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控機制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隨著網絡的飛速發(fā)展,高校校園網絡輿情事件時有發(fā)生,并且對社會造成了許多不良影響。所以,如何建立輿情事前預警機制成為了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通過對校園網絡輿情內涵的介紹及輿情管理工作狀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幾點輿情預警機制的建立及完善對策。以期通過明確工作權責、加強規(guī)范制度、豐富管理工作隊伍來做好校園輿情預警工作。
[關鍵詞]
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機制
一、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內涵
所謂高校校園網絡輿情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一般而言,高校的校園網絡輿情主要來源于論壇(BBS)、QQ群、E-mail、BLOG(博客)、微信和微博等網絡傳播載體,其內容大多圍繞著高校學生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和一些周圍的見聞,牽涉到學生自身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學生本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差異,加之利益出發(fā)點也存有迥異,所以,就會對某個事件在網絡媒體傳播平臺上滋生出帶有群體性的行為及意見,并且會蔓延出各種情緒,形成我們所認為的“輿論場”。在高校,校園網絡輿情主要涵蓋以下幾點內容:一是突發(fā)輿情事件和偶發(fā)性事件;二是我國國內時事政治熱點以及國外輿論評價問題;三是與學生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和動向。平日在網站貼吧上,經常可以看到大學生們所發(fā)表的帶有濃烈情緒的意見,網上的爭論也很是激烈,其內容涉及面也非常廣泛,大到國際政治經濟焦點或國內時事熱點、小到食堂的菜價或宿舍的熱得快都是他們所議論關注的話題,他們通過語言文字或圖片視頻來表達想法、抒發(fā)情感,在不知不覺中便形成了許許多多正負面輿論影響。加之,隨著校園網絡技術水平的進步和網絡終端服務的完善,大部分學生們用手機基本上隨時隨地都能夠連接上網絡、接收網絡信息,而且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電腦,所以,一旦發(fā)生網絡輿情事件,幾乎都會飛快地傳播開來,無論輿情本身是否真實,學生們都極易被網絡上的輿論或意見所影響,在思想情緒上被輿論傾向所左右,在心理心態(tài)上被輿論評價所動搖,例如集結游行、群體集會等等,更為嚴重的是,甚至會導致學生們的一些極端行為、乃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二、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之現(xiàn)狀
(一)校園網絡輿情管理主體不明、權責不清
網絡社會是一個虛擬社會,網民們在網上言論、表達意見都可以匿名,有些網站連身份注冊都不需要,而網站的日常管理和負責工作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網站創(chuàng)建者們的頭上,他們便是目前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要主體。然而,網站的創(chuàng)建者們對待網站運營工作的態(tài)度和想法卻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創(chuàng)建管理者采取幾乎完全放任網站上各種言論的態(tài)度,這使得網民們更有了發(fā)揮的空間,他們不需留下任何有關個人的真實信息,所以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不需要對的信息、發(fā)表的言論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貌似能夠讓網民高度發(fā)揮自由性、表達真實性的做法讓網站管理主體者對于網民的管控和約束越來越無從下手,社會輿論監(jiān)督工作也難以全方位有效地開展。在大學校園內,對于學生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不太夠,許多高校都沒有設立專門的校園網絡輿情管理機構,輿情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多的是依靠輔導員或班主任等一線學生工作部門的人員,這樣也造成了輿情管理主體不明確,輿情管理的權力賦予和責任追究都沒有清楚的界定。目前,大多高校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還是剛剛起步,輿情問題一旦發(fā)生就容易產生驚慌失措的局面。許多學校現(xiàn)在仍然處于過度依賴學生自律性的狀態(tài),并沒有從管理方式方法上展開探究。由于學生素質參次不齊、許多“90后”的價值觀更加多元化,所以為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對于管理輿情工作的主體務必需要進一步明確,不然則會直接導致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無從管理、無從調查、無從究責、無從監(jiān)督、無從控制以及無從應對這“六無”局面,使得輿情工作遇到突發(fā)危機時、戰(zhàn)線極易崩潰,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和影響。
(二)校園網絡輿情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
“學生管理,制度為綱”,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制度是校園網絡輿情安全的保障。現(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但是,在虛擬的網絡社會里卻沒有真實的專屬“ID”,這也為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帶來了困難。因為,在我國,網絡全面覆蓋的時間并不長,也暫時沒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對網絡言論進行限制和責罰。大學生本身就是最為活躍卻在思想上不夠成熟的一類網民群體,他們缺乏法制觀念、生理心理上又處于青春叛逆期、思想上易于情緒化,所以,一旦網絡上廣傳某種負面信息,高校校園內就十分容易引發(fā)輿情問題和信任危機。最重要的是,許多高校目前還處于網絡輿情管理的萌芽期,甚至沒有任何明文規(guī)定的網絡輿情日常管理制度。而所謂的一系列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網絡輿情管理規(guī)范制度、網絡輿情管理領導制度、網絡輿情管理監(jiān)督制度、網絡輿情管理責任制度、網絡輿情管理審查制度、網絡輿情管理匯總制度、網絡輿情管理反饋制度以及網絡輿情管理突發(fā)處理制度等等,這些都需要去著手建立和完善。而類似于:管理程序、管理條例、管理規(guī)章、管理守則、管理規(guī)程等等的章程在許多高校里則是難見到蹤影。
(三)缺乏校園網絡輿情管理預警機制
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網絡輿情的傳播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也如同離弦的箭一般——一旦發(fā)出便不可收拾。通過網絡傳播的輿論比一般口口相傳的社會輿論在速度和輻射層面上來說都要更為迅速、更為廣泛很多,具有極強的影響力、滲透性和群體效應而網絡輿論社會在自由程度和開放程度上與現(xiàn)實輿論社會相比則更具有直接性、突發(fā)性和不實性等特征。許多負面的虛假信息和違背倫理道德的言論似乎很迎合現(xiàn)在“90后”大學生的獵奇心理和口味,對大學生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而我國現(xiàn)在依然有許多高校幾乎沒有成立網絡輿情監(jiān)管機構,也拿不出系統(tǒng)化的高校網絡輿論突發(fā)事件應對處置的應急機制和預警機制,換而言之就是沒有足夠的網絡輿情防范能力。一旦危機降臨,后果往往不堪設想。因此,在網絡輿情危害蔓延整個校園之前,我們必須打好預防針,只有通過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預警機制、在危機突發(fā)時進行合理的處置安排,才能使得高校校園網絡輿情局面得到控制,為輿情應對工作排憂解難,未雨綢繆,維護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和諧、保證校園輿情的安全。
三、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之制度建設
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既要保證網絡運行環(huán)境的規(guī)范化,又要保障學生輿論發(fā)揮的自由度,所以如何來把握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制度建設的這個“度”成為了重中之重。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校園網絡上的論壇管理、網站建設、網絡宣傳、交際平臺都需要從安全保障、信息來源、權限、輿情反饋等方方面面進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可以繼續(xù)鞏固校園網論壇用戶實名制注冊,出臺校內上網場所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備好校園網絡輿情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網絡輿情工作的督查等等。下面,我就網絡輿情管理制度的建設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一)引起重視,成立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小組
我國政府在應對突發(fā)災難事件時,通常首當其沖要成立一個臨時應急危機處理指揮部。這種做法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對于我們高校處理校園輿情突發(fā)事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只是運用到高校輿情管理制度建設中,我們要結合實情,可以將臨時應急危機處理指揮的功能充分運用,成立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小組,并且可以將這個小組設為一個常態(tài)化的領導組織。其主要職能有:一是要隨時監(jiān)測、收集、報告有關信息,二是對獲取的有關信息進行調查分析,預測突發(fā)輿論事件的發(fā)生概率和影響覆蓋度,三是定時在校園內有關輿情事件或話題的發(fā)展情況和處理結果反饋,在相關信息報道方面不斷跟進。所以,這個輿情管理小組作為制度建設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二)推陳出新,完善網絡信息安全制度
根據(jù)目前的高校網絡校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情況的分析,我們需要特別就校園官網建設、論壇管理、輿情監(jiān)控等方面,從保障校園和諧的角度出發(fā),來不斷完善網絡信息安全制度。實名制注冊的立場要堅定不動搖,但是也要在信息安全保護方面打破傳統(tǒng)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在學生課堂上可以加入網絡安全教育的課程,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覺悟。在網絡宣傳方面,也要倡導上網文明,制定網絡失范行為處罰標準,加強信息安全制度建設,凈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
(三)加強溝通,建立網絡輿情預警制度
高校校園網絡輿情預警制度是建立在校園內外良好溝通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可以將輿情預警機制分為四個部分:一是輿情監(jiān)測管理機制。輿情的有效監(jiān)測可以及時為網絡輿情發(fā)展的導向和趨勢提供有效依據(jù),可以提醒校方對網絡輿情突發(fā)事件早作準備,提高輿情應對處理的效率,提升輿情處理的針對性,最終以達到又快又準的處理效果。二是輿情匯總分析機制。監(jiān)測到網絡輿情動態(tài)之后,便可以面向師生招募一批輿情信息員,來做好輿情收集和匯總工作。建立起輿情匯總分析機制,通過調研常用的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調查問卷法、實驗分析法等方式,以得到量化的數(shù)據(jù),提高判斷的精準度,做出科學的預測。三是輿情警報機制。根據(jù)政府經驗,在預測突發(fā)狀況前都會產生預警級別的梯度。在處理高校校園網絡輿情時,也可以建立網絡輿情預警警報等級體系,以讓學校師生們心中有數(shù)。例如可以將重大校園網絡輿情事件歸為高級預警,并表明預測出的發(fā)展趨勢及影響,為校方領導部門的決策提供關鍵的事實信息依據(jù),以正確把握住輿情處理方向。四是輿情控制引導機制。除了預計輿情發(fā)展方向,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便是要對校園網絡輿情采取更有作為的態(tài)度,對負面的輿情早作控制引導,以避免惡性發(fā)展或導致悲劇。所以,一定要建立起規(guī)范而理性的網絡輿情引導。對于輿情問題的源頭進行深度的發(fā)掘,做好大局的控制和把握,對輿情發(fā)展的跟蹤不可松懈,通過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來實施控制引導工作,以達到化險為夷的良好效果。
四、高校校園網絡輿情工作之管理隊伍建設
輿情工作的實施說到底,離不開人。所以,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者的隊伍建設顯得十分迫切。那么,為了實現(xiàn)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正確把握和引導,必須要形成一套完善的隊伍考核體制。可以建立以校黨委宣傳部門、學工處、團委、保衛(wèi)處、輔導員、班主任為主的多方輿情責任制,修訂系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指明崗位職責,加強貫徹落實力度。與此同時,可以在這批管理隊伍培養(yǎng)一股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宣傳教育工作規(guī)律,又能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網絡技術的中堅力量。通過高校輿情工作管理隊伍的培養(yǎng)建設,可以更快更準地發(fā)現(xiàn)并引導學生群體中的傾向性意見,在溝通和交流中不斷幫助他們排除負面情緒,靈活應變,大力宣傳和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校園網絡正能量,不斷推動校園網絡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
五、結束語
隨著網絡信息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網絡輿情愈加地復雜化。雖說影響高校校園輿情現(xiàn)狀的因素是來自各個方面的,但是,作為每天奮戰(zhàn)在學工一線的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去探索尋求一條適合于校園實際情況開展網絡輿情防范處置工作的道路。當然,這個過程必然是充滿棘刺、坎坷不平的,但我們依然要鼓足勇氣不斷研究并實踐,從實踐中去總結更好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許益鋒.網絡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領域[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1).
[2]陳均土.高校網絡輿情問題及其破解[J].思想教育研究,2010,18(11):84-87.
[3]王學儉.當前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邏輯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0,36(10):19-24.
[4]劉強,張殊凡,耿宏.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29).
[5]吳,王承高.論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大學生輿情應對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7)
作者:聶劍映 單位: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