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通信工程專業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章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特色與優勢,結合哈爾濱華德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特色,對建立柔性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提出了制定多樣化培養目標、設置柔性化課程體系、采用個性化教學方式,利用差異化實踐教學形式,實現多元化評價體系。推進個性化教育,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
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柔性化
1引言
近年來,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近30%的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所謂應用型有三層含義。一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二是應用型人才培養;三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哈爾濱華德學院建校伊始便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所謂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以培養注重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形成的一批與傳統本科院校相區別的本科院校,其數量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高等學校,最終落在人才培養上,是適應我國市場需求和滿足高等教育大眾化需求的產物,是對我國傳統的以“理論性、學術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本科教育改進與突破的結晶[1]。目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把通信工程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定為掌握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從事通信理論、通信系統、通信設備以及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制造、運營和管理能力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2]。我校通信工程專業1997年成立并開始正式招生,2010年確立為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2011年“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被黑龍江省政府評定為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009年我校與深圳中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與聯合辦學,共同組建東北三省最早的“3G通信網絡綜合實訓室”,突顯了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特色。近年來,該專業以“基礎扎實、突出應用”為專業建設的原則,以培養高質量“應用型”3G及4G人才為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目標,加強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努力把該專業建設成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具有良好聲譽、特色鮮明的專業[3]。為了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我校通信工程專業采用個性自主的柔性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簡介
近年來,“柔性化”出現在社會的多個領域內。例如“柔性化管理”、“柔性化生產”等。在教育領域則出現了“柔性化人才培養”,已有相關文章發表[4]。關于“柔性化”沒有具體的定義,從物理角度解釋,柔是相對剛性而言的一種物體特性,由此想象,柔性化的人才培養應該是采用靈活的、具有特性的方式來培養各類人才。綜上所述,選擇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貼近應用技術型大學發展特點,可以為應用型本科教育闖出一條新路。本文以通信工程專業為研究對象,根據哈爾濱華德學院的辦學宗旨,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體系、教學方式、實踐教學形式、質量評價體系六個方面進行改革研究,最終確定適合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的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3實現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
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教學體系、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以達到柔性化教學的需求。具體情況如下:
3.1根據社會對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本專業的特色與優勢,制定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我校通信工程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2011年被評為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根據該學科優勢以及校企合作的專業特色,2012年我院重新制定了通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對就業崗位群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將目前人才培養目標分為學術型、專業型、綜合型三種類型。根據這三種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學時數、教學方法等等。其中學術型定位于善于進行理論研究的學生,他們將學習各種通信技術的前沿理論、能熟練進行理論推導,并且利用Matlab等仿真軟件進行理論仿真、能夠發表具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學術型的培養目標有利于將來繼續考研深造的同學。專業型定位于善于進行硬件電路調試的學生,他們將學習單片機、FPGA等課程,能夠獨立設計電路,編寫相應程序,完成工程電路;專業型的培養目標有利于將來進行工程設計的同學。綜合型定位于培養綜合素質人才,他們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均衡發展。綜合型的培養目標有利于學生將來有比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從事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除了專業技能以外,通信工程專業所要求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是以上三種類型人才培養目標都必須具備的。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大學一、二年級主修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大三年級主修專業課。因此,我們從學生大學三年級開始,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愛好有選擇性地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3.2建立柔性化的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適應不同用人單位和學習者的要求
哈爾濱華德學院堅持應用型的辦學特色,將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的需求作為設置專業、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的依據,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立足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及振興哈大齊工業走廊,面向全國多種行業培養和輸送人才。基于這個辦學宗旨,2012年通信工程專業制定了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總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不同層次的課程平臺構成,如圖1所示。第一層是公共基礎課平臺,由通識教育類課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組成,是學生知識結構的根基。包含如馬克思主義原理、就業指導、計算機實用基礎等相關課程。第二層是專業基礎課平臺,為學生講授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該平臺課程主要包括通信工程導論、模電、數電等課程。第三層是專業課程平臺,分為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個模塊:專業課為基本模塊,滿足一般性的學習需求,包括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專業選修課為擴展模塊,適用于專業培養目標的深入學習,包括數字圖像處理、衛星通信、DSP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傳感技術及應用、信息論、藍牙技術等。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精簡實用,目標明確,弱化過深的理論知識,強化實際應用。其最大的特點是減少了必修課的數量及學時,增大了選修課的數量及學時,進而使學習者有更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例如將舊版的電磁場與電磁波、復變函數、隨機信號處理等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全部刪掉,而增加了通信工程督導、通信網路施工等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舊版高頻電子線路總學時為72學時,新版改為56學時,更側重于通信系統的高頻電子線路的講解。其次,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將知識按模塊進行劃分,將知識內容分為主要模塊和補充模塊,主要模塊是該門課程的必講內容,適用于一般教學進度使用;補充模塊將知識點深入及細化,適用于尖子班級學生使用。由于我專業將授課內容以及培養方案進行細化,分為較小的單元,因此學校可以按照合適的方式選擇授課內容及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培養,以此適應社會單位的多種需求,這樣的柔性化的課程體系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滿足人才培養的多樣化。
3.3允許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在課程的內容、方法、環境、考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內容方面,盡可能多的融入學科前沿,支持多種學科交叉,選取貼近工程實際的素材,在專業課講解的過程中,允許授課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增添10%左右的相關內容,此內容可不納入考核范圍,以提高學生興趣為目的。在教學方面改變以往單純的以老師為主體講授課程、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模式,采取“全面交流”的教學方法。所謂全面教學分為課上與課下兩方面。課上,老師通過設定相應的課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課上,各小組之間與老師交流、探討知識要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下,采取網上交流方式,利用現代通信的便捷工具設立QQ群、微信群等,隨時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環境方面,突破傳統的課堂模式。一些教學內容可以在實驗室上課,比如我專業的“TD_SCDMA移動通信課程”便設在我校“3G移動通信實訓室”授課,教師能夠理論結合實際,生動直觀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對理論知識進行快速消化和吸收,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一些專業課程還可在校企合作的企業現場上課,由企業工程師根據生產實際直接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考核方面,減少評價結果的比例,加大過程考試的比重,真正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例如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等課程的成績比例分配如下:期末考試成績占30%,實驗成績占20%,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占10%,1個單獨完成的工程實訓項目占20%,1個自由組隊完成的工程實訓項目占20%。該考核方式能夠準確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4對于各種培養目標,構建突出知識融合與能力培養的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它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構建突出知識融合與能力的培養[5],實踐教學體系分為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五個模塊,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這五個模塊的總體培養目標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和對能力的發掘、培養、實現。實驗教學模塊分為專業基礎課實驗和專業課實驗;其中專業基礎課實驗包括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實驗、自動控制原理實驗、高頻電子線路實驗、通信原理實驗、數據通信實驗等等;專業課實驗包括數字信號處理及應用實驗、移動通信技術實驗、現代交換技術實驗、光纖通信實驗等等。通過實驗教學模塊能夠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程設計分為電子課程設計和通信系統課程設計,電子課程設計能夠培養學生電子產品設計、調試和參數設定能力;通信系統課程設計能夠增強學生對“通信”含義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全面認識通信系統,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習分為電子工藝實習和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能夠培養學生對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及電子設備調試能力;金工實習能夠使學生掌握金屬機械加工工藝技術訓練技巧。實訓包括電子線路CAD培訓、通信仿真技術培訓、3G與數據通信技能培訓、光傳輸與程控交換培訓;電子線路CAD培訓使學生掌握電路原理圖的設計、印制電路板的設計以及電路仿真,提高工科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通信仿真技術培訓能使學生掌握數字無線電系統的分層結構及其仿真實現,能通過仿真解決實際通信過程中碰到的基本問題;3G與數據通信技能培訓增加學生對目前移動通信及數據通信市場發展的了解,把握移動通信及數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掌握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移動及數據產品的安裝、維護所需技能的理論和實踐的各類知識點。光傳輸與程控交換培訓使學生掌握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光傳輸及數字程控交換機產品的安裝、維護所需技能的理論和實踐的各類知識點,使學生達到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光傳輸及數字程控交換機產品安裝、維護所需技能的認證標準。畢業設計包括工程化畢業設計和大四畢業設計,工程化畢業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學四年級的畢業設計過程能夠綜合考驗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系統設計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對工程設計的認識。
3.5由學生、用人企業以及學校共同做出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質量評價體系
學生評價主要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開設課程內容、教師的教學方式、實踐教學體系是否實現個人培養意愿,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我,挑戰自我并超越自我,具有積極向上心態,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校的評價側重于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學習成績等,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素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其中學生的專業素養是重點考察方面,專業素養決定了一個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決定了該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否盡快適應工作。理想的專業素養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專業基礎知識,能夠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做到了上述要求,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夠游刃有余。企業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在校外實習崗位的工作情況,包括職業道德、工作能力等。其中工作能力是主要考察項目,包括學生的適應崗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等。
4結論
本文研究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特點,設計了個性自主的柔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即建立了多樣化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柔性化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采取個性化教學方法、設計差異化的實踐教學及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以適應新時代下應用型教學的新要求,為社會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和多變性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婷.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的研究[J].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5).
[2]邱文成.基于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分析[J].管理創新,2013,(6).
[3]李強.以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7,(6).
[4]申亞民.柔性化培養與學生個性自主選擇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4,(5).
[5]孔建益.突出知識融合與能力培養的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2,(4).
作者:孫會楠 禹永植 趙建新 單位:哈爾濱華德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