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及有效引導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新媒體迅速崛起,網絡已成為影響高校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媒介力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網絡表達自己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這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高校網絡輿情現狀的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網絡輿情引導對策,從而促進高校網絡輿情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
新媒體時代,網絡成為社會輿論交鋒的主要陣地,高校網絡輿情成為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部分[1].針對這一點,對高校網絡輿情加以有效引導,不僅影響到高校大學生的信息判斷、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等,而且還為校園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更好地維護校園秩序.
1高校網絡輿情現狀
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特定群體,具有文化水平高、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等特點.筆者采用發放問卷和BBS網站跟蹤,兩種調查方式相結合,從以下3點內容了解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首先是高校大學生對熱點、焦點問題的關注;其次是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看法;最后是高校網絡輿情對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的影響.通過實際調查,對高校網絡輿情現狀的分析如下:
1.1大學生對熱點、焦點問題的關注
問卷調查顯示,網絡已經與高校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密不可分.75%的學生每天上網平均時間超過了2小時,上網的內容除了查找學習資料和瀏覽新聞,更多的是購物、刷朋友圈、更新微博、玩游戲等.BBS網站跟蹤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集中在學習交流、了解資訊、網購團購、休閑娛樂、競技比賽、情感傾訴等方面.
1.2大學生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看法
對于國內外熱點、焦點話題,或者網絡突發事件的看法,參與調查的高校大學生表示非常關心并且會積極評論的占45.8%;表示關注但不評論的占43.8%;表示從不關注的僅占總比例的10.4%.因此,關注高校網絡輿情,對于深入了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征、人生觀念以及行為方式起著重要作用.
1.3大學生思想及行為受高校網絡輿情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的關鍵階段,根據調查數據顯示,7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高校網絡輿情對他們的思想及行為產生了一定影響.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缺乏對網絡輿情信息的辨別力和對事物客觀認知的判斷力.網絡傳遞的錯誤信息容易對高校大學生造成誤導,改變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對價值的原本認知和對事物的正確判斷,進而產生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2高校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
2.1重視力度差,資源投入少
隨著高校BBS網站的建立及完善,大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與網絡緊密相連[2].一些學生對學校的管理制度、食堂餐飲衛生、超市的價格壟斷、后勤服務的不滿,卻很難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信息反饋,這就激化了學生與學校的矛盾,引起了學生對學校的不滿,容易產生校園網絡輿情熱點.另外,高校的輿情信息還停留在信息管理員人工監測的階段,對監測的人員配備上,多采取學生兼職,很少配有專職人員,資金和技術投入很少.
2.2引導缺乏時效性,處理方式被動
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的應對工作方法單一,反饋形式過于簡單.采用普通的垂直管理方式,在高校網絡輿情爆發時很難迅速有效地應對,僅適合處理部分突發事件.在這種單一的管理渠道下,高校網絡輿情應對工作反應遲緩,效率低下,起到的作用甚小.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主要途徑,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難融入到當前的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中[3].高校通常采取回避、封堵等被動保守方式來處理校園熱點、焦點和新聞事件,這使得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激化矛盾,問題更加嚴重.高校在網絡輿情引導的過程中,處理方式過于被動、一成不變,使得引導的工作收效甚微.
2.3缺乏制度保障,預警機制不完善
高校在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建設中沒有完善的預警及監督機制[4].只有在事件發生后才能進行處理,不能將學生意見在尚未發酵時就進行合理的、及時的疏導,無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從網絡輿情的傳播方面來看,互聯網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所以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建設中,預警機制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目前,高校監督的主要精力是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管理方面,對學生的網絡輿情預警不到位,很難及時地發現學生對事件的觀點、看法和意見,無法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或心理動態,其導致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在輿情尚未發生前就進行及時的控制與疏導,將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是保障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建設的重要手段.
3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基本原則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原則是“以人為本”,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也要堅持此項原則.首先,要尊重學生;其次,要關注學生,并且要尊重學生的正當權益及要求;最后,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加強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
3.2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使思想政治教師與學生處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相互多溝通、多了解.講求實效性是輿情引導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同時也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主要的特征.高校要切實關注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取得理想的輿情疏導效果.
3.3網絡輿情疏導與科學管理相結合
要想大學生網絡輿情疏導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就必須將科學的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的管理規章制度[5].將思想政治工作所倡導的思想觀念,道德涵養充分融入到學校所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中,達到了自律與他律的結合,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的統一,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與此同時,還應將學校的思想教育和網絡的管理工作相融合,將輿情疏導工作貫穿始終,擴大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范圍.將科學的管理融入到輿情疏導工作中,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保障疏導工作有序地進行,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
4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對策
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特點是長期性、綜合性、艱難性.要對網絡及網絡主體加以高度重視,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多角度做好高校網絡安全,為校園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4.1加強對網絡輿情引導重視,強化輿情的監測
高校加大對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視,才能解決網絡輿情管理和引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增強網絡輿情危機應對能力.高校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專兼結合的網絡輿情引導隊伍,還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網絡管理技術和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從而更好地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另外,高校需要建立網絡輿情監測體系,聘用專職的網絡輿情監測員,同時各個部門及分院要認真的分析網絡輿情所表達的信息,加強捕捉信息的能力,做好網絡輿情應對的基礎工作.
4.2暢通網絡輿情引導的表達渠道,建設專門輿情平臺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一些網絡渠道,實時關注并追蹤學生的信息和訴求,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廣泛收集他們對事件的看法和意見.對于一些敏感信息,需要在認真核實后,與網絡輿情引導的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另外,高校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建立專項的網絡輿情通道,學生可以用學號或者一卡通號進行匿名注冊,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其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可以盡情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有效地把握學生動態,對輿情進行精準、合理的分析,從而更好地完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4.3健全輿情引導預警和應急機制,促進網絡輿情健康發展
高校應根據網絡輿情的具體情況與相關的網絡輿情監管部門進行協調溝通,互相配合,全面控制輿情危機的爆發,在輿情爆發初期將影響降至最低[6].高校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的預警機制,對輿情監管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預警的培訓,定期的進行預警演練和匯報,提高預警反應速度,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預警演練中還應注意對引導教師及學生的通知,防止學生在演練結束后還繼續沉溺于輿情危機當中,給輿情引導工作增加難度.高校需根據學校、學生自身情況,制定出明確的、具體的、詳細的應急預案,對輿情的相關工作人員、部門進行明確的分工,將工作職責落實到每個人.這樣,在突發性緊急事件發生時,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可以及時開展工作,從不同方面降低學生所產生的恐懼感并解除其心中的疑惑,控制發展態勢,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高校需要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將輿情危機事件的應急處理過程、處理辦法、處理機制向學校匯報,并將輿情突發性緊急事件的結果告知學生,并在這些過程中找出當前存在的問題,總結不足,積累應急處理工作的經驗,線上線下同時從中吸取教訓,為下一次處理突發性事件奠定基礎,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理機制.
5結論
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對于高校來說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高校時刻關注.由于具有長期性,所以其成效性并不會在引導工作初期立刻顯現,這就需要網絡輿情引導的相關部門及相關人員重視,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探索相關的經驗,及時吸取教訓,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做好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瑛.新時期加強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43-46.
[2]曹銀忠.高校BBS建設的新拓展:大學生網民熱點話題引導[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7-60.
[3]馬曉明,張沖.新媒體傳播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J].吉林建筑大學學報,2015,32(1):100-103.
[4]史偉,姜丹,單中元.新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社科縱橫,2014(7):53-57.
[5]彭湘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輿情演變規律[J].當代傳播,2013(5):49-56.
[6]郭立志.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與引導[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1):38-40.
作者:王藝潼;馬曉明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