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影檔案機構的跨文化傳播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將電影置身于傳播系統中來研究,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上海戲劇學院丁羅男教授提出:“電影的本性就整體而言,應該涉及三個方面:藝術、商品和傳媒”,“電影也是一種傳媒”[3]。隨著電影在傳播學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電影的傳播特質已毋庸置疑,它以影像符號為載體,直觀、可視、逼真的特點使它所包含的信息量遠超其他藝術傳播形式,屬于高效快捷的傳播媒介。有保存和傳播價值的電影會被各類檔案機構留存,成為電影檔案。電影檔案是跨文化傳播中最有效的文化載體之一。每部電影都可被視為國家和社會在某一時期的文化縮影,它作為承載文化的媒介擔任著跨文化傳播的重要角色。它可以透過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語言動作、行為方式、情感抒發等人類共通的交流信息和情感表達手段,在較大程度上跨越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域和民族造成的語言和文字上的溝通阻礙,建立彼此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交流方式。換言之,電影語言是富有國際性的藝術語言,更易于被觀眾所理解和接納。即使是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也能通過電影賦予的審美體驗,觀察和感知一個國家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文化信息。因此,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置身于全球化語境下,已不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物。“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電影是一種影像語言,電影是一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電影是一種文化產業”[4]。鑒于電影影像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化傳遞和跨文化傳播功能,如何最大程度地實現電影檔案的跨文化傳播價值,并由此充分挖掘電影檔案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經成為很多國家電影檔案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
2電影檔案機構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積極行動
目前,各國都意識到了電影在傳播本國文化、塑造國家形象上的積極作用,也為電影投身于跨文化傳播做出了諸多努力。在實踐中,電影檔案機構已逐漸顯現出其在跨文化傳播領域中承擔的重要角色,不再局限于單純保存電影影像資料,而是與時俱進地在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努力作為。各國電影檔案機構也不斷加強合作,建立國際間的聯盟組織,以交流彼此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經驗和做法。
2.1組織電影展映和觀摩20世紀50年代初期,電影保護事業的先驅、法國電影資料館的創始人朗格盧瓦和瑞典評論家林德格倫引發了電影檔案館的首要職責是保存電影還是促進電影文化的爭論。隨著跨文化傳播的空前頻繁,各國電影檔案機構紛紛將電影作為文化媒介來推動文化傳播進程。電影檔案館通過展映電影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展示出主動參與的積極作為。通過電影展示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從而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這成為了電影檔案機構的一項主要活動。展映途徑多為創辦各種專題的電影節和展映文化活動,還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受眾創造機會去接觸和體驗視頻點播或商業院線根本無法獲得的影片。
2.2開展電影文化研究電影檔案館除了電影展映,還開展多種形式的電影文化研究活動。一方面,針對展映電影組織各種專題論壇,邀請國內外電影制作人及相關專家進行講座和研討,引導受眾更加透徹地認識和了解電影中的各種文化信息,幫助受眾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增加對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挪威電影協會針對本國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開展了一系列電影文化活動,包括電影工作坊、講座和展映進課堂等,甚至設立了兒童電影館和電影俱樂部,播映經典電影、短片以及紀錄片。這種從小抓起的電影文化教育,對于培養年輕人的文化接受能力,提高全民藝術文化素質,儲備跨文化傳播人才,都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許多電影檔案機構用自己的出版物和網站宣傳資訊并發表研究成果,還開展相關的電影學術活動,鼓勵科研項目進行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和功效等的研究。可見,如今的電影檔案機構,不僅是電影文化研究活動的組織者,也是電影文化項目與課題研究的承擔者,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電影文化的教育者。
2.3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電影檔案機構不僅在自己的國家和地區積極投身電影文化交流,也廣泛參與世界范圍的跨文化傳播活動和電影檔案機構的聯盟會議,不斷增進互助合作。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一直以來延續他們的貸款項目來資助國內外國際電影檔案聯合會的成員機構開展公開電影展映活動及保存項目。越來越多的電影檔案機構走出國門,主動參與國際電影節或電影展,宣傳本土電影文化的同時,體驗和學習他國電影文化。2013年,中國電影資料館組織參加了7次在其他國家地區舉辦的中國電影展;挪威電影協會除了參展國外的電影節和電影文化周之外,還將大量的附有法語字幕的挪威故事片在法國巡回展映一年;英國西北電影檔案館則是在法蘭克福、奧地利林茨以及中國廣東藝術博物館參展影片;韓國電影檔案館在哈佛電影檔案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以及柏林國際電影節進行韓國影片展映。共享電影檔案資源。隨著各個國家和地區電影檔案機構的聯系日益緊密,機構之間通過相互借用影片實現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例如,東京國家電影中心在一年里借出128部館藏影片用于38場國際電影節等的展演活動;中國臺北電影檔案館借出18部館藏影片給11個國際組織機構用于展映。“電影保存的實質并非保存電影膠片甚至活動影像本身,而是保存所記錄的歷史、文化以及其背后的社會記憶”,“藏和用是高度統一的”[5]。基于此,如今的電影檔案館已經跳脫單純保存電影檔案的功能局限,正充分發揮電影的文化媒介功能,通過國際檔案機構間的資源共享,利用豐富的電影館藏資源,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和傳播,將電影作為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證據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以促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融合。
3電影檔案機構在跨文化傳播中面臨的挑戰
在參與推進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由于電影本身以及檔案管理方式的發展變革,各國電影檔案機構面臨著一些難題和挑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不斷更新技術,以跟上數字時代的步伐。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數字化存儲工作十分艱巨。在跨文化傳播中,電影檔案機構的展映活動需要依托于良好的館藏和存儲。數字時代的到來迫使電影檔案組織在保存上全面革新。事實上,數字化浪潮一經出現,就開始沖擊電影制作領域,電影被迅速數字化,放映機構也轉為數字投影,大部分35毫米電影拷貝逐步被棄用,電影檔案機構在守護傳統膠片的同時不得不直面新物質媒介,電影存儲系統的全面升級也迫在眉睫。如何運用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保存影片,需要電影檔案機構在技術研究和試驗中投入大量精力。面對如此龐大的改革工程,即使是在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電影檔案機構也會覺得棘手。在國際電影檔案聯合會(FIAF)的年度報告中,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NARA)認為,“NARA目前最大的關注點就是升級基礎設備和存儲能力,不僅要將大量的歷史記錄數字化,還要創建比以前更大的文件夾(2K、4K、HD、SD)。雖然影片保存實驗室能夠實現館藏的電影數字存儲,但是由于缺乏足夠強大的網絡和存儲環境,我們也只能保存HD格式的拷貝。”
可見,更新現有的存儲功能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數字化時代,從而保障跨文化傳播中展映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電影檔案機構面臨的重大挑戰。其次,人力缺乏。電影檔案機構在跨文化傳播活動中急需的人才十分缺乏。一方面,電影文化研究的人才儲備較為欠缺。電影檔案機構開展的各種推介電影跨文化傳播的展映、論壇和講座需要大量從事電影文化研究的專門人才。電影檔案機構雖然已經開始意識到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這上面的投入還遠遠不夠。另一方面,數字、網絡技術人員也嚴重缺乏。數字技術的特點在于它處于不斷變化和更新的動態過程中。為順應數字時代,電影檔案機構必須配備相關技術人才,更新機構內部的數字及網絡技術。電影檔案機構急需大量技術人才幫助創建健全的網絡環境以順利與國際接軌,接受和傳輸最新的跨文化傳播信息,從而實現國際電影檔案組織間緊密的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再次,預算經費和資金不足。資金不足也是電影檔案機構需要克服的困難。除了膠片保存本身需要較高昂的費用之外,數字設備購入、維護與更新也是需大量資金。另外,人才培養、電影展映、專家聘請、網絡建設、刊物出版以及交流活動均需資金支撐。從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國電影檔案機構的經費來源大多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的撥款,在數目上不盡相同。當前,電影檔案機構大都遭遇資金預算緊張的困境。資金不足使電影檔案機構在應對挑戰時力不從心,相關的文化傳播交流工作也受到較大制約。
4結語
在日趨頻繁的跨文化交流中,電影作為有效傳播媒介,充分展現其重要的跨文化傳播價值。事實上,“電影資料館從來不是脫離社會而存在,而是活生生的與我們的思想生活、電影文化息息相關。”[7]在由被動收藏向主動開放服務的轉變中,電影檔案機構所承擔的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作用不容小覷。
作者:衛莉單位:上海戲劇學院人文公共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