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對其他行業的輻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迅速成長并對傳統媒體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行業的發展與變革。鑒于此,本文將對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加以簡要分析,進而指出新媒體的出現對人類社會各領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科技水平;傳媒產業;影響
隨著科學水平的迅猛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地提高,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媒介為主的新媒體開始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給其他行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和作用。
1新媒體概念概述
關于新媒體的定義,國內外都沒有明確的界定。早期新媒體的概念出現于互聯網,基于不同于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的傳播特點,聯合國最初將新媒體概括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互聯網基礎之上,發揮傳播功能的媒介總和。”與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不僅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還具有互動性、即時性、精準性和融合性等新特征;新媒體的受眾群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
2新媒體對其他行業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媒介形式逐漸擴展為手機短信、數字電視、數字報紙、移動電視、網絡視頻等形式,并對當下的社會生活和各個行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2.1新媒體對傳統媒體行業的影響
新媒體的“由點及面”的傳播形態和互動性強的傳播方式,對傳統媒體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與傳統媒體受眾單一、被動的接受信息形式不同,新媒體在傳播信息時,呈現的是雙向性特點,即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提供者和者。面對突發事件時,普通民眾不受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借助手機或電腦等平臺,將偶發、碎片式的信息按照線性的規律組織起來,以立體網絡化的形式傳播出去。如四川雅安地震時,以手機和網絡媒體為主的新媒體,全程參與了地震新聞報道,及時向外界反饋救災現場信息,既安撫了災民情緒,又讓外界對災區救助情況有了準確的認識,充分發揮了網絡互動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新媒體的發展,在加強了普通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自主性的同時,也相應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如新聞資源沒有經過核實,產生一定的不良社會影響;新聞者資質良莠不齊,新聞質量不高、深度不廣等;平臺重視商業效益而忽視了傳播責任,削弱了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信譽度,等等。
2.2新媒體對廣告行業的影響
物質水平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同時也使廣告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廣告受眾精準化。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最大的廣告優勢主要體現在互動性和創新性上。如以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3G技術,商品經營者可以根據定位技術,隨時隨地恰當的信息,為受眾提供有效精準的信息。(2)傳播速度迅捷化。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廣告產品升級速度和銷售模式也不斷呈現快速升級的態勢,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李寧服裝集團推出的龍系列比賽運動裝,因獨特的設計方案和運動健將的成績受到各方的歡迎,廠家適時推出了適合生活運動的龍之系列,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3)宣傳形式多樣化。與傳統媒體平面單一、靜止相對,新媒體由于涵蓋形式豐富,在宣傳方式上也呈現多元化的形式,如定位于商務人士和白領人群的液晶電視廣告;流動性更強的LED廣告以其獨特的傳播介質和地理位置優勢,而成為更多商店和廣場的優先選擇;手機APP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讓其成為廣告商和營銷者定投的優先之選。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廣告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商家誠信度低、品牌影響力弱、垃圾信息增多等方面的不良影響。廣告行業經營者如何根據受眾的消費需求和意向,考慮產品自身的特點加以宣傳,成為當前廣告投放的重要議題。
2.3新媒體對商業服務行業的影響
生活節奏的加快,物質水平的提高使得越來越多人放棄了傳統的消費模式而選擇網絡消費。很多原本由商業服務行業承擔的功能開始轉移到網絡平臺上,并逐步影響到社會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如網絡服裝營銷,因其不僅可以對商品給以圖文視頻等立體式呈現,還因沒有店面租賃費、儲存管理費等費用,價格相對于商場同類產品便宜,加上可以送貨上門等特點,而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和參與。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上網人數的不斷增多,網購已成為當今社會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3結語
綜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更新了媒體行業的傳播理念和形式,更新了廣告形態和受眾群體的影響形式,更新了服務行業和消費群體的相互關系,也多方位多方面地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方式。可以說,新媒體的快速健康發展,對整個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嚴三九,劉峰.2013年全球新媒體發展態勢探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7):1~8.
[2]周愛群,胡翼青.受眾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金雁,李兵,鄭穗平.傳媒時代人類認知新概論[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4]周海英.數字新媒體論[M].湖南:湖南師范出版社,2009.
作者:邊奕竹 單位:吉林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