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院教學論文:群體中醫藥文學網絡傳播的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慶華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部
可促進大學生注重和諧發展。中醫學講究平衡發展與和諧統一的觀點,有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在認識問題和處理事物的過程中學會用哲學的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中醫藥文化引領大學生道德人文情懷。中醫藥作為一門“人學”,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唐代以來中醫藥“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的大醫精誠文化昭示著勇擔使命,執著敬業,仁者仁心的博愛奉獻精神。2012年1月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提出實施好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在這一背景下,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的中醫藥文化應當成為開展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質提升的重要載體。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與推廣依托中醫學理論體系所形成的文化社會背景、蘊含的人文價值和文化特征,借助網絡載體必將對當代大學生青年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外在的行為規范,起到直接或間接的思想引領作用。
易班與中醫藥文化網絡傳播相結合的特點
當今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形式具有時效性、廣泛性、非線性、互動性、靈活性等特點。易班網上互動社區與以實體性為特征的傳統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產生的疊加效應可以體現在網絡專業特色顯著、網絡服務學習、傳播網絡元素表征等方面產生新的形式。
1為易班網絡注入了專業特色中醫藥文化歷來同中醫療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醫藥文化與易班結合最直接的成果是將中醫藥相關信息直接融入大學生的網絡虛擬體,緊密同社會大眾健康需求聯系,使得中醫藥文化內涵較為豐富的項目或者社會上較為流行且具有一定療效的知識成為大學生比較喜聞樂見的網絡關注項目。值得注意的是,蘊含中醫藥文化精神的現代新媒體作品,如影視劇、網上博物館等,越發受到推崇,成為中醫藥文化網絡推廣傳播的一個亮點。
2有利于資源共享和專業知識交流易班網絡脫胎于大學校園生活,因而作為一個網絡虛擬群體,承載了實體班級日常網絡學習的幾乎全部功能,成為大學生學習的一部“記事本”。因而,其在服務大學生學習功能上具有公益性、非商業特點,有利于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和校際間專業知識和課程學習的交流平臺,產生一定的功能性和服務性價值。
3網絡元素表征呈現多元化和信息化隨著中醫藥文化多元化傳播的深入,中醫藥文化在易班網絡表征元素呈現出多元化和信息化的總體特征,以西方文化為外在形式的網絡語言的出現和中醫藥文化的融合在不斷進行,但其特有的民族性、傳承性、內斂性、大眾性依舊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網絡表征主體元素存在。
遞進式開展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傳播
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傳播推廣是一項系統工作,涉及宏觀到微觀多個層次,涵蓋“軟件”和“硬件”不同方面,需要兼顧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等不同主體的能動性,分階段循序漸進推進。
1打造中醫藥文化易班推廣的保障機制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從領導到教師、從教師到學生,首先強調樹立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傳播推廣的正確理念。提出增強民生意識和服務意識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群眾基礎,易班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應當與整個社會大背景緊密相連,易班所承載的中醫藥文化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關注學生的需求,面向學生,及時把最新成果傳遞給學生,消除認知誤區,準確引導不斷涌現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其次,從學校層面到二級學院,再到教研室,逐級制訂易班網絡中醫藥文化內涵規劃,打造易班推廣的保障機制。中醫藥易班網絡文化發展源于學生對于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應實現信息的聯動機制,建立易班網絡實體服務體系,探索面向不同層次實體開展中醫藥文化易班教育活動的形式和途徑。為保障機制的良性運轉,我們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中醫藥文化的教師網絡傳播隊伍,加強中醫藥文化的網絡氛圍,打造通向社會、基層的渠道,以及校園生活服務的適宜方法和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同時,積極拓寬中醫藥文化易班教育活動,整合各種校園媒體資源,定期協調整合中醫藥宣傳資源,加強對易班中醫藥文化發展項目的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不同參與主體間競爭規則,不斷提高易班中醫藥文化水平。
2加強易班網絡中醫藥文化特色內涵易班網絡的內涵決定其傳播質量,因而加強易班網絡內容中醫藥文化特色是實現中醫藥文化在易班多視野、多維度、多角度交流與融合的先決條件。
在易班建設中,我們深切體會到中醫藥特色網絡語言是中醫藥文化易班傳播基本要素,也是中醫文化易班特色發展的前提條件。為此,在傳統中醫標準語言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的人物或者事件組織學生發燒友開發推廣特定的中醫基本網絡用語,以特定符號、筆名、網上綽號、網名等各種新穎的組合方式進行中醫語言創新來吸引青年大學生,賦予中醫藥文化以新的活力與生命力。另外,我們還注意到應當體現易班版塊項目的多元文化融合。中醫藥易班網絡文化建立在網絡文化、青年文化、虛擬文化等亞文化類型基礎上,因而需要通過易班以網絡語言的方式促進中醫文化與多元文化融合,聚焦青年成為易班網絡平臺“流行”的源動力者。例如:在看似平常的養生網絡文化中融入青年所關心和偏愛的元素,如人際溝通等,將青年人所關注的健康保健與處世哲學聯系起來,并在易班網絡中借助網絡語言來構筑虛擬的語境,以青年所熱衷的方式進行傳播。同時,重視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應用的現代化和實用性特征,積極拓展功能平臺,加快與3G和Wi-Fi網絡的同步,并保持與基礎應用程序的同步更新。
3不斷推進易班中醫藥網絡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易班中醫藥網絡文化的傳播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需要通過豐富的網絡虛擬活動和實體活動挖掘整合中醫教育資源,打造通暢迅捷、平等交融的網上師生交流平臺。
3.1構建易班發展平臺,形成易班基本用戶群圍繞打造易班大學生校園網絡第一平臺的目標,著力發展易班基本用戶群,上海中醫藥大學推出了“一份導航,一份簡報,一個推廣月”系列活動。“一份導航”是指易班建設初期,普及易班理念和技術制作并印刷的一套《易班使用手冊》,分學生版和教師版,內容涵蓋易班使用的基本技巧和常見問題;“一份簡報”是指易班建設中期推出的一份名為“醫在易班”的易班簡報,以網羅易班建設大事小事、分享易班建設趣事軼事為辦報理念;“一個推廣月”是指學生工作部在設計全年的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月時,專設每年的四月份為“易班推廣月”,意在集中力量、大力推進易班工作。同時,大力打造精品社團與易班網絡社團,重點培植特色易班社團和品牌社團,逐步使易班客戶群擴大并形成特色。
3.2緊密結合專業特色,整合中醫學習資源借助易班的各項活動實現科學研究與易班發展的銜接。利用易班平臺成為課題組成員間的交流方式。深入老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訪談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了解師生對易班服務科學研究傳播交流的各種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正和調整,呈現易班的交互與人性化設計理念,讓易班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同時,打造易班的課件資源與學習討論平臺,結合專業學習的活動更好地展現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魅力,帶動各學院以及各行政班同學上易班學習和發帖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易班陣地可互動、可便捷獲取資料、可參與趣味投票、獲取積分和獎勵等各種充滿文化魅力的網上特色活動。
如:我校推出了“扛著易班上天目”、“方劑課進易班”等活動,通過網絡接龍的方式,對學生專業知識的養成和興趣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學校還要積極整合實體課程與網絡課程資源,積極推進各類講座課程視頻易班公開化,形成易班內的中醫藥文化學術氛圍和科普積累,做到實體班級與虛擬班級、線上課堂與線下自學相結合,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相結合,將中醫教育和中醫藥思想貫穿課堂內外和世界各地。
3.3以易班為載體,實現中醫藥文化歸屬感的轉變著力打造兩支易班發展工作隊伍,一支為通過網絡遴選得出的人氣選手———“中醫易班形象大使”。由這些形象、口才俱佳的中醫網絡推手肩負起易班宣傳推廣的重任,從拉橫幅、設攤點、做宣講到進課堂、進教研室,讓易班真正走進了校園、走近了師生;另一支為教師和學生易班骨干、實體班專職易班干部。在學工部易班發展中心推動下,各個專業教師則把自己研究領域的中醫藥文化成果傳輸進來,各行政班成立易班班委維護易班和發送資料,分享成果;學校還開展了易班LOGO設計評比、易班注冊人數以及活躍度評比、師生易班博客評比等各種特色活動,物質和精神獎勵并重,實現中醫藥文化歸屬感虛擬向心力到實體向心力的轉變。學校還將進一步探索中醫藥易班網絡文化與大學文化的結合機制,增強凝聚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如:以易班為載體開展“中醫文化節”,整合我校各類學生活動,推進易班線上與線下傳播方式;打造如“中醫周熱點”、“中醫精品貼”、“中醫名師空間”等板塊作為品牌單元,結合易班社區,開展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線上線下活動,滿足學生需求;創辦上海中醫藥大學各系科的“教師之家”欄目,鼓勵各學院教研室專任教師進駐易班社區,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與答疑,形成師生互動機制等。
4加強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建設的愿景
中醫藥文化易班網上融合與推廣的最終目標是弘揚國醫國粹,推廣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在大學生群體的影響力,為其他院校提供中醫藥相關學科乃至傳統文化的專業信息和多方面服務。通過易班的有機融合,既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促進大學生知識的學習,又可以達到涵養大學生心靈,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目標。我們目前只是開展了一些初期的建設性工作,為使中醫藥文化在易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今后還當不斷充實和豐富易班的建設。例如:
①開設中醫知識網絡興趣班。將大學生較感興趣和喜聞樂見的中醫藥實用知識和熱點話題定期整理,中醫、中藥、針灸、推拿、美容、康復、營養、保健、養生類文章,滾動播放中醫藥視頻,如介紹中醫知識和中藥用法,傳播中醫藥文化,提供名醫在線咨詢,增進大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
②建立易班中醫名醫名師庫。整合我校的教學資源與醫療資源,實現醫療資源網絡共享,推動中醫藥文化在易班上的推廣和宣傳。充分響應國家大力扶持網絡資源的優勢,開辟中醫名師講座,構建與名師交流的便捷通道,學習名醫名師的為人、為學、為醫之道。
③大力宣傳中醫藥科普知識。充分發揮上海中醫藥大學武術隊、民樂隊、中醫藥科學商店服務隊、中醫藥志愿者服務隊、中醫藥慈善愛心義工隊等的作用,加強中醫藥文化的社會服務功能,為易班社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創造有利條件。如在易班網上發起號召開展中醫藥文化社區宣傳活動,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進街道和社區義務服務等。
④成立網上易班中醫圖書館和博物館。以易班社區為載體,將中醫藥走向世界開辟專業通道,和交換中醫藥信息、科研成果,以及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和電子商務通道等,將我校強大的中醫藥文化資源進一步衍生到更廣闊的空間,在全社會共同弘揚中醫藥文化。
⑤構建校企合作網絡平臺。積極利用易班平臺開展轉化醫學成果產學研的表達和推廣;利用我校地處張江藥谷的優勢,與張江各制藥企業在文化層面上加強聯系和交流,共同開發易班醫藥特色功能的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加企業的參與度。綜上,隨著中醫藥文化易班網絡傳播機制的不斷完善與豐富,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所體現的巨大魅力,必將通過易班這一新興網絡平臺傳播到全社會和全世界,不斷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