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通信電子戰系統現狀及應對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論文介紹了電子站的概念、我國電子戰通信干擾系統、我軍電子系統現狀、我軍的電子戰技術策略等,適合軍事專業、通信工程、電子工程的畢業論文。引言:自海灣戰爭以來,電子戰的威力已被世界所公認。
關鍵詞:通信電子戰技術
電子戰主要包括:即電子支援措施(ESM)、電子對抗措施(ECM)、電子反對抗措施;通信對抗措施既是電子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通信的伴生物,它的主要任務是:截收、檢測、測向定位和識別敵方的通信信號,進而采取通信干擾措施,達到阻止破壞或削弱敵人C4I系統,同時又要保護己方通信暢通是雙方在通信領域內為爭奪制電磁權而展開的電子對抗,專家認為:未來戰爭,交戰雙方誰贏得了制電磁權,誰就贏得戰爭的主動權,乃至整個戰爭。
一、外軍通信干擾系統現狀
外軍通訊干擾系統主要包括固定、載式、和便攜式三種,由于載式(車載、機載、艦載)系統良好的機動性,能夠盡可能的靠近被干擾的通信系統,因此應用的比較廣泛。
(一)車載式系統:
典型設備的主要品種有現在北約許多國家裝備的“犀牛”機動式高頻波段探測器干擾系統,其頻率范圍為1.5-30兆赫,輸出功率1000瓦,它采用分時技術,具有多信道干擾能力,可對付頻率捷變猝發或每秒數十跳的跳頻通信系統;戴勒姆—克萊斯勒宇航公司最新開發的干擾系統可干擾衛星、移動電話、無人機載數據鏈路。GPS和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其輸出功率1000瓦,可對付現代通信鏈路;以色列塔迪蘭公司研制的戰術通信自動干擾系統(TACJS)可裝載到裝甲運輸車或高機動車輛的方倉內,頻率范圍為2—1000兆赫,輸出功率0.5—2千瓦可調。
(二)艦載通信干擾系統:
作戰艦艇也可以裝備通信干擾系統來破壞敵軍的通信,沙特阿拉伯海軍的三艘F3000S護衛艦裝備的電子戰系統包括泰利斯公司生產的Altesse通信波段電子支援系統和TRC281通信干擾系統,Altesse系統還能夠與泰利斯公司的RRC274HF/VHF/UHF波段數字通信干擾機進行連接。
(三)機載通信干擾系統:
它分為有人機載干擾系統和無人機載干擾系統AN/USQ—113是EA—6B“徘徊者電戰飛機上的專用通信干擾系統,90年代末進行了升級,安裝有新的接收機、功放器和發射機,擴大了系統的頻率覆蓋范圍。AN/ALQ—99干擾系統不僅可對付30兆赫—1吉赫的雷達,還帶有專門對付俄羅斯的VHF和UHF雷達,也能夠有效干擾在VHF和UHF頻段工作的通信系統。此外還可以進入戰場上空干擾定向通信鏈路。美空軍第41電子戰中隊目前使用的標準型為BLOCK30型,2000年以來有6架EC—130H改進為BLOCK35型,采用數字系統代替原有的模擬系統,并加裝戰術無線電對抗系統和數字壓縮機。無人機載通信干擾系統尤以美國、俄羅斯等一些發達國家裝備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美軍現已在500余架BQM—147A“敢死蜂”無人機安裝了通信干擾機;其陸軍對RQ—5A“獵手”無人機也進行了通信干擾機有效載荷試驗。俄羅斯雅科夫列夫公司正在研制:“蜜蜂”無人機的專用機型。它使用GPS導航技術,通過一個地面控制站能同時控制多達32架無人機。
二、通信抗干擾主要技術
(一)擴展頻譜抗干擾技術
1、跳頻擴頻技術(FH—SS):跳頻技術是用擴頻碼去進行頻移鍵控,使載波頻率不斷跳變而擴展頻譜的一種方法,因技術比較成熟,抗干擾能力較強,已在戰術通信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外自60年代起開始研究,到了80年代,跳頻電臺已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的重要通信裝備,到了90年代更融入了DSP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目前正向著適應、高速,變數率和寬帶的方向發展。
(1)自適應跳頻,使得適應帶寬和速率調整更加靈活。典型設備美國的Milstar軍事星在EHF頻段因頻譜資源豐富,可在1GHz的頻帶內實現快速寬帶跳頻,使得現有的干擾技術無法對它實施有效的干擾。英國Racal公司生產的Panther-H高頻電臺有通用定頻、自適應定頻和智能跳頻三種方式。在智能跳頻方式中可對128個頻率掃描,從中選出一組靜噪頻率據稱這種智能跳頻方式在傳輸質量上優于傳統方式。采用跳速多變的方式,可不斷打亂敵方的偵察和跟蹤部署,是有效的抗跟蹤干擾措施之一。美國Litlon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推出多速率的7680抗干擾通信設備。法國Thomson-CSF公司1996年推出的海軍電臺ERM-9000(VHF/UHF)亦具有低速和快速跳頻能力。瑞典Shadow技術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SFH-41型CHAMELEON跳頻VHF手持電臺有3個跳頻速率(分別為12.5、20、50跳、秒),且跳速在任何頻率上的駐留時間都很短。現有掃描器還很難鎖定這樣的信號,因此其防竊聽、抗干擾能力更強。
(2)功率自適應跳頻是通信方對每個有效頻率自適應地調整發射功率,使功率輸出在滿足收端正常接收的情況下達到最低,提高信號的隱蔽性,從而達到抗干擾目的,其關鍵技術是寬帶、大動態范圍的可變增益功率放大器。以色列Yadiran通信公司的HF-6000自適應HF/SSB跳頻電臺,可在全頻段自適應跳頻,其跳速在15-20跳/秒范圍可變。具有自適應射頻功率輸出,自動化信道頻率選擇,機內自動建立鏈路等功能。
(3)跳頻空閑信道搜索跳頻(跳頻FCS)是一種新的跳頻自適應技術。法國Thomson-CSF公司的新型戰術通信系列電臺PR4G在1996年的改進中增加了跳頻空閑信道搜索功能,這種方式在每次通話前對全部信道進行空閑信道檢測,即使大部分頻率被干擾,仍可保持通信。
(4)差分跳頻(DFH)技術是一種新的跳頻技術,美國LockheedSanders公司1995出品的HF增強型相關跳頻電臺(CHESS)是一種能保障低截收和檢測概率及高抗干擾能力的高速短波跳頻系統。它是新一代短波擴展頻譜技術的代表。跳速5000跳/秒,信道探測每秒開銷200個頻率,其余4800個頻率用于傳數據。
2、直接序列擴頻(DS)技術
直接序列擴頻是一種真正對抗的抗干擾體制,它將有用信號在很寬的頻帶上進行擴展,使單位頻帶內的功率變小,即信號的功率譜密度變低,通信可在信道噪聲和熱噪聲的背景下,用很低的信號功率譜進行通信,使信號淹沒的噪聲里,敵方不容易發現信號。該技術的特點是信號隱蔽性好,截獲概率低,并能抗多徑干擾,而且容易實現碼分多址(CDMA)體制。
典型的產品有美國SICOM公司1995年在美國95年聯合武士互通性演示驗證(JWID''''95)演示會上演示它開發的寬帶短波收發信機。
3、跳時擴頻(TH)
由于簡單的跳時抗干擾性不強,很少單獨使用,常與其它方式組合使用。此外還有將以上各種方式集成后混合擴頻技術,進一步增強了系統抗干擾性。限于篇幅限制,不做詳細討論。
(二)非擴頻類的通信抗干擾技術
1、自適應天線技術
對于空間不同方向來的各種干擾,自適應天線可以通過調整其各單元上的振幅和相位分布,波瓣在這些干擾方向上形成零點,從而減小或避免干擾信號的影響,如果干擾源在空間不斷運動,自適應天線則可以相應改變波瓣零點的位置,繼續對干擾信號進行抑制。如果干擾信號是寬帶的,自適應天線還可以在對應的方向處,形成較寬角度的凹口,以對抗寬頻帶干擾。美軍的第三代國防衛星通信系統(DSCS-Ⅲ)就使用了抗干擾的自適應調零天線。
2、猝發通信技術
所謂猝發通信技術是先將信息存儲起來,然后在某一瞬間以正常時10-100倍或更高速率猝發。一方面可使用較大的脈沖功率來抵御有意干擾,另一方面由于發射時間的隨機性和短暫性使偵收概率大大降低。國外一些數據通信設備如美國Racal公司的6288型數據終端,以色列TADIRAN公司生產的配有TMD—326猝發通信終端的PRC—174電臺都具有信息猝發能力。
3、糾錯編碼和交織編碼
采用數字技術和糾錯編碼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抗干擾性。糾錯編碼能糾正因受干擾而產生的錯誤,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性ECCM措施。
4、分集技術
分集技術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通過分離與合并,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從而獲得分集增益。分集技術在對抗多徑傳輸引起的包絡衰落和時延方面,其作用十分明顯。美、俄等國的散射通信設備中都采用了分集技術,包括隱分集技術。
據筆者粗略調研發現,我軍現有的通信電子戰設備,由于起步較晚,及經費投入不足等諸多原因,因此不論在科技含量上、裝備質量上,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現在的裝備水平甚至僅僅停留在60-70年代的水平,如我軍現裝備的某型跳頻電臺功率只有幾百瓦,頻跳/秒只有20次,類似這樣的通信裝備并不少見。伴隨著世界局勢的不斷變化,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更重要的是美國軍事戰略越來越傾向亞洲周邊,還有牽涉國家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臺海問題的解決。都促使裝備的更新,特別是高新技術在新型武器裝備上的應用和創新,來有效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局。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增強對國防裝備經費的投入。一定會極大改善現有裝備的性能、技術、戰術水平。筆者認為:
(一)進一步改革軍事專業技術高級人才的發展制度。通過嚴格選拔,把確實有豐富知識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大批量的送到技術發達國家深造,力爭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并盡快轉化成科研成果;
(二)加大國防科研經費的投入,建立健全經費的使用和監督審核機制,最大限度的使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力爭在師團以上的單位建立裝備科研革新的分支機構,以促進本單位的技術交流,提高裝備的技術和戰術水平。
(三)重獎那些對我軍技術裝備革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在全軍范圍內進行橫向技術交流;在本單位范圍內進行崗位交流,以便及早發現人才。
當然,這僅僅為個人的一些粗淺觀點僅供參考。再者,本人水平有限,錯誤再所難免,敬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張輝曹麗娜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胡健東現代無線通信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沈琪琪生短波通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4、林家薇等軍事通信技術基礎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