例,市場表現突出。現實題材、民國戲、古裝片、戰爭片都有,尤以后三者為多。系列片在中外電影史上早有許多成功的范本,如英國的“007”、中國的《火燒紅蓮寺》;國外電視電影也有許多系列片經典,如美國的《兄弟連》、《X檔案》等等。中國電視電影系列片是對中外影視創作優秀模式的借鑒吸收,效果良好,是類型化創作的一大策略,也是整個電視電影的重要運作方略。所謂創作最大的難點在于創意構思,系列片創作是對一個好的創意構思的最大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得到挖掘和延展。像《共和國名將系列》開創了電視電影類型片中革命戰爭類人物傳記片系列類型,其取材于“共和國名將寶庫”。《法官老張系列》開創了電視電影現實題材的農村宣教輕喜劇系列類型,它追隨當下法制化進程的腳步,不斷以新情況新問題為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鮮活生動又有現實意義;此外,作為以追求觀賞價值為目標的娛樂片,它需要達到一定的視聽效果,在化妝、服裝、道具、場景,以及音響、演員方面,都比一般作品要求得特別些,故在資金和周期上比一般電視電影需求要高。照一部影片的投資和周期拍攝一部古裝、民國戲或戰爭片,質量很難保證。而如果時間、資金可以集中使用,化妝、服裝、道具、場景等可相互補貼,創作班底集中在一個時段里集中創作,則可實現時間資金和人工利用的最大化;也因為資金相對充足,系列片的演員陣容相對強大,具備一定的市場號召力,比如《楊門女將系列》請到了鄭佩佩、寧靜、李若彤,《陸小鳳傳奇系列》請到了張智霖、何潤東,《火線追兇系列》請到了鐘漢良、釋小龍;《鏢行天下前傳系列》請到了吳奇隆等等;由于敘事時間達到一定長度,故事也相對豐富,人物塑造也相對充分;另外,系列片中的電視化類型,雖接近電視劇,但它們之間有本質的不同,電視電影系列片獨立成篇,故事完整,觀眾可以從頭至尾收看,也可單部觀看,同時每集之間又有一定聯系,對觀眾有一定的牽引,故一個系列一經播出,可以拉動一段時間的收視。這種獨立成篇又有一定牽連的系列模式,能讓觀眾進出隨意,很受電視市場歡迎。鑒于上述原因,故電視電影類型片大多走上系列化之路。對于受周期資金和電視播出制約的電視電影類型片,系列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相對而言,系列片的制作精良度、場面規模、服裝道具、演員陣容等都比單部的同類題材更具市場效果,故系列片除了在電視臺播出和上載網絡外,還能進入數字院線,創造影院價值。
6.對負面元素的約束電視電影類型片雖以觀賞性為最高價值,但不以營造視聽刺激來迎合取悅觀眾。與傳統電影相比,電視電影在極易出現血腥暴力、犯罪手段、三俗等現象的類型片創作上約束較緊,在遇到打斗、槍戰等情節時,對傷亡場面、對決時的傷害鏡頭和血流量的表現包括現實涉案片里的犯罪行為等等有著特別節制,以避免造成觀者不安、不適、消極、教唆、誨惡等負面效果。在喜劇創作上,不為追求通俗性大眾化和喜感效果而流于低俗、惡俗、媚俗。所以,電視電影中的類型片,是一種“清潔化”的無害產品,老少咸宜。這是電影頻道的地位和職能決定的。在所有傳媒中,電視節目的受眾最多也最多元(在網絡受眾還沒超過電視受眾的今天)。電視觀看其實是一種“全民觀看”。電視播出以諸多優勢占據著大眾業余生活的較大比重,對受眾的情感和行為產生著巨大影響,因而對電視節目負面元素的篩查比電影、報刊等媒體嚴格。電影頻道作為國家級傳媒平臺,擁有相當的受眾。其年齡、階層、文化層次非常多元。因而,無論本體性質還是受眾情況,必須以宣傳電影、培養電影觀眾、傳播優秀影視文化為宗旨。故電視電影創作,在追求觀賞效果的同時,特別注重作品的社會影響、價值導向和藝術品質,觀照全民觀賞習性,通過播映活動,讓觀眾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而不是簡單的感官刺激和膚淺短暫的娛樂。
三、類型片各比例和播出情況
從數量來看,類型片以現實題材為多,這與電視電影創作以現實題材為主有關,其次排列是古裝動作片、戰爭片、古裝片、民國戲及其他。但從社會影響和播出價值看,后者以其較精良的制作、較鮮明的類型特征以及系列化運作,有著更好的市場競爭力。
1.現實題材類型片概況在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中,現實題材作品占到一半以上,主要有輕喜劇、現實涉案片、言情片三大類以及部分災難片、音樂歌舞、驚悚片。其中輕喜劇最多,質量高,藝術成色也好,現實題材的優秀作品大多產生于此,如《法官老張系列》、《俊俏媳婦開明婆》、《村官過大年》、《飛》、《老媽學車》、《無蟬的夏天》等等。電視電影輕喜劇的特點為:緊貼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表現新生活新風貌,以歌頌喜劇、抒情喜劇為主,諷刺喜劇和荒誕喜劇較為鮮見。電視電影涉案片是很受觀眾歡迎的一種類型,在現實題材中雖數量不多,但有很好的口碑,如《情不自禁》、《危險少女》、《督察隊長》、《瘋狂的玫瑰》等。自2003年國家廣電總局限制涉案劇進入黃金時段以來,電視電影涉案片有了較大的調整,其特點以正面歌頌公安干警的智勇、展示司法機關對社會保護的強大力量為主,避免展示犯罪手段和破案思路。這類作品在滿足觀眾驚險刺激的觀影體驗的同時,傳遞的是生存環境的踏實和安全。調整后的涉案片對負面影響做了有效的消解,多能進入黃金時段播出。言情片主要以都市言情為主,表現現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婚戀觀和動人的情感故事,一切傳統與現代的美好情感都在這里正面展現,如《我愛杰西卡》、《我愛長發飄飄》、《警花燕子》等等。重情輕物,描繪人物良好的道德品行,有情人終成眷屬等傳統愛情模式在這里得以繼續演繹。災難片雖數量不多,但效果不錯,很受市場歡迎,其通過險難中人性和社會環境的正面表現,展示良善正義的力量和人類團結、互助、智勇、堅持等崇高精神,以及良好的社會風尚,易于社會接受。像《極限救援》、《雪歌》、《大沙暴》等,一直有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自電視電影啟動以來,音樂歌舞片一直有嘗試,早期的如《情醉吐魯番》,后期有《天邊的情歌》《、瑪依拉的天池》、《孔雀眼》、《熱巴》等等。該類型沿用中國傳統的音樂歌舞片模式,以表現少數民族地區生活,傾喜劇風格加歌舞元素,追求作品的輕松優美格調為其特色。但因電視電影的資金周期等局限,該類型在實現上有一定難度,故令人滿意的作品不多。電視電影類型片中,科幻片和驚悚片非常少見,在十多年的創作中,只有兩部科幻作品《PALL的故事》、《里安的奇遇》和不超過五部的準驚悚恐怖片,如《女刑警系列》、《聊齋系列》等等。科幻片制作有一定難度,驚悚恐怖片的稀少則與此類型不適宜做電視節目更為有關,且播出數據也表明,此類影片受眾群較為獨特,市場不大。總之,現實題材類型片創作,非常符合電視電影在表現現實生活方面,正面歌頌社會主流價值的創作原則。
2.古裝動作片、戰爭片、古裝片、民國戲等電視電影類型片中,古裝動作片、戰爭片、古裝片、民國傳奇等創作非常打眼,其在總體數量上雖不及現實題材,占所有類型片創作的三分之一,但播出頻率很高,對拉動頻道收視率、擴大電視電影影響和強化電視電影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貢獻巨大。這類作品的特點一是類型化程度高,二是基本以系列片方式集群出現,在制作規模周期上投入較大,產品質量較高,在觀眾中形成一定品牌效應。如同西部片之于美國電影,武士片之于日本電影一樣,古裝動作片為中國電影所創建。一直以來,該類型一直有著堅實的市場根基,是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類型之一,挪至電視電影平臺后,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市場號召力。電視電影古裝動作片占所有非現實題材類型片總量的一半以上,是類型片中數量最多的片種。有單片和系列,后者為主,如《楊門女將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水滸人物系列》、《聊齋系列》、《鏢行天下系列》、《女神捕系列》、《俠侶探案系列》。戰爭片是各國電影創作的重要類型,也是各國電視電影創作的主要選材。中國電視電影自啟動就有戰爭片創作,在類型片比例中少于古裝動作片,但成就突出。在電視電影創作中,戰爭片創作最有新意,其不但創立了低成本短周期的戰爭片模式,如槍戰片《狩獵者》《、圍剿》,諜戰片《絕密行動》《、飛虎隊諜戰》,還在選材上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共和國名將系列》的開掘,使類型片創作中的戰爭類型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成為電視電影創作獨有的現象,是電視電影追求三性統一目標的優秀成果。古裝片指的是沒有動作元素的古裝故事,其在中國電影創作史上由來已久,多以稗史傳說、民間故事和古典小說改編,因表現的題材多為觀眾熟知,故有較好的市場基礎。在中國電視電影創作中,古裝片也多以改編為主,如《鄭板橋故事系列》、《三言二拍系列》、《大國手系列》等,但總量不多,約有四十多部,場面規模較小,整體制作水準不如古裝動作片和戰爭片,但因有著較好的文學基礎和民間影響力,故收視率不低。如《三言二拍系列》,許多作品的觀看人數達到2000萬以上。后期制作的《大國手系列》對電視電影古裝片的形象有了較大的提升,制作和創作手法頻出新招,將靜態的黑白對弈用氣浪、飛子、旋轉等特技手段加以展現,用以體現對弈過程和表現勝敗,借下棋展現人物內心世界、世間眾相,喻示人物命運和情節發展。此招既營造了視聽效果又推動了故事遞進,使以人物刻畫和敘事見長的文戲有了武戲的視覺沖擊力,此舉對電視電影古裝片的市場競爭力是個提升。民國時期一直是影視作品善于表現的年代,其作品一般稱年代戲。這是一個中外各方勢力爭奪拼搶、政治格局和社會結構錯綜復雜、文化色彩五味雜陳的亂世,其為創作者和觀眾提供了不盡的想象空間。一般而言,民國戲分豪門恩怨型和亂世英雄型,電視電影的民國戲,以后者為主。如《父子探案系列》、《火線追兇系列》、《木香鎮傳奇》、《快》等,其特點是正邪較量、著力塑造正義智勇的中國人形象。其主題多為表現民族尊嚴,抵制外辱,正義戰勝邪惡。民國戲在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實踐中,是一種成功的范式。
3.播映情況提要據收視統計,電視電影類型片依次排列為:古裝動作片,尤其是系列化的古裝動作片;戰爭片,無論系列還是單片,都有不錯的表現;民國戲,其中也以系列片作用最大;現實題材如喜劇片、涉案片、災難片;一般古裝戲,也是以系列化作品為強。古裝動作片有著兩大天然優勢,一是非常利于影視藝術表現,無論是才子佳人戲、功夫片、俠客片,都易成就賞心悅目、視聽愉悅的音畫。二是群眾基礎好,古裝動作類節目是最具本土色彩的作品,其人物塑造、故事演繹、主題表達、價值體現都是國人熟悉認可、喜聞樂見的東西。優秀系列片自開發之日便做著突出貢獻,這種電視電影中的“大片”,的確因集中制作獲得了故事的飽滿、人物的豐滿以及其他作品達不到的視聽效果,加上每片之間的故事關聯性對觀眾的牽動,充分證明了系列片策略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市場競爭法寶。
四、電視電影類型片的問題與不足電視電影類型片運作策略整體而言取得諸多成就,但也有許多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1.同質化現象雖然對成功作品的模仿和重復是電影類型化運作的某種規律或策略,但不思創新,對成功模式在題材、風格、類型、情節套路等方面進行復制、延續,而不是推陳出新、借鑒啟發,則犯了藝術創作之大忌。在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中,由于收視效果的鼓舞,對一些故事和類型在創作上的偏重導致了一批“同質化”創作的出現。如為親人復仇,單槍匹馬的神巧殲日寇的故事在《戰爭角落》、《狩獵者》、《山林喋血》中出現重復;自一套成功的《鏢行天下系列》之后,又出現了缺乏新意甚至質量不如之前的“前傳”;古裝動作探案懸疑類在《陸小鳳傳奇系列》之后又跟進了《女神捕系列》、《俠侶探案系列》等等,故事內容、風格樣式、敘事套路上如出一轍,且質量難達從前。《共和國名將系列》一度時期也出現模式化、雷同等現象,幸而及時組織專家研討,診治病癥,扭轉了該現象的延續,使這個系列出現了新的突破。
2.劇作單薄、故事簡陋有個別類型片或一些類型系列,構思新穎、題材優質,制作認真,而劇作單薄故事簡陋,可惜了一些選材,令人扼腕。據了解,電視電影創作對劇本立項投拍相當慎重,必須經過三道審查關方可立項投拍。但有的作品由于趕季節或趕演員檔期,劇作還不成熟就匆忙上馬,導致一批令人遺憾的作品在不慎中陸續出現。其劇作的不足并未因其巧妙的構思、精良的制作、優美的風光和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得到彌補。最遺憾的是系列片創作,動輒十集一部,極易出現一損俱損的后果。這種嚴重違背創作規律導致作品質量受損的現象,對電視電影是一種較大的損害。
3.類型化程度不高雖然在之前的敘述中列舉了許多成功的類型化創作,并有良好的收視數據做說明,但就電視電影類型片總體創作而言,其類型化程度還有待提高,許多古裝動作片、槍戰片、災難片、音樂歌舞片還遠未到位,真正意義上的喜劇片還留有空白,家庭情節片開發略嫌不夠。
結語
毋庸置疑,類型片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娛樂大眾,電視電影類型片成功地實現了這個目標,并在滿足電視觀眾觀影愉悅的同時,擴大了電視電影的影響,支撐了根基初立的電視電影,為其市場生存承擔了頂梁柱的作用,使電視電影產業化發展成為可能,是電視電影運營過程中的成功范本;電視電影類型片在內容上立足本土,形式上開拓創新,以民族審美情趣為旨趣,其內容選材、主題表達、價值取向流淌的是純粹的本民族血液,體現出對中國文化傳統和電影傳統的繼承和尊重;與目前中國一些大片追求視聽效果、展現科技力量而忽略人文關懷和主流價值表達、視聽奇觀壓過人文內涵、技術高超故事殘缺、有制作沒劇作、有明星沒人物等現象相比,電視電影類型片在很大程度上留存著傳統中國式類型片范式,發揮著寓教于樂的功能,對中國民族電影類型片創作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另外,電視電影類型片開闊的選材視域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機制,極大地豐富了類型片的創作,并積聚了大批類型片創作力量,他們有的來自港臺地區,有著數十年的創作實踐,精通類型片創作套路。也有的導演因長期電視電影創作實踐,逐漸掌握了各種類型創作要領,成為類型片創作的行家里手。此外,還出現了大批的類型片編劇和演員。這濟濟人才保證了電視電影類型片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創作特色,使得電視電影類型片創作在多樣化、多類型、多層次方面優于常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