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創新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實現路徑的研究,首先,闡述媒介融合基本內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將面臨傳播局限性挑戰、受眾逐漸流失挑戰、內容滯后性挑戰。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為實現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給出孕育新媒體思維、加深對廣播新聞內容的解讀、構建媒體平臺、創新傳播形式等有效路徑。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播新聞;傳播創新
在如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網絡等新媒體已經融入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并且成為媒介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媒介融合不僅影響范圍較廣,而且擁有先進的技術能夠改變傳統廣播新聞的傳播方式與傳播理念。所以,在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廣播新聞傳播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需要對廣播新聞傳播形式等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其在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需求的同時,增強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地位。所以,本文將針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以及媒介融合基本概念等進行相應闡述。
1.媒介融合基本概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互聯網也已經融入在各個國家的發展當中,所以,在互聯網中有數不勝數的知識、信息。在這一背景下,各類新媒體出現了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通常情況下,媒介融合主要是指新媒體與其他有關因素促使媒介之間的相互融合。媒介融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第一,物質層面的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工具層面的相互融合,媒介是傳播信息與傳播觀念的主要工具,其原因主要是在新媒體等各項技術的快速發展[1]。所以,各類新媒體以及媒介之間的功能能夠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第二,操作層面的媒介融合,主要是指經營業務、傳播業務等各項業務之間的融合,媒介融合需要相關新聞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第三,意識層面的媒介融合,主要是指理念之間的相互融合。
2.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面臨的挑戰
2.1傳播局限性挑戰
廣播新聞傳播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依靠聽的方式傳播。聲音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在人腦海中停留過多時間,廣播新聞傳播相對于電視新聞畫面而言,很難給受眾留下深刻記憶。與此同時,廣播新聞傳播在篇幅上相比平面媒體在內容上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很多受眾無法針對廣播新聞傳播內容進行探討與研究,并且廣播新聞傳播只能在固定時間段內進行播放,如果錯過固定時間,將無法重新播放。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廣播新聞傳播在如今媒介融合背景下缺乏影響力。
2.2受眾逐漸流失挑戰
當下,廣播新聞的受眾面正在逐漸減小,受眾正在逐漸流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通常情況下廣播新聞收聽需要利用收音機,而使用收音機聽取廣播新聞內容的忠實群體正在逐漸邁入老齡化,并且只有相對年長的聽眾喜歡使用收音機聽取廣播新聞。由此可見,廣播新聞傳播受眾面正在逐漸減小[2]。第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智能手機等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得到普及,所以,年輕群體更習慣于利用手機在各類新媒體當中獲取到相應的新聞信息。而且在新媒體中獲取新聞信息可以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除此之外,如今年輕群體更加追求時尚,喜歡與其他人交流互動,所以,新媒體是他們更好的選擇,這也是導致廣播新聞受眾正在逐漸流失的關鍵因素。
2.3內容滯后性挑戰
廣播新聞每天有固定播放次數,并且受播放成本等因素影響,廣播新聞在內容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例如,新聞質量有待提升、經常出現新聞內容重復等情況。除此之外,廣播新聞傳播的滯后性還表現在播放時間當中,尤其是針對突發性新聞或者大型新聞的播報中,相比網絡媒體,廣播新聞傳播處于弱勢地位。由此可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面臨內容滯后性挑戰。
3.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分析
3.1孕育新媒體思維
廣播新聞傳播想要實現更好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與時俱進,擁有先進的媒介理念,孕育出新媒體思維。新媒體思維主要是相關工作人員為了實現對先進互聯網等技術的充分利用,要對受眾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由此可見,新媒體思維是一種以受眾群體為核心的一種新思維[3]。在如今媒介融合時代下,新媒體思維在媒介融合過程中占據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已經逐漸融入到媒介生產經營當中,能夠對傳統媒介傳播方式進行創新。將廣播新聞傳播受眾作為媒介核心與媒介的主人,從而使媒介傳播內容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廣播新聞傳播也需要改革創新,實現其互聯網化。在廣播新聞傳播可以利用音頻、微信以及微博等方式,豐富廣播新聞內容與形式。這樣,盡管廣播新聞傳播的聲音只會在受眾腦海中停留片刻,但是可以為受眾提供交流平臺。受眾與廣播新聞創作者之間能夠積極地交流互動,從而對廣播新聞傳播內容以及形式等做出及時調整,從而使傳播的廣播新聞更具針對性,更加符合受眾需求,能夠真正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3.2加深對廣播新聞內容的解讀
盡管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但是其自身具有一定優勢。所以,廣播新聞傳播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為受眾辨別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相關工作人員針對新聞內容需要有科學的判斷與自身的見解,這樣才能夠向受眾傳遞更加客觀、準確的信息內容。通情況下,黨會采用廣播新聞傳播形式,進行相應信息內容的傳遞,所以,廣播新聞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與公信力[4]。但是新媒體卻無法擁有這一優勢,所以廣播新聞傳播需要利用這一優勢,增強新聞內容的權威性與獨家性。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相關新聞專家等對新聞內容進行分析與解讀,從而使受眾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這樣針對新聞內容受眾可以形成自身的觀點與看法,使受眾的思維能力等得到提升,推動社會更好發展。
3.3構建媒體平臺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廣播新聞傳播必須與新媒體進行有機結合,才能促進廣播新聞傳播的更好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廣播新聞傳播需要構建相應的媒體平臺,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受眾的體驗感,而且還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例如,構建微信公眾號媒介平臺,在微信公眾號中,受眾可以針對廣播新聞內容進行留言與建議,而微信公眾號管理者需要針對受眾留言內容進行積極回復,還要對留言當中的建議進行整理與分析,從而針對廣播新聞傳播內容以及傳播形式等做出相應調整,進而拉近受眾與廣播新聞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受眾能夠在線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廣播新聞可以構建相應的APP或者電臺,邀請專家與受眾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加強受眾對廣播新聞內容的參與,增強觀眾體驗感。還可以利用手機APP及時向受眾新聞內容,使受眾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新聞,提升受眾對廣播新聞傳播的好感度,從而為廣播新聞傳播吸引更多受眾。
3.4創新傳播形式
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實現廣播新聞傳播創新發展的關鍵內容,所以,廣播新聞傳播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5]。傳統廣播新聞傳播形式對廣播新聞的發展產生嚴重制約,在如今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更習慣于通過手機利用視頻播放等形式閱讀或獲取新聞信息。所以,廣播新聞傳播也要與時俱進,將傳統聽的傳播模式轉移到視頻播放形式中來,吸引受眾興趣。除此之外,廣播新聞傳播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形式,在公眾號當中音源,這樣盡管在第一時間內獲取不到新聞信息,但是可以在空閑時間進行閱讀。該種方式能夠對傳統廣播新聞傳播形式的不足進行彌補,從而推動廣播新聞的更好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媒介融合時代下,傳統廣播新聞傳播將會面臨新的挑戰。所以,為使廣播新聞傳播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發展,必須創新傳播方式、拓寬傳播渠道、構建媒體平臺,增加受眾面,針對受眾給出更有目標性的新聞內容,從而提高受眾對廣播新聞傳播的忠誠度,吸引更多受眾,推動廣播新聞傳播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穎頻.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19):67-68.
[2]田尊師.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研究[J].新聞傳播,2018(14):47-48.
[3]閆新悅.新媒體時代美國廣播媒體融合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以美國公共廣播電臺為例[J].英語廣場,2018(06):80-81.
[4]暴文斌.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策略研究[J].電視指南,2018(06):95.
[5]莫鵬燕.新媒介環境下傳播觀念的變革——兼評《重構——“三網融合”對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J].江西社會科學,2016,36(09):8-9.
作者:王童 單位:長春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