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局部與整體視域下網絡輿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原理中系統論證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整體由部分組成,居于統領地位,整體的好壞決定部分的好壞,這種情況下整體功能大于部分;辯證關系強調了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成敗對全局的成敗也會起到決定作用,這時候,局部大于整體,就會出現1+1>2的現象。因此要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統籌整體利益,協調部分利益,實現利益多元化格局。更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網絡空間,輿論往往先形成一定范圍內的局部態勢,并且具有十分強大的作用力。輿論對局部信息的放大作用極易導致公眾對整體社會的認知偏差;輿論領袖的作用在網絡空間更是不容忽視,憑一人的言論可以影響數百萬網民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形成極高的認同度。這樣情況下,局部的影響力明顯大于整體,要具體對待。
二、意見領袖的輿論導向現象
“意見領袖”是拉扎斯菲爾德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傳播學理論,主要指那些在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們。輿論形成后以場的形式存在,整個社會是一個不同輿論場的包容地,分散著各種代表不同言論的輿論場。在網絡傳播中,因為缺少信息把關,傳受雙方的位置界限變得十分模糊,經由受眾從眾心理的變異,網絡空間極易形成“名人效應”,即所謂的“意見領袖”。信息一經,“意見領袖”擴散,傳播的就不再是單純的信息,而是帶有“意見領袖”個人判斷在內的輿論導向,其影響力不可估量。
1、意見領袖的影響力遠超廣大民眾在網絡空間,意見領袖是活躍于信息最前端的一批人,他們將所知的信息傳播給廣大網民,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輿論場。這些輿論領袖對接受其傳播的網民來說具有極高的權威,影響力相當于他們追隨者的覆蓋率。網絡上,尤其是微博認證的名人、明星,都是所謂的網絡“意見領袖”,他們通過自身的知名度來發揮影響力,往往能造成“一呼百應”的效果。周立波曾在節目里說:你的微博如果有一百個粉絲,那就像是一本內刊;超過一千,那就是布告欄;超過一萬,那就是一本正規發行的雜志;超過十萬,那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一百萬,那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一千萬,那就是電視臺。①這一比喻可以形象看出意見領袖在網絡輿論中的影響范圍。這也是網民@微博名人求助轉發的原因所在,通過網絡傳播,一個人的言論波及的不再是一小片范圍,而是整個輿論場所。影響越大,則越要注意言行的規范。因此,這些“意見領袖”要比普通網民承擔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網絡本就是謠言生存的溫床,如果不經證實就由“網絡大V”們傳播出去,其破壞力是全面而驚人的。這種影響的惡劣性甚至具有時間上的延續性和效果上的多重性。如“郭美美事件”對中國紅十字會的惡性影響,造成紅會的信任危機,捐款數額和獻血量急劇下滑,尤其在雅安地震中又造成了二次影響,對整個災區人民救災工作造成損害。這些都要求“意見領袖”務必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堅決不傳播不實的、虛假的信息。
2、部分知名時評人的正面輿論宣傳由于網絡輿論的導向力比較強,因此“意見領袖”的言論在輿論場中顯得尤為重要,也出現了一些知名的網絡時評人活躍在這些輿論場中,甚至影響整體社會的輿論走向。現在,時評人總體上以批判時事熱點話題為主,揭露中國社會現象中的黑暗面,以鞭策社會改進。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特別對周小平和花千芳兩位網絡知名時評人提出“要在網上多弘揚正能量”。這也是為何周小平和花千芳能在眾多時評人中脫穎而出并作為文藝工作者代表出席座談會。整個網絡輿論中,寫作傳達正能量的時評文章的周小平和花千芳與占絕大多數的批判性言論的時評家們,如方舟子、王朔等人的犀利言論形成鮮明的對比,給整個網絡空間帶來一股清新、正面之風,讓大多數網民在兩種思想的碰撞中全面認知社會發展的真實動態。周小平等人的名氣提升如此之快,不乏他們的言論在整個輿論潮流中激流勇進,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貫徹對祖國強烈的熱愛,在網絡上形成一股極具導向的言論之風,扭轉了很多網民對中國社會現狀的悲觀認知,用一種客觀的眼光審視我們的國家,而不是只聽任之前的絕大多數對社會現象否定的、批駁的觀念進而影響自己的判斷,同時也帶動了相當多的網民對他們的追崇。
三、網絡輿論的局部放大功能
網絡輿論往往形成于某一社會焦點問題或熱點話題,一旦成形,網絡輿論便會對這些個別事件起到放大功能,這種局部言論力量會轉化為意識形態去推動或干涉現實事件的發展動向,乃至整個社會由此做出相應的調整。
1、局部信息內容誤導整體認知互聯網的發展極大擴展了人們的信息知曉權、媒介接近權和對新聞事件的參與度,也促使輿論能夠更快速、在更大范圍內形成。尤其是對社會負面新聞的報道,更容易刺激人們的關注度進而生成輿論。但是由于受眾的從眾心理驅使,很多輿論的形成往往造成以偏概全的現象,以某一熱點問題全盤否定整個社會的發展現狀。最典型的是近些年網上頻繁曝光食品安全問題。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標、冠生園使用過期月餅餡、雙匯“瘦肉精”事件、工業凝膠提煉酸奶、地溝油等等,因為是關系到民生的事情,所以極易受到廣大人民的普遍關注,很快在網絡上形成輿論。但是,輿論的最終指向往往不再是針對局部的個案,而是放大了這個事件,擴展到對整個社會的不滿,甚至造成社會恐慌。以食品安全為例,正如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所言“目前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是極低的,老百姓對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承受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引起軒然大波。”②因為輿論的擴張力,極易引變局部事件為整體認知,如果是帶有負面傾向的觀念則會在意識形態領域造成極不可逆的誤導。
2、個案傳播效果促成政策推行當然,網絡輿論對社會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很多事件的解決是靠網絡輿論監督得以推進并最終真相大白。近些年,網絡輿論的監督作用越發明顯,對事件的影響也多顯現為正面屬性。“數據顯示,起正向作用的網絡輿論占絕大多數,其正面的積極的意義十分明顯。”③即使一些負面報道,如“躲貓貓”事件、“孫志剛”事件,都是在網絡輿論的推動下促成社會整體對司法的完善。“孫志剛”事件曝光后,總理召開緊急會議,廢止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頒布實施《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2013年網絡“大V”薛蠻子因被捕后爆出在微博上傳播、制造諸多網絡謠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由此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也進一步推進了國家要加強對互聯網治理的迫切要求。這些反應正是在輿論的作用下,個案對整個社會政策的影響。
四、結語
網絡輿論不是直接的斗爭,而是通過發揮言論的影響作用,以局部變化來推動整體形態的變動。這些局部認知對社會整體的發展有促進的一面,也有阻礙的一面,它可能由于對某一事件的不滿轉向對整個社會的公憤,也可能因此而推動社會進一步改進,朝向更有利于人民的方向發展。由于網絡輿論的局部特征的特殊性,那么規劃好網絡輿論的正確導向,有利于網絡空間的整體優化,凈化網絡環境,更是對社會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對待網絡輿論的局部作用力,我們要站在全局角度,把握社會整體的發展狀況,利用意見領袖的輿論導向作用,避免不良信息的擴散,將輿論引導向有利于社會和人民發展的軌道上去。
作者:李寧 單位: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